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魂--走近漢高祖
- 書名:漢魂--走近漢高祖
- 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
- 頁數:362頁
- 開本:16
- 作者:劉降渝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劉降渝編著的這本《漢魂--走近漢高祖》以確鑿的史料為本,以年月為序,以小說的形式反映了劉邦當皇帝八年零兩個月期間的建國經過,澄清了許多似是而非的“史實”。
本書發掘了許多前所未及的史料,詳細考察了劉邦周邊的人物,以探索他們如何共同治天下,重建一個新型國家的過程,進而證明了“大廈之材非一木之材,帝王之功非一人之功”(《漢書》)這個可貴的歷史觀。
本書發掘了許多前所未及的史料,詳細考察了劉邦周邊的人物,以探索他們如何共同治天下,重建一個新型國家的過程,進而證明了“大廈之材非一木之材,帝王之功非一人之功”(《漢書》)這個可貴的歷史觀。
作者簡介
劉降渝,字德渝。
生於1945年正月,獨立學人,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秦漢文化研究凡四十五年。著有《文武興邦——走近漢高祖》《安邦治國——走近漢高祖》《漢魂》和電視連續劇劇本《文武興邦漢高祖》(30集)。另有秦漢論文數十篇。
生於1945年正月,獨立學人,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秦漢文化研究凡四十五年。著有《文武興邦——走近漢高祖》《安邦治國——走近漢高祖》《漢魂》和電視連續劇劇本《文武興邦漢高祖》(30集)。另有秦漢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第1回 泣葬項羽承堯運 劉邦本原是“王孫”(公元前202年2月)
第2回 劉邦施仁赦天下 戚姑原來是義女(公元前202年3月)
第3回 解甲歸田大裁軍 偃旗息兵示大安(公元前202年3月)
第4回 英雄神仙唯子房 殊途同歸濟天下(公元前202年3月)
第5回 分權分治定國策 立法寬民誡王孫(公元前202年3月)
第6回 救民水火有夙願 不矜已功贊三傑(公元前202年3月)
第7回 蕭曹之隙有原委 漢皇初嘗大米飯(公元前202年4月)
第8回 心誠意篤請田橫 精兵簡政念士卒(公元前202年4-5月)
第9回 劉邦秉政試啼聲 貴不忘賤真丈夫(公元前202年5月1
第10回 田橫高節傳千秋 五百壯士泣鬼神(公元前202年5月)
第11回 精勵圖治能得士 太公教子素有方(公元前202年5月)
第12回 患難易共分享難 大動雷霆怒頒詔(公元前202年5月)
第13回 漢國西遷歸本土 劉邦得道在芒碭(公元前202年6月)
第14回 皇室雖弱有家教 撥亂反正定國是(公元前202年6月)
第15回 高祖手敕“勤學習” 御駕親定臧荼亂(公元前202年7-9月)
第16回 始建新都長安城 不忘先烈葬陳勝(公元前202年10月)
第17回 賢士豪傑出亂世 話說梁楚趙三王(公元前202年7-10月)
第18回 母賢子孝薄夫人 劉邦父子好蹴鞠(公元前202年10-11月)
第19回 城隍人神乃紀信 韓信拒封犯眾怒(公元前202年11月)
第20回 殺雞馴猴執楚王 劉邦擬詔赦韓信(公元前202年12月)
第21回 帝師張良論公私 蓋公縱談治國術(公元前201年1-3月)
第22回 韓信被貶淮陰侯 叔孫請儒興朝儀(公元前201年2-4月)
第23回 陸生執教掌國師 漢人從此重教化(公元前201年4月1
第24回 漢人五日拜父母 以孝治國傳千秋(公元前201年5月)
