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雲陵

漢雲陵

漢雲陵,又稱女陵、陽陵,俗稱大圪塔,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淳化縣鐵王鎮大圪垯村西,是西漢時期的古遺址。

漢雲陵是漢武帝愛妃趙婕妤(勾弋夫人)之陵,已有2000多年歷史。漢雲陵封土為復斗形,夯土築。陵冢四面尚存門闕遺蹟。門闕遺蹟外今為農田,若以四面門闕遺蹟左右延伸至交叉點計為垣牆,則垣牆周長約1220米。雲陵邑城在陵冢北偏西,距冢約500米,城牆的布局為南北向長方形,四門可見位置。1978年調查中,在邑城南、陵冢西,發現南北走向道路遺蹟,長約400米,路面用卵石鋪,附近有五角形和圓形水管道出土。道路遺蹟南端,為一東西走向夯土牆,下有散水設施。這一帶的道路、夯土牆,大約是寢園、陵廟和“月游衣冠”的禮制建築所在。雲陵、雲陵邑附近,建築殘件分布密集,以板瓦、筒瓦、鋪地磚、水管道為多;瓦當數量多,紋飾也豐富。漢雲陵為學術界漢代陵墓禮儀建置的論述,提供了新證據;漢雲陵發現“衛”字瓦當,對了解其衛尉建制,有了新線索。

2013年5月,漢雲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雲陵
  • 地理位置:陝西省鹹陽市淳化縣鐵王鎮大圪垯村西
  • 所處時代:西漢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667-2-151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文化,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墓葬格局,墓園綜述,雲陵城邑,

歷史沿革

西漢後元二年(前87年),漢昭帝繼位,追封生母勾弋夫人為皇太后,耗時兩年,重修了趙太后的陵墓,曰:“雲陵”(又稱女陵、陽陵,今俗稱大圪塔)。
1978年,對漢雲陵進行了調查。

遺址特點

漢雲陵位於淳化縣城北9千米處,鐵王鎮大圪塔村西,北依甘泉塬,東臨冶峪水。漢雲陵是漢武帝愛妃趙婕妤(勾弋夫人)之陵,已有2000多年歷史。
漢雲陵封土為復斗形,高約35米,夯土築。陵冢四面尚存門闕遺蹟,距冢38米~113米,東闕距冢最近,北闕最遠。門闕遺蹟外今為農田,若以四面門闕遺蹟左右延伸至交叉點計為垣牆,則垣牆周長約1220米。雲陵邑城在陵冢北偏西,距冢約500米,夯土牆周長約2140米,城牆的布局為南北向長方形,四門可見位置。1978年調查中,在邑城南、陵冢西,發現南北走向道路遺蹟,長約400米,路面用卵石鋪,附近有五角形和圓形水管道出土。道路遺蹟南端,為一東西走向夯土牆,長約200米,下有散水設施。這一帶的道路、夯土牆,大約是寢園、陵廟和“月游衣冠”的禮制建築所在。雲陵、雲陵邑附近,建築殘件分布密集,以板瓦、筒瓦、鋪地磚、水管道為多;瓦當數量多,紋飾也豐富。

文物遺存

漢雲陵文物遺存有鋪地磚、條磚、子母磚、空心磚、板瓦和筒瓦、五角形和圓形陶管道、“衛”“長生未央”和雲紋瓦當。

歷史文化

鉤戈夫人
西漢昭帝劉弗陵母鉤弋趙婕妤,是河間(河北省獻縣東南)人,名“拳夫人”“鉤弋夫人”。西漢後元元年(前88年),隨從漢武帝到甘泉宮,漢武帝逼殺了趙婕妤,葬於甘泉宮南。後元二年(前87年)二月,漢武帝病重,下詔立劉弗陵為太子。同年二月十四日,漢武帝在五柞官(遺址在周至縣)逝世。二月十五日,太子劉弗陵即帝位。七月,昭帝劉弗陵追封他的母親鉤弋夫人為皇太后,重修其墳墓,建陵邑,邑有三千戶。西漢鉤戈夫人墓在雲陽(淳化縣),取名“雲陽陵”,或曰“雲陵”。

研究價值

漢雲陵為學術界漢代陵墓禮儀建置的論述,提供了新證據;漢雲陵發現“衛”字瓦當,對了解其衛尉建制,有了新線索。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漢雲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漢雲陵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淳化縣鐵王鎮大圪垯村西。
漢雲陵

交通信息

自駕:自陝西省鹹陽市淳化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漢雲陵,路程約11.3千米,用時約15分鐘。

墓葬格局

墓園綜述

  • 園牆遺址
漢雲陵陵園平面近方形,南北長337米,東西長283米。陵園設有四門,門外置雙闕,西闕、北闕損毀嚴重,東闕和南闕保存尚好。陵園東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角樓遺址。
  • 後陵封土
漢雲陵封土在陵園東南,東距東門闕44米,南距南門闕70米。墓冢封土為覆斗形,底邊南北長154米,東西長166米,頂邊南北長37米,東西長39米,高約20米。
  • 建築遺址
漢雲陵的禮制建築在其西南,建築規模相當可觀,考察發現,有一條寬3米的卵石平鋪路面,南北長達400米,這或許是“月游衣冠”的道路,連線著寢園和陵廟。這條道路附近分布密集的五角形和圓形地下排水管道,這一帶應有大型建築遺址。上述道路之南,有一處建築遺址,東西寬200餘米,夯土基址殘高2米左右,這或為雲陵寢園一類建築。在園牆四門的門闕遺址附近,堆積大量漢代建築遺物,並露出部分建築遺蹟。

雲陵城邑

雲陵邑在雲陵西北500米,城址平面為長方形,南北長700米,東西寬370米,周長2140米。城牆牆基寬7米。在城址南北居中的位置,一條東西向道路穿過陵邑東門和西門,橫貫全城。在南北城牆正中,分別闢有南、北門。
雲陵邑西門建築基址寬達38米以上,進深約40米。門道穿過基址中部。兩邊為左右塾的建築遺址。東門建築基址規模比西門小,門進深約22米左右,南門規模與東門相同。北門和西門相近,規模較大。雲陵邑城內東北角有個夯土台基,邊長35—40米,從其位置推測,或為角樓一類防護性的建築。
雲陵邑的人口密度很大。漢昭帝即位後,修雲陵、築陵邑,一次徙民多達三千戶,這些官宦豪富之家,擁有大量奴婢。因此,雲陵邑在韓兆滴汗肇東時期的人口不少於10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