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結構,歷史,孔廟文化,地圖信息,
結構
漢陰縣文廟,在城內東大街,座北朝南,是縣城最大廟宇之一。廟內正中有“大成殿”乃供奉孔子牌位之處。大成殿基高雄偉,四角有翹檐龍首,下吊銅鐘,殿四周有兩米寬的走廊,廊下有十二根盤龍大柱;殿內有二人合抱的四根大柱。雕樑畫棟、金壁輝煌,前有古柏蒼松,巍然壯觀。大成殿東西有兩廡①,東廡左為“更衣亭”,西廡右為“尊經閣”前為戟門,名宦,鄉賢祠,殿背後為“啟賢伺”(即供奉孔子先輩之處)戟門右,有一三足鐵鼎,高二尺許,容積約五斗,後缺兩足一耳,遂作燎爐②用。進文廟二門內,有城內小八景的“三步兩拱橋”,“爬柏靈雀樹”,幽靜俊逸。
歷史
漢陰文廟,始建於明洪武壬子年(1372年)至永樂年間又重修。逮③弘治,嘉靖,萬曆年,迭又重修,幾經修建,規模宏偉至崇禎十年(1637年),毀於兵禍,僅存大殿、戟門。欞星門,崇禎十二年(1639年)知縣張鵬翱,重建兩廡及名宦、鄉賢祠;清順治初約(1645—1648)年間,知縣馬朱麟對正殿進行了改建。康熙、雍正、乾隆、嘉慶時,添建補修,規模大備。到光緒十六年(1890年)通判黃國鈞,在原有基礎上,巍然大規,直保存到民國。
孔廟文化
孔廟是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地,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封孔子為文宣王,故稱孔廟為文宣王廟,明朝以後稱文廟,我縣沿用此稱。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後人尊孔子為“萬世師表”。歷代沿襲祭孔之習。漢陰也不例外,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七日(相傳孔子生日),為縣祭孔日,縣上有功名、有學位者及鄉賢名流,前一日雲集山城,準備參加隆重的祭孔盛典。是日上午,由奉祀官主持,在大成殿前,擺設香案,獻上渾豬、渾羊,由知縣領銜主祭,其餘官紳,學者陪祭。辛亥革命後,一般學生也要參加祭典,還要唱“大同歌”,歌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功……”祭祀畢,凡參加祭典的學生,每人發“胙肉”④半斤,以示尊師重教,弘揚孔孟之道。
地圖信息
位置:陝西省安康市漢陰縣民主街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