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姓名·規範

漢字·姓名·規範

《漢字·姓名·規範》 是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於2004年1月出版的,作者是張書岩。

該書收入了作者撰寫的16篇學術論文,以及11個文字辨析短篇。根據文章內容。分設6個欄目:姓名學、字形規範、文字學、小考證、資料介紹、釋疑解惑等。

基本介紹

  • 書名:漢字·姓名·規範
  • 作者:張書岩
  • ISBN:9787810851411
  • 頁數:232
  • 定價:18.00元
  • 出版社: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1-1
  • 裝幀:平裝(無盤)
內容簡介,目 錄,姓名學,字形規範,文字學,小考證,資料介紹,釋疑解惑,

內容簡介

1、*代表這個字是上下結構,上邊一個令字,下邊一個狐字。
2、2*代表字,在中間加一個走之底。
(1)避名字某個姓氏與當朝國君的名或字相同,往往要改姓。例如項羽名籍,籍姓改為席姓;西漢元帝名奭,奭姓改為盛姓;東漢明帝名莊,莊姓改為嚴姓;晉景帝名(司馬)師,師姓改為帥姓和率姓;唐高宗太子李弘死後被謚為孝敬皇帝,弘姓改為洪姓;後晉避高祖石敬瑭諱,敬姓被拆為苟姓和文姓;宋朝避太祖趙匡胤諱,匡姓分別改為羌姓和主姓(主姓在政和年間又被認為犯上,復改為康姓),宋真宗名恆,恆姓改為常姓。
(2)避嫌名即不僅要避國君的名字,對國君名字的同音字也要避諱,這是避諱中*苛刻的一種。例如唐憲宗名純,因複姓“淳于”中的“淳”與“純”同音,故複姓淳于改為單姓於。五代時王審知在閩稱王,閩人姓沈者為避同音的“審”字,去掉“沈”字的“氵”,再改為與“冘”相近的尤姓”①。宋高祖建隆年間,有姓殷者被告到縣裡,原因是他的姓“殷”與太祖趙匡胤名中的“胤”音近,結果縣令將他的姓改成了字形接近的“殿”姓。南宋高宗名構,與構同音的勾(gòu)姓分別改為鉤、約、苟、句(jù)姓和複姓勾龍。又金履祥祖上本姓劉,五代時因“劉”與吳越王錢僇的名字同音,故改姓金。
3、避事改姓避事改姓指由於政治原因、個人怨仇或迴避某些禁忌而被迫改變姓氏。具體有如下三種情況:
(1)避難改姓即由於國難或家難而改姓。秦統一中國後,原六國貴族的後人為了免受迫害,有的就改了姓氏。像燕人田光的後人改姓光,晉大夫荀氏的後人改姓苟。王莽統治時期,漢室後代受迫害,為了避難,漢太子太傅疎(疏的異體)廣的曾孫孟達去掉“疎”字的“正”旁,改為束姓;泰山鮑氏去掉“鮑”字的“魚”旁,改為包姓。又如東漢末年,城陽炅(guì)橫被誅。他有四個兒子,一個看守父親的墳墓,保留了父姓炅;一個遷居徐州,改姓吞(guì);另一個遷居幽州,改姓桂;還有一個遷居華陽,改姓炔(guì)。
(2)避仇改姓即因躲避仇人而改姓。如孔子弟子端木賜(即子貢,複姓端木)的後人因避仇改姓木,伍姓中有人避仇改姓五,複姓勝(shēng)屠氏的後人為避仇改姓勝(shēng),唐朝時同州澄城縣有許多姓適(tí)的,自稱祖上姓銅千(tí),因避仇改姓適或蹄。
(3)避忌改姓即因迴避某些忌諱而改姓。如唐御史大夫韋倫奉使吐蕃,讓御史苟曾任判官一同前往。途中因聽說吐蕃人忌諱狗,便趕快報告了皇帝,皇帝傳旨將苟曾的苟姓改為荀姓。又如明朝時同州(今陝西大荔縣)的劉姓,因與宦官劉瑾同姓而感羞恥,便改劉姓為淡姓。
4、特殊事件改姓當遇到一些特殊事件時,也會引起改姓。例如漢武帝時的丞相田千秋,因為年老,被準許乘車出入宮庭,時人稱他為“車丞相”,他的子孫因此而改姓車。三國時北海郡有人姓氏名儀,北海相孔融嘲笑他說“你姓的這個‘氏’好比‘民’字缺了上半邊,你應該改姓‘是’”。於是氏儀就改姓“是”了。十六國之一前秦的創始人苻洪本姓蒲,東晉穆帝永和六年,穆帝任蒲洪為征北大將軍,為達到稱王的目的,蒲洪宣稱,有讖文說身上帶“草付”字樣的人應稱王,而他的孫子堅背上恰有“草付”的字樣,於是就將蒲姓改成了苻姓(“苻”即“草付”)。
