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諺語是流行於陝西省傳統民間諺語,主要流行於陝南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陰諺語
- 類型:傳統民間諺語
- 流行地區:陝南地區
背景介紹,發展歷史,
背景介紹
新中國建立前,漢陰手工業有很多行話和諺語,它反映了手工業的歷史狀況和工人的生活情景,其中有揭露舊社會黑暗的,有學藝傳技的,有關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等等。由於時代的局限,這些行話和諺語中,有的帶有“宿命論”,有的帶有封建意識和迷信色彩。大部分屬於技藝方面的,今天尚有一定參考價值,現摘錄、整理、藉此以見一斑。
發展歷史
(一)學藝傳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行行有利,利利有弊。
養兒不學藝,提斷鴛鴦系。
積財千萬,不如薄藝在身。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
一藝頂三工。
行見行,沒處藏。
手藝勝過一切珠寶。
手藝是活寶,走遍天下餓不倒。
家有黃金萬兩,不如薄藝隨身。
腰纏萬貫,不如薄技在身。
一藝不精,誤了終身。
名師出高徒。
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師武藝高。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藝高人膽大。
藝多不壓身。
師傅領進門,巧妙在各人。
多從一家師,多懂一家藝。
投師不明,學藝不高。
藝精靠磨練。
藝在情中練。
細工出巧匠,細泥燒好瓦。
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薄技在身,勝過金銀。
與其多攢金銀,不如薄藝在身。
藝不壓人。
藝到用時方恨少。
不怕人不請,只怕藝不精。
慢工出細活,笨工出巧匠。
巧匠手中無棄材。
不經一師,不長一藝。
樣樣都通,樣樣稀鬆。
藝多不養家。
一行服一行,豆腐服米湯。
初入行業,三年事生。
隔行不吃利。
隔行如隔山。
隔行千里遠。
同行是冤家。(舊社會的弊病)
同行嫉妒。
要知隔行事,還得問行家。
人不親,行道親。
三句話不離本行。
秀才說書,屠夫說豬。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教好徒弟,餓死師傅。(指舊社會互相競爭)
師不談師,匠不談匠。
賣灰面的,見不得賣石灰的。(言同行嫉妒)
一般易學,一竅難通。
一竅通,百竅通。
生行莫入,熟行莫出。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二)木器
彎木頭,直木匠。彎木直用。
是匠不是匠,手頭拿三樣。
一尺圍園三寸三。(指木料的圓周換算)
辟三天,創三年,學會殺鋸大半年。
木匠不倒號,手藝未學到。
大木留墨是朵花,小木留墨是冤家。
平線陡槽。
不依規矩,不成方圓。
木匠叉實不叉虛,石匠叉虛不叉實。
木匠當門莫要站,不喊拿到就喊按。
橫平豎直,一平二端。
木匠怕漆匠,漆匠怕光亮。
出家人逢單不逢雙,在俗人逢雙不逢單。(言做床的忌諱)
二九一尺八(高),四九三尺六(寬),五九六尺三(長)。(舊時做木床的規矩)
棺材五尺二寸半,裝完天下長短漢。
木匠怕打望天槽。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長木匠,短鐵匠。
少年裁縫,中年木匠。
乾榆濕柳,木匠見了就走。
直木宜作梁,彎木易做犁。
(三)建築
分把分不要爭,寸把寸不要問,丈大丈,太不像。
平屋、陡廟、爬碾子。前七後八。(指屋頂木輘安裝)
要想六方勻,九五墨上尋。
九五頂九五,八五兩邊分。(指設計換算)
裁縫的布縫,泥水匠的磚縫。
陡草房,平瓦房,不平不陡石板房(指屋頂的水面斜度)
泥水匠的腳跟,木匠的村。
泥水匠怕抹倉角角,木匠怕打望天鑿。
泥瓦匠,住草房。(指舊社會泥工生活的貧窮)
立木頂千斤。
細泥做好瓦。
(四)五金
天下行業有三苦:撐船、打鐵、推豆腐。
敲丁丁,吃丁丁,身上穿的爛巾巾。
打點,吃點,身上燒得光眼眼。
十個鐵匠九個癆。
有兒不學打鐵匠,十個指頭像和尚。(指勞動辛苦)
生打銅,熟打鐵。
冷打錫,熱打鐵。
鐵無對本不打。
瘟冬疲臘月,神仙難過正二月。(指淡季)
鐵匠認牌子,木匠認師傅。
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裁縫。
鐵匠短了朝前輾,木匠短了幫一片,石匠短了扣屁眼。
鐵錘一響,有鐵有糧。
打鐵離不得蛅墩硬。
(五)漆匠
漆匠沒巧,越薄越好。
漆半天。(指漆工的工作時間)
上漆先去銹。
肥漆瘦油。
漆匠怕光亮。
好漆匠一鍋油。
做一輩子漆匠,熬油充不得老行。
(六)紡織
要想富,去織布。
家裡會紡線,跟得上外頭一把鐮。
要想穿得暖,種花織布又紡棉。
紡車就是搖錢樹,天天搖著自然富。
快織無好布,快紡無好紗。
(七)縫紉
為人不學爛三行:剃頭、唱戲、縫衣服。(言舊社會這三行地位低)
七次量衣一次裁。
裁縫害怕正二三,剃頭害怕三九天。
裁縫難過正二三,為了度日當衣衫。
裁縫不偷布,娃兒沒有褲。(指舊社會的經營作風)
裁縫不偷,五穀不收。
裁縫偷布,秀才偷書——不算偷。
少年裁縫,中年木匠,老年郎中。
(八)其他
開車行船三分險。
灘上富貴,灘下窮。
刀快頭皮光(剃頭)。
三十六行,打石吃香。
慢船蹤死馬。
行船無六月。
十個廚師九個淡。
好廚師一勺湯。
煮酒熬糖,充不得老行。
廚師無巧,爛淡就好。
蒸鹹煮淡。
頭鍋餃子二鍋面。
不經廚師手,總有醬黃味。
船上不漏針,漏針一船人。
貨賣堆山(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