第25回 朝儀肅然是大觀 禮儀之邦始自漢(公元前201年7-10月)
第26回 高祖壯志滅胡虜 陳平受計脫危困(公元前201年10-11月)
第27回 劉邦謝罪奉春君 劉敬建言和親策(公元前201年12月)
第28回 劉邦失禮於趙王 貫高欲弒漢高祖(公元前201年12月)
第29回 劉邦為子擇相國 漢廷徙都至長安(公元前200年1-2月)
第30回 韓信含恨謀作亂 劉邦歸葬死難士(前200年3月-前199年12月)
第31回 劉邦二次險遭刺 禁止炫富下三令(公元前198年1-3月)
第32回 漢廷初安逢三喜 國士劉敬又獻策(公元前198年10-12月)
第33回 貫高事發遭酷刑 劉邦敬重忠義士(公元前198年12月)
第34回 劉邦召見十刺客 不誅重用為卿相(公元前197年2月)
第35回 私愛如意議更儲 托妻寄子於周昌(公元前197年9月)
第36回 七王朝覲定皇威 陳稀果反稱代王(公元前197年10-12月)
第37回 韓信事泄誅長樂 彭越誤求呂娥姁(公元前195年1-2月)
第38回 頒詔減賦並求賢 陸生受命使南越(公元前195年2-5月)
第39回 陸生文化南越國 英布謀反殺荊王(公元前195年6-8月)
第40回 帶病親征定淮南 衝鋒在前又中箭(公元前195年8-9月)
第41回 高祖返鄉吟大風 暢道故舊為笑樂(公元前195年10月)
第42回 報恩豐沛眾鄉親 帶病撫傷拜孔子(公元前195年11月)
第43回 盧綰誤聽小臣言 怒系蕭何於獄中(公元前195年12月)
第44回 心憂天下頒遺詔 高祖難料身後事(公元前194年1-3月)
後記
第2回 劉邦施仁赦天下 戚姑原來是義女(公元前202年3月)
第3回 解甲歸田大裁軍 偃旗息兵示大安(公元前202年3月)
第4回 英雄神仙唯子房 殊途同歸濟天下(公元前202年3月)
第5回 分權分治定國策 立法寬民誡王孫(公元前202年3月)
第6回 救民水火有夙願 不矜已功贊三傑(公元前202年3月)
第7回 蕭曹之隙有原委 漢皇初嘗大米飯(公元前202年4月)
第8回 心誠意篤請田橫 精兵簡政念士卒(公元前202年4-5月)
第9回 劉邦秉政試啼聲 貴不忘賤真丈夫(公元前202年5月1
第10回 田橫高節傳千秋 五百壯士泣鬼神(公元前202年5月)
第11回 精勵圖治能得士 太公教子素有方(公元前202年5月)
第12回 患難易共分享難 大動雷霆怒頒詔(公元前202年5月)
第13回 漢國西遷歸本土 劉邦得道在芒碭(公元前202年6月)
第14回 皇室雖弱有家教 撥亂反正定國是(公元前202年6月)
第15回 高祖手敕“勤學習” 御駕親定臧荼亂(公元前202年7-9月)
第16回 始建新都長安城 不忘先烈葬陳勝(公元前202年10月)
第17回 賢士豪傑出亂世 話說梁楚趙三王(公元前202年7-10月)
第18回 母賢子孝薄夫人 劉邦父子好蹴鞠(公元前202年10-11月)
第19回 城隍人神乃紀信 韓信拒封犯眾怒(公元前202年11月)
第20回 殺雞馴猴執楚王 劉邦擬詔赦韓信(公元前202年12月)
第21回 帝師張良論公私 蓋公縱談治國術(公元前201年1-3月)
第22回 韓信被貶淮陰侯 叔孫請儒興朝儀(公元前201年2-4月)
第23回 陸生執教掌國師 漢人從此重教化(公元前201年4月1
第24回 漢人五日拜父母 以孝治國傳千秋(公元前201年5月)
第25回 朝儀肅然是大觀 禮儀之邦始自漢(公元前201年7-10月)
第26回 高祖壯志滅胡虜 陳平受計脫危困(公元前201年10-11月)
第27回 劉邦謝罪奉春君 劉敬建言和親策(公元前201年12月)
第28回 劉邦失禮於趙王 貫高欲弒漢高祖(公元前201年12月)
第29回 劉邦為子擇相國 漢廷徙都至長安(公元前200年1-2月)
第30回 韓信含恨謀作亂 劉邦歸葬死難士(前200年3月-前199年12月)