5、冒姓冒姓是指為了某種目的(清代趙翼歸納為師家法、附門望、攀權勢等)而改姓他人的姓氏,始於漢初,魏晉以來尤為盛行。有冒母姓的,如呂平是呂后姊之子,本不姓呂,適逢呂后封呂氏家族,於是冒姓呂,而得以封侯;又有冒主人之姓的,如漢初灌夫之父張孟為灌嬰(文帝時丞相)的舍人,得幸於灌嬰;薦為二千石,並冒姓灌姓。還有其他複雜的情況,如南北朝時北周文帝賜唐瑾宇文氏,燕公于謹便表示願與之同姓,結為兄弟,後來周文帝又賜唐瑾萬紐于氏,于謹又隨之改姓。唐宣宗時的宰相令狐絢為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極力援引族人,以至許多胡姓都冒姓令狐。又如安祿山本姓康,隨母嫁狄將安延偃,而冒姓安。
6、改異族姓這裡說的改異族姓與賜姓中的改異族姓不同,它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改異族姓包括兩方面:一是少數民族姓改漢姓,一是漢姓改少數民族姓。
(1)少數民族姓改漢姓這是歷史上(包括某些異族統治的時期)改異族姓的主流。例如北魏是鮮卑人建立的政權,北魏皇室注重向漢族的先進文化學習,在姓氏上也多改為漢族單姓。據《魏書·官氏志》記載,鮮卑複姓改為漢族單姓的有117條,如丘穆陵氏改為穆氏,步六孤氏改為陸氏,賀賴氏改為賀氏,獨孤氏改為劉氏等。遼金分別為契丹和女真人建立的國家,這一時期改漢姓的也不少。如遼太宗留外戚小漢為汴州節度史,賜漢族姓名蕭翰,此後遼外戚巴里、舒魯、伊蘇濟勒三族都改為蕭姓,而且蕭姓和皇室的耶律氏成為遼國*尊貴的姓氏。清朝雖長期使用滿族複姓,如愛新覺羅、葉赫那拉等,但後來也逐漸改為漢族單姓了,如愛新覺羅改為金、伊、洪、德等,鈕祜祿氏改為郎、卜、鈕等。
(2)漢姓改少數民族姓歷史上漢族人主動改少數民族姓氏的不多見,一般發生在多民族聚居地區。如北周梁御的祖先本為漢族,因駐守北部邊境改姓鮮卑族的紇豆陵氏(後鮮卑融入漢族,又復歸漢姓)。北齊的綦連猛,其祖先本為姬姓,六國末避亂出塞,守祁連山,就以山名祁連為姓,後又訛為綦連氏,成為鮮卑族的一個姓氏。
7、求簡改姓在姓氏發展中,有一種求簡的趨勢,主要表現為兩方面:
(1)複姓改單姓有人拿東漢的《風俗通姓氏篇》和北宋的《百家姓》相比較,前者雙音姓占三分之一,後者雙音姓僅占十分之一,由此可見複姓逐漸單姓化了。古籍中記載的複姓改單姓的例子很多,例如春秋魯大夫富父終甥(複姓富父)的後人改姓富,戰國西門豹(複姓西門)的後人改姓西,明朝端復初本姓端木。後改姓端。又如慕容氏有人改單姓慕,鐘離氏有人改單姓鐘,北門、北宮、北郭、北人、北野氏都有人改姓北,司馬、司空、司徒、司寇氏都有人改姓司。複姓改單姓的趨勢今天看得更加明顯,國家語委、中科院遺傳所對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做了三次抽樣統計,統計總人數共130萬。得到1436個姓氏,其中複姓只有21個,僅占1.46%。普查中的一些資料還說明,有些複姓正處於變化的過程中,如山西、貴州均有姓*的,系令狐的合寫,湖南、江西有姓暘的,系歐陽(陽)的合寫,讀音依舊,僅在書寫形式上合一了。這是一種值得注意的現象。
(2)去掉偏旁姓氏有的來源於國名,這些字許多帶“β”(“邑”的變形),後來就有人去掉“β”旁,改為書寫較簡便的姓氏。如鄣、邴、鄫、邾、郕分別有人改成章、丙、曾、朱、成。也有去掉其他偏旁,如聃改為冉,潭改為覃,隨(2*)改為隋,蘆改為盧等。
……

目 錄

姓名學

建立一門新型的姓名學
姓氏人名用字的分析統計
人名用字調查和規範化構想
單雙名問題考察
我國古代的改姓問題
從人名看50年的變遷
走出人名用字的誤區

字形規範

簡化與同形字
同形字.科技新字中的同形字
印刷行楷字形規範研究

文字學

評《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兼及《規範漢字表》對異體字的處理原則

小考證

試談“刑”字的發展
王莽禁二名質疑

資料介紹

我國古代的姓氏書
《百家姓》

釋疑解惑

“麻”和“麻”
“危害”與“為害”
“雜糅”和“雜揉”
“聖地”還是“勝地”
“截止”與“截至”
什麼是“小康”
女孩為何稱“千金”
“金甌”的含義
閻姓能否寫成閆姓
“付”字的誤用
字詞辨析(19組)
釋疑解惑
文字學專題
隸變——漢字史上一次*偉大的變革
附:參考資料目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