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密爾頓的保護貿易學說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1757—1804),是美國獨立運動時期的政治家、經濟學家,也是美國獨立後第一屆財政部長,保護幼稚工業理論的最早提出者,他代表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極力主張實行保護貿易政策。

1776年,美國宣告獨立,當時擺在美國面前有兩條路:一是實行自由貿易政策,繼續向英、法等國出口農產品,換回他們的工業品,這種貿易格局有利於美國南方種植園主,但不利於美國北方工業製造業的發展;一是實行保護關稅政策,獨立自主地發展自己的工業,減少對外國工業品的依賴,這是美國北方工業資本家的要求。結合當時的情況,美國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產業革命進行的比較晚,工業基礎薄弱,其產品無法與英國競爭,因此,新興的工業資產階級要求實行保護貿易政策。1791年,美國當時的財政部長代表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向國會提交了《關於製造業的報告》,在報告中明確表達了他的保護貿易的理論觀點。該報告被視為保護貿易理論的第一份重要的經典文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密爾頓的保護貿易學說
  • 發起人: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 國家:美國
  • 發表時間:1791年
漢密爾頓的保護貿易學說主要內容,漢密爾頓的保護貿易學說意義,

漢密爾頓的保護貿易學說主要內容

漢密爾頓認為,亞當·斯密的自由貿易理論,不適用於美國。因為其經濟情況不能同英國相提並論,工業基礎薄弱,技術落後,生產成本高,無法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對外貿易。如果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只會使美國的產業被限制在農業範疇,而使製造業受到極大損失,使美國經濟陷入困境。所以,他強調,在一國工業化的早期階段,應當排除外來競爭,保護國內市場,以促使本國新的幼稚工業順利發展。
漢密爾頓的保護貿易學說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他的這份報告中,他認為,為使美國經濟獨立,要重視發展製造業。因此,他極力主張實行保護關稅政策來鼓勵幼稚工業發展,闡述了保護和發展製造業的必要性和有利條件,但他並不主張對一切進口商品徵收高關稅或禁止進口,而只是對本國能生產的但競爭力弱的進口商品實施嚴厲的限制進口政策。他還提出了以加強國家干預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措施,指出保護和發展製造業對維護美國的經濟和政治獨立具有重要意義。他認為保護和發展製造業有許多作用:
同時,他還認為政府應加強幹預,採取以下措施來保護和發展製造業:
他的上述主張,雖僅被國會採納了一部分,但對美國政府的內外經濟政策產生了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漢密爾頓的保護貿易學說意義

由於漢密爾頓的保護貿易學說主要是在闡述經濟政策時論及的,理論體系顯得比較零碎,儘管如此,它仍是落後國家進行經濟自衛和與先進國家相抗衡的國際貿易學說。這一學說的提出,標誌著從重商主義分離出來的資產階級國際貿易學說的兩大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同時對美國工業製造業的發展有較深的推動作用。
美國於1789年通過的第一個關稅法案,稅率只有5~15%,不足以保護自己的工業。從19世紀初期,美國開始不斷提高關稅,1816年關稅稅率為7.5~30%,1824年平均稅率提高到40%,1828年又提高到45%。保護關稅使美國工業得以避免外國競爭而順利發展,並很快趕上了英國。至19世紀80年代,美國的工業產值躍居世界首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