第31回 劉邦二次險遭刺 禁止炫富下三令(公元前198年1-3月)
第32回 漢廷初安逢三喜 國士劉敬又獻策(公元前198年10-12月)
第33回 貫高事發遭酷刑 劉邦敬重忠義士(公元前198年12月)
第34回 劉邦召見十刺客 不誅重用為卿相(公元前197年2月)
第35回 私愛如意議更儲 托妻寄子於周昌(公元前197年9月)
第36回 七王朝覲定皇威 陳稀果反稱代王(公元前197年10-12月)
第37回 韓信事泄誅長樂 彭越誤求呂娥姁(公元前195年1-2月)
第38回 頒詔減賦並求賢 陸生受命使南越(公元前195年2-5月)
第39回 陸生文化南越國 英布謀反殺荊王(公元前195年6-8月)
第40回 帶病親征定淮南 衝鋒在前又中箭(公元前195年8-9月)
第41回 高祖返鄉吟大風 暢道故舊為笑樂(公元前195年10月)
第42回 報恩豐沛眾鄉親 帶病撫傷拜孔子(公元前195年11月)
第43回 盧綰誤聽小臣言 怒系蕭何於獄中(公元前195年12月)
第44回 心憂天下頒遺詔 高祖難料身後事(公元前194年1-3月)
後記
文摘
南宮殿堂內,每人一矮几,陸續坐下,或跽或踞於方席墊上。
東坐為主席,劉邦居中。從左至右的座次是:陳平、周昌、王陵、酈商、張良、劉邦(居中)、蕭何、盧綰、劉交、樊噲、滕公。
其餘將校,分踞三面。
劉邦奉酒:“今天,蕭何是主客,他在櫟陽為我們守國三年。我為勞苦功高的蕭相國接風,一敬為止,諸公自便。相國萬壽!”
七零八落的附和聲:“相國萬壽!”卻並無熱情。
劉邦看在眼裡。
劉邦:“諸公哇,我等秦二世元年九月起事,迄今六年又八月。這些歲月,戰事頻仍,天各一方。這是我等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宴會,人最多,也最齊,難能可貴……"
他手舉一觴,大喊一聲:“萬歲!”
劉邦是個善於演講、擅長鼓動的人,他的激情頓時煽起大臣們的熱情,眾皆舉觴齊聲呼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沒有一定的口才和見識是不能從政的,遑論當領袖和皇帝?
那時“萬歲”是歡呼詞,並非帝王所專享,民間通用。
劉邦出自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劉清是魏國大夫,祖父劉仁是豐邑縣令。太史公說他“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他的人文知識相當豐富,情商尤高,他是扛著一本厚厚的人生詞典人世的。
全場頓時熱氣騰騰。
劉邦:“老規矩,飲酒作樂,邊食邊議事。”
西席的審食其問道:“陛下,要不要召太樂率鼓樂們進來,以助酒興?”
劉邦:“不啦!今日要議的事多。”
蕭何笑著道:“陛下如今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成天都在考慮天下事。”
張良:“雖不能心靜如水,萬不可心亂如麻。陛下從來都有定人之力的。”
劉邦:“孟子說,‘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大亂之餘,田園荒蕪,遍地荊棘,我這個老樵夫還不知從何處開路呢。蕭相國,你治漢國有文理,治天下,你得拿主意啊!”
蕭何莞爾一笑:“其實,陛下已有主意了,還是你講吧!你是君子,我們來動手。”
滕公:“蕭兄之言差矣,率軍打仗,陛下每戰必與,跟我們一樣,也是一個動手不動口的小人!”
眾皆哈哈大笑。 劉邦也笑道:“老夫當了六年多的小人,現在來學當君子啦!”
樊噲不滿地對滕公:“陛下想議天下的正事,你就別插科打諢啦!”
滕公吐吐舌頭做怪相,頓時不再言語。
劉邦:“下圍棋,講布局。”
西席的灌嬰小聲問周勃:“陛下怎么總拿圍棋說事?”
