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哲學史教程(上卷)》是文德爾班的一部頗有影響的哲學史著作。這部著作用新康德主義觀點系統地闡述了以往的哲學體系及其發展史,特別是哲學問題和哲學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史,對於研究西方哲學史以及文德爾班本人的哲學思想,很有參考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哲學史教
- 作者:威廉·文德爾班 (Wilhelm Windel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1987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外文名:Lehrbuch der Geschichte der
- 譯者:羅達仁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474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哲學史教程(上卷)》由文德爾班,商務印書館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威廉·文德爾班(Wilhelm Windelband) 譯者:羅達仁
威廉·文德爾班(Wilhelm Windelband)(1848—1915),德國著名新康德主義哲學家,1848年生於波茨坦,曾於耶拿、柏林和戈丁根等大學學習,受教於費希爾和洛采,後歷任蘇黎世、弗賴堡、施特拉斯堡和海德爾堡大學教授,是新康德主義弗賴堡學派的創始人。除本書外,其主要著作還有:《序曲》(1884)、《哲學概論》(1914)等。
威廉·文德爾班(Wilhelm Windelband)(1848—1915),德國著名新康德主義哲學家,1848年生於波茨坦,曾於耶拿、柏林和戈丁根等大學學習,受教於費希爾和洛采,後歷任蘇黎世、弗賴堡、施特拉斯堡和海德爾堡大學教授,是新康德主義弗賴堡學派的創始人。除本書外,其主要著作還有:《序曲》(1884)、《哲學概論》(1914)等。
圖書目錄
作者序
作者第二版序
緒論
第一節 哲學名稱和哲學概念
第二節 哲學史
第三節 哲學和哲學史的劃分
第一篇 希臘哲學
導言
第一章 宇宙論時期
第四節 存在的概念
第五節 宇宙發展過程或宇宙變化的概念
第六節 認識的概念
第二章 人類學時期
第七節 道德問題
第八節 科學問題
第三章 體系化時期
第九節 通過認識論和倫理學重建的形上學
第十節 唯物主義體系
第十一節 唯心主義體系
第十二節 亞里士多德邏輯
第十三節 發展的體系
第二篇 希臘化—羅馬哲學
導言
第一章 倫理學時期
第十四節 聖人的理想
第十五節 機械論與目的論
第十六節 意志自由與宇宙盡善盡美
第十七節 真理標準
第二章 宗教時期
第十八節 權威與天啟
第十九節 精神與物質
第二十節 上帝與宇宙
第二十一節 世界史問題
第三篇 中世紀哲學
導言
第一章 第一段時期
第二十二節 內在經驗的形上學
第二十三節 關於共相的爭論
第二十四節 肉體與靈魂的二元論
第二章 第二段時期
第二十五節 自然域和神域
第二十六節 意志優先或理智優先
第二十七節 個性問題
作者第二版序
緒論
第一節 哲學名稱和哲學概念
第二節 哲學史
第三節 哲學和哲學史的劃分
第一篇 希臘哲學
導言
第一章 宇宙論時期
第四節 存在的概念
第五節 宇宙發展過程或宇宙變化的概念
第六節 認識的概念
第二章 人類學時期
第七節 道德問題
第八節 科學問題
第三章 體系化時期
第九節 通過認識論和倫理學重建的形上學
第十節 唯物主義體系
第十一節 唯心主義體系
第十二節 亞里士多德邏輯
第十三節 發展的體系
第二篇 希臘化—羅馬哲學
導言
第一章 倫理學時期
第十四節 聖人的理想
第十五節 機械論與目的論
第十六節 意志自由與宇宙盡善盡美
第十七節 真理標準
第二章 宗教時期
第十八節 權威與天啟
第十九節 精神與物質
第二十節 上帝與宇宙
第二十一節 世界史問題
第三篇 中世紀哲學
導言
第一章 第一段時期
第二十二節 內在經驗的形上學
第二十三節 關於共相的爭論
第二十四節 肉體與靈魂的二元論
第二章 第二段時期
第二十五節 自然域和神域
第二十六節 意志優先或理智優先
第二十七節 個性問題
序言
我館歷來重視移譯世界各國學術名著。從五十年代起,更致力於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古典學術著作,同時適當介紹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賴著譯界鼎力襄助,三十年來印行不下三百餘種。我們確信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書籍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彙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於研讀查考,又利於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從1981年至2000年先後分九輯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餘種。現繼續編印第十輯。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種。今後在積累單本著作的基礎上仍將陸續以名著版印行。由於採用原紙型,譯文未能重新校訂,體例也不完全統一,凡是原來譯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舊,個別序跋予以訂正或刪除。讀書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確的分析態度去研讀這些著作,汲取其對我有用的精華,剔除其不合時宜的糟粕,這一點也無需我們多說。希望海內外讀書界、著譯界給我們批評、建議,幫助我們把這套叢書出好。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1987年2月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198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