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該鎮轄良田、東安、馬泥、茶棧、高坪、群埡、碾坪、新壩、太行、勞武、黃泥、慶豐等行政村,2454戶,10676人,駐鎮單位有新壩鎮九年制學校,新壩鎮衛生院,新壩信用社,鎮屬部門10個。全鎮耕地面積11760畝,其中水田200畝,林地面積23700畝,人均基本農田1.1畝、人均經濟林特園1.0畝,有茶園面積2480畝、桑園面積6800畝。鎮境內商業貿易繁榮。地方特產豐富,糧油加工廠,商店、餐館、旅社、理髮店、照相館、車輛維修點等商鋪200餘家,信用社、學校、衛生院等設施齊備,功能健全。鎮境內有水陸和陸路兩大運輸線,交通運輸十分便利。全鎮村村通公路、村級公路硬化率達98%,通訊條件便捷,固定電話安裝率達68%,電視入戶率達95%以上,行動電話信號覆蓋全鎮各村,手機用戶達6000餘人,網路寬頻用戶逐漸增多。
、環境
[自然資源]新壩鎮境內山大人稀,地形地貌複雜,海拔多在800米以上,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8-15攝氏度,有較穩的隔凍土層,降水量充沛。無霜期280天左右,四季分明,早晚溫差較大,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有國家實施天然林面積20000多畝,森林覆蓋率達44.3%,桑、茶、柑桔、雜果、生漆、魔芋、畜牧等產業占農業總收入的70%以上、石炭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全鎮煤炭開採產值達1000多萬元,全鎮有客運、貨運船隻70多艘,大面積的瀛湖水上資源也成為本鎮農戶水上養殖的可利用資源。境內動植物物種極為豐富,是天然的生態寶庫,盛產藥材、生漆、核桃、茶葉產品暢銷,馬泥春富硒毛尖茶榮獲《第三屆中國(深圳)國際茶業文化博覽會金茶王名茶評選優秀獎》 [植物資源]境內植物品種繁多,數量較大,據統計,擁有植物種類300餘種。經濟林主要有板栗、柿子、核桃、茶樹、 漆樹、桑樹、毛栗、李子、梨子、棗樹、枇杷。混交林主要有椿樹、白楊、樺樹、麻櫟樹、槐樹、泡桐、荊條、杉樹、馬尾松、楠木、楓樹:藥用植物主要有杜仲、天麻、車前草、石菖蒲、半夏、金銀花、木通、茵陳、枸杞、通草、獼猴桃等。 [動物資源]新壩鎮動物種類繁多,主要有麂子、草兔、豬獾、果子狸、野豬、松鼠、蛇等;鳥類主要有錦雞、麻雀、貓頭鷹、喜鵲、烏鴉、畫眉等。 [災害]新壩是自然災害頻發地區,自1983年8月31日至2010年7月18日二十七年間因強降雨引發四次嚴重的自然災害,平均發生年限不到7年,四次洪澇災害中共死亡13人、傷15人,災害造成大量民房倒塌,農田被毀,道路、通訊電力中斷,民眾生命財產遭受巨大損失,因此防汛工作成為鎮上工作的重點,鎮政府每年都成立防汛指揮部和應急搶險分隊等機構,充分研究,論證制定符合本鎮實際的防汛工作預案,確保危急時刻能夠起到防災、減災和抗災的作用。
歷史沿革
新壩鎮駐地新壩街(原許家院子)1996年11月撤區並鄉後由原臨江鄉和新壩鄉兩鄉合併而成,二0一一年六月改鄉設鎮。 新壩鎮歷史沿革:新壩公社以駐地火神廟<老地名新壩子>而得名,據調查考證,此地原系爛泥灘,清光緒二十年間,大地主張三王幾個親屬、從嵐皋縣佐龍溝過居此地,強迫佃農將河灘改造成良田約五十畝,並修蓋四會頭天井院房約一百間、將良田出租吃三百多石,從此周圍民眾將這裡稱為“新壩子”建社時即以“新壩”二字為社名沿用至今。早在民國二十八年間,隸屬當時陝西省第五行政區嵐皋縣尚平鄉第六、七兩保,解放後人民政府成立,取消保甲制度,將原第六、七兩保改編為碥子,黃泥溝兩鄉,1958年公社劃並鄉為 區,1961年成立新壩鄉人民公社,因地處嵐皋縣邊緣、管理不便,於1963年劃歸安康縣,仍稱新壩公社。臨河公社駐地在王家鋪子,位於安康縣城西南、東與流水公社接壤、西與月池公社相連,南臨漢江,北與正義公社相鄰,轄:良田、東安、馬泥、茶棧、高坪五個村,1996年11月並與新壩鄉。新壩鎮地處西南高寒山區,貧困人口和低智慧型人員相對較多,為切實做好農村五保戶生活救濟工作,鎮上按期下拔救災糧款,以保障其基本生活,2006年隨著國家對貧困人口實施生活補貼政策以來,我鎮嚴格按照政策標準對貧困人口進行了分類,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五保老人及孤殘人員243戶267人。低保535戶1386人、優撫對象33人。2007年8月7日特大洪災造成了77戶農戶房屋倒塌,安排災民建房資金35萬元,2010年7月18日特大洪災造成房屋倒塌和造成嚴重危房不能居住286戶,安排災後恢復建房資金508萬元。二0一一年在建項目有:新壩鎮九年制學校寄宿樓建設,新壩鎮文化綜合服務站建設,新壩集鎮後滑塌體治理工程,碥子社區亮化美化工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