周勃:“圍棋是陛下七十六世祖堯帝發明的,代代相傳,宮內的人都得學。”
灌嬰頷首。
劉邦:“這天下曾有兩個布局,一是周天子,一是秦始皇。周天子與八百諸侯分權、分治、分享,各自為政,和諧共生,維繫了八百多年。而秦皇懷貪婪之心,廢王道,立私權,將天下據為一己之私有,並欲傳之萬世而不絕,結果呢?只有十四年而亡。看來,私霸天下,此路不通!”
王陵:“連呂不韋都反對私霸天下。《呂氏春秋》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一人私擁天下,億兆之人皆不服呀!”
王陵,沛縣豪強,將軍,長劉邦一歲,劉邦以兄事之。王陵與雍齒交好,一度與劉邦有隙。但劉邦臨終時,特囑呂后,蕭、曹之後,王陵為漢右相,陳平為左相輔之。王陵乃有德之人,劉邦能捐棄前嫌,能識人用人,他的成功,實為做人與用人的成功。
劉邦:“王兄說得對,所以我這個皇帝,絕不能學秦始皇。”
劉邦稍頓,富有哲理地:“人在世上,首先要立志,問一問我該怎么活。其次要問一問,我們該怎么一起活。”
眾皆屏息靜氣地聽。
劉邦:“為了長治久安,布局仍按周制,郡王們各領其地,各治其國。八位郡王都各歸其國了,你們這些功臣,都等著封侯吧!”
頓時全場振臂歡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秦始皇不封不建,他建立的是一個滅絕文化、高度專制的軍國主義國家。周代的八百諸侯,實為八百部族,真正意義上的分封而建國,始自漢代。西漢末年,分封而建國的王侯共達344位,尚不計上千的鄉侯、亭侯,故劉邦是封建制度的奠基人。
劉邦亦興奮了,他起身說道:“相國蕭何,太尉盧綰,御史大夫周昌,由你們按軍功簿評功。注意兩個字,公平!”
三人不約而同地欠身道:“臣領旨。”但均未起身。 劉邦:“當務之急,是要為天下立個法度。孟子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入鹹陽時,定了個三章之法。但那畢竟是權宜之計,太粗了,網漏吞舟之魚!”
眾皆哈哈一笑,氣氛活躍。
劉邦:“漢國之法,由蕭相國制定。”
蕭何玩笑地:“編法網,這法網的粗細,陛下可得明示。”
劉邦側身問蕭何:“法網是做什麼的?”
蕭何:“是懲治奸吏刁民的呀!”
東坐為主席,劉邦居中。從左至右的座次是:陳平、周昌、王陵、酈商、張良、劉邦(居中)、蕭何、盧綰、劉交、樊噲、滕公。
其餘將校,分踞三面。
劉邦奉酒:“今天,蕭何是主客,他在櫟陽為我們守國三年。我為勞苦功高的蕭相國接風,一敬為止,諸公自便。相國萬壽!”
七零八落的附和聲:“相國萬壽!”卻並無熱情。
劉邦看在眼裡。
劉邦:“諸公哇,我等秦二世元年九月起事,迄今六年又八月。這些歲月,戰事頻仍,天各一方。這是我等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宴會,人最多,也最齊,難能可貴……"
他手舉一觴,大喊一聲:“萬歲!”
劉邦是個善於演講、擅長鼓動的人,他的激情頓時煽起大臣們的熱情,眾皆舉觴齊聲呼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沒有一定的口才和見識是不能從政的,遑論當領袖和皇帝?
那時“萬歲”是歡呼詞,並非帝王所專享,民間通用。
劉邦出自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劉清是魏國大夫,祖父劉仁是豐邑縣令。太史公說他“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他的人文知識相當豐富,情商尤高,他是扛著一本厚厚的人生詞典人世的。
全場頓時熱氣騰騰。
劉邦:“老規矩,飲酒作樂,邊食邊議事。”
西席的審食其問道:“陛下,要不要召太樂率鼓樂們進來,以助酒興?”
劉邦:“不啦!今日要議的事多。”
蕭何笑著道:“陛下如今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成天都在考慮天下事。”
張良:“雖不能心靜如水,萬不可心亂如麻。陛下從來都有定人之力的。”
劉邦:“孟子說,‘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大亂之餘,田園荒蕪,遍地荊棘,我這個老樵夫還不知從何處開路呢。蕭相國,你治漢國有文理,治天下,你得拿主意啊!”
