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結構主義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結構主義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結構主義》里的工作,是要檢驗現在各個研究領域裡出現的主要的一些結構主義,找出結構主義的一般特點。從這一些出發,再涉及到有關結構研究的其他方面。所謂結構主義,可以上溯到本世紀初在語言學中由索緒爾提出的關於語言的共時性的有機系統的概念和心理學中由完形學派開始的感知場概念。此後在社會學、數學、經濟學、生物學、物理、邏輯……等各學科領域中,都在談結構主義。但是,結構主義的共同特點是什麼?這卻是個等待回答的問題。那就看看書中是怎么回答的。

基本介紹

  • 書名: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結構主義
  • 作者:皮亞傑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145頁
  • 開本:32
  • 品牌:商務印書館
  • 外文名:Le Structuralisme
  • 譯者:倪連生
  • 出版日期:1984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002178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結構主義》是根據1979年第七版(第十一萬七千本系列)譯出的。原著沒有前言或序文,也沒有聲明《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結構主義》從1968年初版之後有任何修改。通常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在法語世界裡能出版二三千冊就是暢銷的書了;而像這樣一本比較難懂的書竟再版七版,可見《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結構主義》的影響之大。值得一閱

作者簡介

作者:(瑞士)皮亞傑 譯者:倪連生 王琳

圖書目錄

第一章導言和問題的地位
1.定義
2.整體性
3.轉換
4.自身調整性
第二章數學結構和邏輯結構
5.群的概念
6.母結構
7.邏輯結構
8.形式化的權宜性限度
第三章物理學結構和生物學結構
9.物理學的結構和因果關係
10.有機界的結構
第四章心理學的結構
11.心理學中結構主義的開端與“格式塔”理論
12.結構與智力的發生過程
13.結構與功能
第五章語言學的結構主義
14.共時性結構主義
15.轉換結構主義;個體發生論和種系發生論之間的關係
16.語言結構的社會形成、天賦性質或平衡作用
17.語言學結構與邏輯學結構
第六章結構在社會研究中的利用
18.整體性結構主義還是方法論結構主義
19.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ClaudeLevi—Strauss)的人類學結構主義
第七章結構主義和哲學
20.結構主義和辯證法
21.沒有結構的結構主義
結論
參考書簡目
索引
1.專名索引
2.主題索引

