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春·著破荷衣》是南宋詞人趙汝茪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上片通過寫故地重遊看到的景,抒發作者的身世之感和憂時傷世的情懷。下片寫自己故地重遊的親身感受,悲悼王朝故家的淪落和自己的不幸遭遇,表達自己內心寂寞和失落之情。語言清麗淡雅,詞意幽深邈遠,讀之頗堪回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漢宮春·著破荷衣》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趙汝茪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漢宮春1
著破荷衣2,笑西風吹我,又落西湖。湖間舊時飲者,今與誰俱?山山映帶,似攜來、畫卷重舒。三十里,芙蓉步障3,依然紅翠相扶。
一目清無留處,任屋4浮天上,身集空虛。殘燒夕陽過雁5,點點疏疏。故人老大,好襟懷,消減全無。慢贏得,秋風兩耳,冷泉亭6下騎驢。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漢宮春:詞牌名。《高麗史·樂志》名《漢宮春慢》。《夢窗詞集》入"夾鐘商"。雙調,九十六字,前後闋各四平韻,諸家句豆各有出入, 以《稼軒長短句》為準。
2、荷衣:以荷葉為衣。屈原《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後世以“荷衣”指隱吞的服裝。
3、步障:步障:古代貴族出行時,路兩邊以竹支架錦匹,以蔽塵和遮人眼目。這裡是指層層疊疊的荷花。
4、屋:指船。
5、殘燒夕陽:形容夕陽像即將燒盡的火球。自居易《秋思》詩:“夕照紅於燒。”
6、冷泉亭:在杭州西湖靈隱寺西南飛來峰下,始建於唐人,白居易曾作《冷泉亭記》,述其始末,為西湖勝景之。
白話譯文
身著殘破的衣裳,笑那蕭蕭的西風又將我吹送到了西湖。舊時那些與我一起對飲於西湖間的友人,如今還有誰能與我在一起?西湖四周,青山環繞,山光水色秀麗迷人,好似從前那幅美麗的畫卷又被攜帶來重新打開一樣。湖中那綿延三十里的重重荷花依然如故,還是那樣紅翠相扶。
放眼望去,西湖美景一目了然,毫無滯留之處,湖水明淨,任憑船兒在湖面飄浮,如同浮游在空中,人也仿佛置身在浩渺無邊的虛空,飄飄然若羽化而登仙。仰望長空,夕陽像即將燒盡的火球一樣懸在天邊,火紅的餘霞中,幾隻大雁,散不成陣,疏疏點點,向遠方飛去。昔日和我同游共飲的友人如今都已衰老不堪,昔日的豪邁胸襟、滿懷壯志,如今都已消磨殆盡。我獨自懷著悵惘的心情附船著岸,騎著毛驢來到了冷泉亭下,一陣衰颯的秋風迎面吹來,在我耳邊“呼呼”作響。
創作背景
這首詞為重遊西湖,對景感懷之作。作者雖為宗室,但因家道中落,無心仕宦,長期隱居林泉。再次重來杭州見風景依舊,而人事全非,當年的酒朋詩侶如今逐漸凋零,因而頓覺“好襟懷、消減全無”。詞人泛舟湖上,隨風飄蕩,又見夕陽西下,幾隻大雁,排不成陣,疏疏點點,向遠方飛去。獨自懷著悵惘的心情附船著岸,騎著毛驢經過冷泉亭下,迎面吹來一陣衰靖蕭索的秋風,百感交集,懷念過去,寫下這首詞。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寫詞人故地重遊,來到西湖的情景。“著破荷衣,笑西風吹我,又落西湖”。“荷衣”表明了詞人的隱士身份,在其前著一“破”字,更見其棄世隱居已經很久。“笑”字傳達出了詞人不願重回繁華世間卻又無可奈何的心理,只能一“笑”而已。 “湖間舊時飲者,今與誰俱?”舊時那些與我一起對飲於西湖間的友人,如今還有誰能與我在一起?這二句慨嘆詞人當年的酒朋詩侶如今已四散飄零,表達了詞人對他們的追懷,字裡行間流淌著物是人非的淒涼。“山山映帶,似攜來,畫卷重舒。”西湖四周,青山環繞,山光水色秀麗迷人,好似從前那幅美麗的畫卷又被攜帶來重新打開一樣。這二句寫西湖風景依然秀美如畫,未曾改變。“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紅翠相扶。”這二句抓住湖中荷花這一景物進行具體描述,再次抒發了景物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
在詞的下片,作者進一步抒寫自己在此情此景中的親身感受,悲悼王朝故家的淪落和自己的不幸遭遇。“一目清無留處,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虛。”放眼望去,西湖美景一目了然,毫無滯留之處,湖水明淨,任憑船兒在湖面飄浮,如同浮游在空中,人也仿佛置身在浩渺無邊的虛空,飄飄然若羽化而登仙。這三句寫景如畫,寫出了蕩舟湖面的感受。在抒寫自己的感受時,詞人展開了豐富的想像力和敏銳細緻的觀察力:天空倒映在水中,故而船仿佛浮於天上,人隨舟搖盪,無所倚靠,故而有置身太虛之感。“殘燒夕陽過雁,點點疏疏。”殘燒夕陽:形容夕陽像即將燒盡的火球。化用自居易《秋思》詩:“夕照紅於燒。”這二句寫傍晚時的景色,境界超邁,渲染出西湖夕照之美,引人遐思。“故人老大,好襟懷,消減全無。”昔日和我同游共飲的友人如今都已衰老不堪,昔日的豪邁胸襟、滿懷壯志,如今都已消磨殆盡。此幾句抒發身世之慨,二語三折,含蘊深廣,詞人內心的蒼涼與落寞不言而喻。“故人”二字在這裡是相對於西湖而言,包括了詞人自己和上片所提到的“舊時飲者”。“漫贏得,秋聲兩耳,冷泉亭下騎驢。”我獨自懷著悵惘的心情附船著岸,騎著毛驢來到了冷泉亭下,一陣衰颯的秋風迎面吹來,在我耳邊“呼呼”作響。末二句更作衰颯之語,傳達出詞人內心的淒涼之情。他本為宋室後裔,卻偏生活在屈辱不振、日趨沒落的南宋末年,朝廷昏庸,奸佞當道,自己被棄置不用,雖有滿腔豪情壯志,但除了騎驢聽秋聲外,還能有什麼作為呢?同時,在行文上也照應了開頭,也道出了他為何甘作隱士退居山林的原因。
名家評價
近代作家夏於全《唐詩宋詞 第二十卷 宋詞》:“全詞語言清麗淡雅,詞意幽深邈遠,通過對西湖風景的描繪,寄寓了詞人的身世之慨和憂時傷世的情懷,不失為一首感人肺腑的亂世悲歌。”
作者簡介
趙汝茪(guāng)字參晦,號霞山,又號退齋,趙宋宗室,宋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七世孫,為趙善官之幼子。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淳佑中前後在世。有詞名,周密曾擬其詞體作詞,宋編的《陽春白雪》和《絕妙好詞》均選其作品,《全宋詞》輯其《退齋詞》一卷,存詞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