蕭何莞爾一笑:“其實,陛下已有主意了,還是你講吧!你是君子,我們來動手。”
滕公:“蕭兄之言差矣,率軍打仗,陛下每戰必與,跟我們一樣,也是一個動手不動口的小人!”
眾皆哈哈大笑。 劉邦也笑道:“老夫當了六年多的小人,現在來學當君子啦!”
樊噲不滿地對滕公:“陛下想議天下的正事,你就別插科打諢啦!”
滕公吐吐舌頭做怪相,頓時不再言語。
劉邦:“下圍棋,講布局。”
西席的灌嬰小聲問周勃:“陛下怎么總拿圍棋說事?”
周勃:“圍棋是陛下七十六世祖堯帝發明的,代代相傳,宮內的人都得學。”
灌嬰頷首。
劉邦:“這天下曾有兩個布局,一是周天子,一是秦始皇。周天子與八百諸侯分權、分治、分享,各自為政,和諧共生,維繫了八百多年。而秦皇懷貪婪之心,廢王道,立私權,將天下據為一己之私有,並欲傳之萬世而不絕,結果呢?只有十四年而亡。看來,私霸天下,此路不通!”
王陵:“連呂不韋都反對私霸天下。《呂氏春秋》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一人私擁天下,億兆之人皆不服呀!”
王陵,沛縣豪強,將軍,長劉邦一歲,劉邦以兄事之。王陵與雍齒交好,一度與劉邦有隙。但劉邦臨終時,特囑呂后,蕭、曹之後,王陵為漢右相,陳平為左相輔之。王陵乃有德之人,劉邦能捐棄前嫌,能識人用人,他的成功,實為做人與用人的成功。
劉邦:“王兄說得對,所以我這個皇帝,絕不能學秦始皇。”
劉邦稍頓,富有哲理地:“人在世上,首先要立志,問一問我該怎么活。其次要問一問,我們該怎么一起活。”
眾皆屏息靜氣地聽。
劉邦:“為了長治久安,布局仍按周制,郡王們各領其地,各治其國。八位郡王都各歸其國了,你們這些功臣,都等著封侯吧!”
頓時全場振臂歡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秦始皇不封不建,他建立的是一個滅絕文化、高度專制的軍國主義國家。周代的八百諸侯,實為八百部族,真正意義上的分封而建國,始自漢代。西漢末年,分封而建國的王侯共達344位,尚不計上千的鄉侯、亭侯,故劉邦是封建制度的奠基人。
劉邦亦興奮了,他起身說道:“相國蕭何,太尉盧綰,御史大夫周昌,由你們按軍功簿評功。注意兩個字,公平!”
三人不約而同地欠身道:“臣領旨。”但均未起身。 劉邦:“當務之急,是要為天下立個法度。孟子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入鹹陽時,定了個三章之法。但那畢竟是權宜之計,太粗了,網漏吞舟之魚!”
眾皆哈哈一笑,氣氛活躍。
劉邦:“漢國之法,由蕭相國制定。”
蕭何玩笑地:“編法網,這法網的粗細,陛下可得明示。”
劉邦側身問蕭何:“法網是做什麼的?”
蕭何:“是懲治奸吏刁民的呀!”