序言

《結構主義》這本書,是根據1979年第七版(第十一萬七千本系列)譯出的。原著沒有前言或序文,也沒有聲明該書從1968年初版之後有任何修改。通常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在法語世界裡能出版二三千冊就是暢銷的書了;而像《結構主義》這樣一本比較難懂的書竟再版七版,可見這本書的影響之大。
但是,結構主義這一流派和本書作者對於我國讀者來說還是比較生疏的。所以譯者想在此作一些介紹。
皮亞傑是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但他遠不止是一個心理學家,他還是一位兼通數學、邏輯、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科學史和哲學的大學問家。他在1918年(當時他22歲)研究軟體動物得自然科學博士之後,轉而研究心理學成為大家,1949年又革新邏輯學,1950年發表《發生科學認識論導論》三卷。1968年發表本書——《結構主義》,這是他的“發生認識論”的一個組成部分。
皮亞傑特別著重於智慧心理學的研究。1929—1939年他任日內瓦大學的科學思想史副教授,早從三十年代起就把最先進的科學認識看做是生物界從動物到人的適應演化的結果,繼承了日內瓦學派由克拉帕萊德開創的功能主義方面。他在研究兒童心理學中關於各種概念(時空、運動、因果關係、數量、言語、邏輯思維……等)的發展時,心裡就隨時都照顧到了與最新的科學概念(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之間的關係,於是到五十年代就初步建立起了他的“發生科學認識論”[我們以後就簡稱“發生認識論”:因為發生認識論中所說的認識論,只能是科學認識論而不是哲學認識論,它是哲學認識論的前奏,但還不是通常所說的(哲學)認識論]。在發生認識論中,其最高階段,就是現代最先進的科學認識(並為未來更先進的科學認識敞開著大門)。
目前最先進的科學認識,其概念、方法、原理、假設等,從具體方面來看是千差萬別的,新學科還如雨後春筍在產生。但是,從心理學或認知發展的歷史看,它們是否有一些共同點呢?這種直到現在為止的最高級認識,到了什麼程度呢?這些是皮亞傑必然要涉及到的問題。在此之前還沒有人作過一個全面的綜合研究來回答這些問題,他自己就來回答了。我們所譯的這本《結構主義》,就是這樣一種努力的產物。
皮亞傑在《結構主義》一書里的工作,是要檢驗現在各個研究領域裡出現的主要的一些結構主義,找出結構主義的一般特點。從這一些出發,再涉及到有關結構研究的其他方面。
所謂結構主義,可以上溯到本世紀初在語言學中由索緒爾提出的關於語言的共時性的有機系統的概念和心理學中由完形學派開始的感知場概念。此後在社會學、數學、經濟學、生物學、物理、邏輯……等各學科領域中,都在談結構主義。但是,結構主義的共同特點是什麼?這卻是個等待回答的問題。
皮亞傑綜合研究之後,指出結構主義的共同特點有二:第一是認為一個研究領域裡要找出能夠不向外面尋求解釋說明的規律,能夠建立起自己說明自己的結構來;第二是實際找出來的結構要能夠形式化,作為公式而作演繹法的套用。於是他指出結構有三個要素:整體性、具有轉換規律或法則、自身調整性;所以結構就是由具有整體性的若干轉換規律組成的一個有自身調整性質的圖式體系。這樣一個概念很抽象;結構存在的模式要在各個研究領域裡才能精確說明。所謂結構,也叫做一個整體、一個系統、一個集合。一個結構的界限,要由組成這個結構的那些轉換規律來確定。而所謂轉換,在有的學科中譯為變換,就是表示變化的規律,通常用一個以上的數理邏輯公式來表示。公式在具體生活中的套用就是具體運算。而這種公式原來就是從具體運算中抽象出來的。所以運算是形成結構的基礎。在各種科學認識里,運算的第一性是結構主義的關鍵。 皮亞傑於是依據結構的上述三種共同要素去檢驗不同領域裡現存的種種結構主義。最後在結論里得出一般結構主義的共同性質。
……
末尾皮亞傑扼要地作出本書的結論,指出:
結構主義是方法論。它沒有排他性;它傾向於把一切科學研究整合進來,在互反性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上作研究。
結構的研究,並不是不要人和主體活動。所謂主體是指認識論上的主體,即人類的共同認識核心,也即認識的機制。在把主體的“我”和“生活體驗”分開之後,剩下的就是主體的運算,這是從主體的動作的普遍協調里經過反映抽象得來的。這些運算就是主體用以造成結構的成分。要有繼續不斷的除中心作用,把主體從自發的自我中心現象中解放出來,以得到協調,建立起有互反性的構造、再構造的歷程中產生的結構。
不存在沒有構造過程的結構。抽象的結構體系是與永遠不會完結而受到形式化限制的整個構造過程互相關聯的。
結構主義與功能主義不可分。有認識的主體(他的結構與萌芽分不開),就有功能概念的價值。結構只能成為體系才有生命。沒有“一切結構的結構”。主體是功能起作用的中心。
結構主義必須保持它的開放性。它的危險是到結構的實在論中去找出路。結構是運算的組成規律或平衡形式。所以關鍵是運算的第一性。
皮亞傑在這本小書里的敘述,毋寧說已經夠抽象、概念和相當難懂了。我們在上面作的簡單說明,很可能是有錯誤或沒有抓住重心的轉述。所以讀者必須以原文為準。由於譯者的水平有限,譯文可能有許多錯誤,那讀者只有參看原文了。
皮亞傑在本書中闡述的結構主義,稱為方法論結構主義、普遍結構主義、真正的結構主義。因為他的科學認識論,是以認識論的主體(即一般意義上的不是特殊個別的人)為出發點的,把認識的基點放在主體在與客體接觸中由動作產生的運算上,運算由動作內化而成,所以這個科學認識論是以心理學特別是發生心理學為基礎的。他的結構主義,與他的發生認識論是緊密聯繫的。
皮亞傑所用的一套術語,常有自己創造的,或者在運用舊有名詞時先闡明意義而重新定義。但在這本小書里,並不再加以定義了。為了更確切明白他的意義,多讀一點他的其他專著是必要的。如關於反映抽象、平衡作用、認識的結構、功能等等,都分別有專書論述。讀者可以進一步加以研究。
皮亞傑的科學認識論,與他的發展心理學研究是有聯繫而又有區別的。心理學研究屬於經驗科學的範圍,直接從觀察到的事實和關係中得出結論。對於從心理學研究所得出的概念、原理、方法、假設、結論,加以批判研究,確定它們的邏輯來源、價值、客觀性質,才是科學認識論的範圍。
他認為科學思維或智慧來源於運算,運算是動作內化為表象的結果。這樣,他就排除了理性的先驗論,也批判了經驗主義和邏輯實證主義,而接近於辯證唯物主義。但是,他以動作為出發點,並不就明白宣布客觀世界的物質第一性以及現實世界是取得經驗的源泉。他的六十年的研究工作,都指向於建立一種認識理論,關於有機體如何能知道它的世界的理論。據說當有人問到他對本體論問題的看法時,他似乎是說:“我對現實世界這個問題不感興趣”。對於他的思想究竟應該如何從哲學上進行評價,這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末了,關於本書的翻譯,我們採用了差不多一字不漏的直譯辦法,以便讀者有願意對照原文閱讀的,容易發現我們的錯誤;可是,因此也帶來了閱讀上的不方便,不夠通順。這是我們限於水平,不敢過於變通的緣故。書里的注釋,凡用符號①②等標示的是作者原注;用星號*的是譯者加的注釋,多數采自英譯本的注。文中和注中有用六角括弧[]加注的地方,是譯者加的說明。因為譯名不一定正確,所以除了多數專名在文中第一次出現時加上原文,還在書末加上我們自編的索引,俾讀者遇到有疑問時可以檢索,有不妥或錯誤時可以自己加以糾正,並希望提出來告訴譯者改正。
最後,我們謹向南京大學程曾厚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承他對照法、英兩個版本審校了全部譯文,使譯文增色不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