P36-37
後記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帝王之家,概無例外,甚至更悽慘。
劉盈死後,呂后稱制8年。她大封呂氏,毒殺齊王劉肥未遂,其後害死劉邦的五子和六子。她虐殺29歲的戚夫人,說明她對劉邦毫無感情。亦證明她缺德無人性。從此成為中國“殘忍狠毒”的標誌性人物。
呂后卒於62歲,陪葬於長陵,呂后僅葬月余,朝中大臣盡誅呂氏,史稱“蹀血京師”。
劉邦去世時,周勃39歲。54歲的周太尉之所以鏟草除根式地滅絕呂門,固有維護道統的一面,還有泄憤的一面,更有感德於劉邦並告慰劉邦在天之靈的報仇心理。故他入北軍後疾呼:“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全軍左袒。他於劉邦之後26年去世,享年65歲。
周勃、陳平至軍中未斬樊噲,樊噲得復其位。樊噲於劉邦之後6年去世,享年60歲。
劉恆繼位後,將戚夫人陪葬於劉邦的長陵,將如意陪葬於孝惠帝劉盈的安陵。
蕭何於劉邦之後2年、戚夫人之後半年去世,享年54歲。
曹參於劉邦之後5年去世,享年57歲。
張良退而不隱,69歲時尚代表漢廷冊封劉肥之子劉襄為齊王。他於劉邦之後9年去世,享年72歲。
劉盈繼位後,賜宮北第一宅與滕公,日“近我”。滕公乃四朝重臣,於劉邦之後23年去世,享年65歲。
陸賈不滿呂后。劉盈去世後,54歲即稱病辭官。他串聯周勃與陳平,滅呂氏他有大功。他在文帝時期62歲出任太中大夫,再度出使南越,勸趙佗去南武帝帝號。他於劉邦之後24年去世,享年70歲。
秦漢是華夏五千年歷史的大轉折點,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大亂必有大治。
劉邦人雖亡,政未息,故漢皇朝是中國歷史上歷時最久的皇朝。秦皇朝僅14年因文化失策而亡,漢皇朝400餘年因文化得道而興,秦漢的更迭給當代人的啟示應當是明確無誤的:文化可以亡國,文化亦可以興國。古今中外大國的崛起和復興。莫不以思想文化為先導,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古埃及、古希臘、古印度的文化先後中斷了,唯有漢文化傳承不息。智慧型的華夏古文明哺育了劉邦這個歷史人物,這個偉大的民族之所以能以方興未艾之勢奮然崛起,蓋因傳統文化薄積而厚發。 漢民族傳統文化的靈魂是“和”,不是“斗”。
漢民族永在,漢魂長存!
劉盈死後,呂后稱制8年。她大封呂氏,毒殺齊王劉肥未遂,其後害死劉邦的五子和六子。她虐殺29歲的戚夫人,說明她對劉邦毫無感情。亦證明她缺德無人性。從此成為中國“殘忍狠毒”的標誌性人物。
呂后卒於62歲,陪葬於長陵,呂后僅葬月余,朝中大臣盡誅呂氏,史稱“蹀血京師”。
劉邦去世時,周勃39歲。54歲的周太尉之所以鏟草除根式地滅絕呂門,固有維護道統的一面,還有泄憤的一面,更有感德於劉邦並告慰劉邦在天之靈的報仇心理。故他入北軍後疾呼:“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全軍左袒。他於劉邦之後26年去世,享年65歲。
周勃、陳平至軍中未斬樊噲,樊噲得復其位。樊噲於劉邦之後6年去世,享年60歲。
劉恆繼位後,將戚夫人陪葬於劉邦的長陵,將如意陪葬於孝惠帝劉盈的安陵。
蕭何於劉邦之後2年、戚夫人之後半年去世,享年54歲。
曹參於劉邦之後5年去世,享年57歲。
張良退而不隱,69歲時尚代表漢廷冊封劉肥之子劉襄為齊王。他於劉邦之後9年去世,享年72歲。
劉盈繼位後,賜宮北第一宅與滕公,日“近我”。滕公乃四朝重臣,於劉邦之後23年去世,享年65歲。
陸賈不滿呂后。劉盈去世後,54歲即稱病辭官。他串聯周勃與陳平,滅呂氏他有大功。他在文帝時期62歲出任太中大夫,再度出使南越,勸趙佗去南武帝帝號。他於劉邦之後24年去世,享年70歲。
秦漢是華夏五千年歷史的大轉折點,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大亂必有大治。
劉邦人雖亡,政未息,故漢皇朝是中國歷史上歷時最久的皇朝。秦皇朝僅14年因文化失策而亡,漢皇朝400餘年因文化得道而興,秦漢的更迭給當代人的啟示應當是明確無誤的:文化可以亡國,文化亦可以興國。古今中外大國的崛起和復興。莫不以思想文化為先導,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古埃及、古希臘、古印度的文化先後中斷了,唯有漢文化傳承不息。智慧型的華夏古文明哺育了劉邦這個歷史人物,這個偉大的民族之所以能以方興未艾之勢奮然崛起,蓋因傳統文化薄積而厚發。 漢民族傳統文化的靈魂是“和”,不是“斗”。
漢民族永在,漢魂長存!
序言
漢高祖劉邦是極有作為的一位皇帝,他於國有功、於民有德,對漢民族的貢獻是巨大的。孔子歿世兩百八十四年後,他第一個祭孔子、興儒學,“撥亂反正”地將“氏族性”“耕戰型”的社會引領到“民族性”“耕讀型”的社會形態,進而以“忠孝”作為普世的價值觀,奠定了一個新型的國家、一個新的民族,更奠定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
以世界文化的眼光來看,劉邦的歷史地位應該是漢民族的奠基人,是漢文化的奠基人,是禮儀之邦的奠基人,是封建制度的奠基人。劉邦是當之無愧的四個“奠基人”!能同時享有四個如此重要的奠基稱號的人,全世界獨一無二,故司馬遷絕無僅有的稱其為“大聖”。
劉邦的功業是他在公元前209年9月舉事至公元前194年4月去世的凡十四年零七個月中建立的。他建功立業的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公元前209年9月舉事至公元前202年2月踐祚,史稱八年,實為六年零五個月。筆者在《文武興邦——走近漢高祖》一書中,備敘了劉邦如何以軍事家之才,滅秦除暴平天下。
第二階段:公元前202年2月登基至公元前194年4月辭世,凡八年零兩個月。拙著《安邦治國——走近漢高祖》中,敘述了劉邦如何以政治家之能,建立了一個新型的國家。
人類是自然界最年輕的物種,他們一萬年前還在使用石器,三四千年前才有文字,由於太年輕,人類至今仍不善於管理自己。秦漢是中國古代社會形態的大轉折點,兩千二百多年前的“劉邦們”,吸取了前人的經驗和教訓,重新開始摸索管理自己的模式。
秦始皇焚書坑儒,燒出了一片不毛之地。大亂之後,文化一片空白。“劉邦們”在這片文化的焦土上,建造了漢民族的精神殿堂。這座殿堂里至今陳列著盡孝道、講和諧、明禮儀、勤學習、尊師重教、敬賢使能、尊老愛幼等文化基因,這些文化基因構成了傳承兩千二百餘年不絕的漢文化。這些文化基因已植入了我們的心靈,化為血肉之軀的魂魄,代代不息地在我們的血管中流淌著,所以漢代的“劉邦們”距我們並不遙遠。
自國家誕生以來,安邦治國就是人類社會一個永恆的話題。本書發掘了許多前所未及的史料,詳細考察了劉邦周邊的人物,以探索他們如何共同治天下,重建一個新型國家的過程,進而證明了“大廈之材非一木之材,帝王之功非一人之功”(《漢書》)這個可貴的歷史觀。 歷史雖然是死去了的不可再生的文明,但由於《史記》和《漢書》近乎按年月日記載了這段歷史。其中檔案性的“詔書”和“令”,不僅提供了翔實可靠的史料,進而使我們看到了兩千二百多年前“劉邦們”的所思所言和所作所為,使我們完全可能進入“劉邦們”的內心世界。
經過修復的歷史是可以倒帶重放的。本書以確鑿的史料為本,以年月為序,以小說的形式反映了劉邦當皇帝八年零兩個月期間的建國經過,澄清了許多似是而非的“史實”。
漢代以前是沒有小說家的,西漢時出現了十五家,共有一千三百八十篇著作。
什麼是小說家?《漢書·藝文志》給它下的定義:“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本書自命為“小說”,但絕非“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而是可當作信史來讀的。因為它告訴了我們漢民族的形成、思維方式和治道思想建設的過程,初步解答了浩浩蕩蕩近十三億人的漢民族從哪裡來的問題。其實,這是一本紀實性的歷史小說。
郁達夫曾說:“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兩千二百多年來,中國人囿於對“無賴”兩字的誤讀,對劉邦的認識大多是錯誤的。要糾正這個錯誤,正如達爾文要告訴人們世界不是上帝創造的一樣,相當費力。
歷史永遠是執筆者的歷史,見仁見智,在所難免。古人喜歡埋,今人喜歡挖,我們應以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對古代的歷史重新梳理,以澄清是非,拂去塵埃,尋找真相,儘量還漢家高祖以真面目,這是我們這代人的歷史責任。
劉降渝謹識
2014年4月18日
以世界文化的眼光來看,劉邦的歷史地位應該是漢民族的奠基人,是漢文化的奠基人,是禮儀之邦的奠基人,是封建制度的奠基人。劉邦是當之無愧的四個“奠基人”!能同時享有四個如此重要的奠基稱號的人,全世界獨一無二,故司馬遷絕無僅有的稱其為“大聖”。
劉邦的功業是他在公元前209年9月舉事至公元前194年4月去世的凡十四年零七個月中建立的。他建功立業的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公元前209年9月舉事至公元前202年2月踐祚,史稱八年,實為六年零五個月。筆者在《文武興邦——走近漢高祖》一書中,備敘了劉邦如何以軍事家之才,滅秦除暴平天下。
第二階段:公元前202年2月登基至公元前194年4月辭世,凡八年零兩個月。拙著《安邦治國——走近漢高祖》中,敘述了劉邦如何以政治家之能,建立了一個新型的國家。
人類是自然界最年輕的物種,他們一萬年前還在使用石器,三四千年前才有文字,由於太年輕,人類至今仍不善於管理自己。秦漢是中國古代社會形態的大轉折點,兩千二百多年前的“劉邦們”,吸取了前人的經驗和教訓,重新開始摸索管理自己的模式。
秦始皇焚書坑儒,燒出了一片不毛之地。大亂之後,文化一片空白。“劉邦們”在這片文化的焦土上,建造了漢民族的精神殿堂。這座殿堂里至今陳列著盡孝道、講和諧、明禮儀、勤學習、尊師重教、敬賢使能、尊老愛幼等文化基因,這些文化基因構成了傳承兩千二百餘年不絕的漢文化。這些文化基因已植入了我們的心靈,化為血肉之軀的魂魄,代代不息地在我們的血管中流淌著,所以漢代的“劉邦們”距我們並不遙遠。
自國家誕生以來,安邦治國就是人類社會一個永恆的話題。本書發掘了許多前所未及的史料,詳細考察了劉邦周邊的人物,以探索他們如何共同治天下,重建一個新型國家的過程,進而證明了“大廈之材非一木之材,帝王之功非一人之功”(《漢書》)這個可貴的歷史觀。 歷史雖然是死去了的不可再生的文明,但由於《史記》和《漢書》近乎按年月日記載了這段歷史。其中檔案性的“詔書”和“令”,不僅提供了翔實可靠的史料,進而使我們看到了兩千二百多年前“劉邦們”的所思所言和所作所為,使我們完全可能進入“劉邦們”的內心世界。
經過修復的歷史是可以倒帶重放的。本書以確鑿的史料為本,以年月為序,以小說的形式反映了劉邦當皇帝八年零兩個月期間的建國經過,澄清了許多似是而非的“史實”。
漢代以前是沒有小說家的,西漢時出現了十五家,共有一千三百八十篇著作。
什麼是小說家?《漢書·藝文志》給它下的定義:“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本書自命為“小說”,但絕非“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而是可當作信史來讀的。因為它告訴了我們漢民族的形成、思維方式和治道思想建設的過程,初步解答了浩浩蕩蕩近十三億人的漢民族從哪裡來的問題。其實,這是一本紀實性的歷史小說。
郁達夫曾說:“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兩千二百多年來,中國人囿於對“無賴”兩字的誤讀,對劉邦的認識大多是錯誤的。要糾正這個錯誤,正如達爾文要告訴人們世界不是上帝創造的一樣,相當費力。
歷史永遠是執筆者的歷史,見仁見智,在所難免。古人喜歡埋,今人喜歡挖,我們應以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對古代的歷史重新梳理,以澄清是非,拂去塵埃,尋找真相,儘量還漢家高祖以真面目,這是我們這代人的歷史責任。
劉降渝謹識
2014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