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漢唐長安名相
-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 頁數:206頁
- 開本:32
- 品牌:西安出版社
- 作者:趙望秦 古都西安叢書編纂委員會
- 出版日期:2007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123323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節 宰相制度的起源沿革
第二節 宰相職權的分化轉移
第二章 建功立業
第一節 統一天下建偉業
一、蕭何建設後方得頭功
二、高熲巧用謀略立大功
三、楊素率兵滅陳建奇功
四、劉文靜出使突厥取首功
第二節 創立制度垂後世
一、創新制度的一代名相高熲
二、規範禮刑的一代賢相房玄齡
三、完善法律的一代良相長孫無忌
第三章 安邦定國
第一節 穩定朝廷政局
一、陳平審時度勢巧周旋
二、魏相見微知著預判斷
三、姚崇洞幽查微知先機
四、張說察微觀末禁乞寒
五、李泌巧喻妙語護太子
第二節 消除分裂勢力
一、力排眾議防患未然
二、略施小計排除隱患
三、避實擊虛完勝叛軍
第三節 文武並用削藩
一、杜黃裳以武略平敵之亂
二、李絳以文道屈敵之兵
三、裴度親臨前線俘敵之酋
四、李德裕坐鎮後方取敵之首
第四節 威撫兼施靖邊
一、聯姻和親以求邊地安寧
二、動武用撫以求邊界安靜
三、軍事打擊確保邊境安全
四、施惠懷柔確保邊疆安定
五、改革軍事制度防止邊患
六、運用外交手段解除邊患
七、誠意接納為我捍衛邊塞
八、決意抗擊驅敵離邊塞
第五節 革新財稅漕運
一、減輕百姓賦稅,增加國庫收入
二、巧設漕運線路,便利南糧北調
三、因地制宜改變漕運方法
四、因時制宜實行夏秋兩稅
第四章 治國安民
第一節 興利除弊
一、蕭規曹隨魏相跟進
二、姚崇前赴宋璟後繼
三、張九齡針砭吏治
四、劉晏革新鹽政
第二節 直言敢諫
一、李斯以諫悟秦王
二、魏徵以諫警太宗
三、仁傑直言,武后感動
四、宋璟直言,玄宗讚揚
五、陸贄循循勸諫,德宗反躬自省
第三節 知人善任
一、蕭何慧眼識韓信
二、丙吉臨亡薦三人
三、善謀者舉善斷者
四、朱敬則善薦人才
五、宋璟明察秋毫
第四節 廉潔自律
一、公孫弘節儉有深意
二、魏徵廉潔之風傳家
三、郝處俊樸素之風感人
四、宋璟正人先正己
五、姚崇遺書訓子孫
六、楊綰清廉正世風
七、陸贄自律不動搖
八、牛僧孺拒賄傳佳話
第五節 處事果斷
一、申屠嘉痛斥弄臣如雷霆
二、蘇良嗣懲治幸臣似疾風
三、李昭德處罰佞臣不手軟
四、姚崇艱拒貴臣不妥協
五、鄭餘慶拍案斥奸吏
六、李德裕廢佛不留情
第六節 深明大體
一、陳平洞悉宰相職責
二、丙吉深明宰相權責
三、杜黃裳辯證認識勤與逸
第五章 文化建樹
第一節 文筆領風騷
一、豪傑詩人
二、上官體
三、真才子
四、大手筆
五、詞人稱首
六、駢文革新
七、元和體
第二節 妙筆賦形象
一、牛僧孺與《玄怪錄》
二、元稹與《鶯鶯傳》
第三節 直筆寫春秋
一、魏徵與五代史
二、房玄齡與《晉書》
三、杜佑與《通典》
四、李吉甫與《元和郡縣圖志》
第四節 墨筆舞龍鳳
一、書同文字
二、褚遂良與“廣大教化主”
第五節 彩筆繪丹青
一、右相馳譽丹青
二、韓混與《五牛圖》
二、高預巧用謀略立大功
文摘
高熲經過一陣深思熟慮,向隋文帝獻計說:“長江以北地區,天氣寒冷,地里的莊稼收穫得比較晚。而江南的水田莊稼卻收穫得早。我們可以在江南的收穫季節調動少量兵馬,放出風聲說要襲擊江南。這樣,陳國必然集中人馬,屯兵守衛,使他們勢必耽誤農時。待到陳國集結兵力,嚴陣以待,我方軍隊就解甲卸鞍,表示無進襲之意。如此三番五次,陳軍必然習以為常,不加戒備。這時,即使我方調集大量軍隊,真的要進攻了,他們也不會相信。就在他們不留意之際,我軍迅速過江,登入而戰,士氣必然倍增,可以一舉成功。另外,江南土質不厚,又多用茅竹搭蓋屋舍,所有物資都不是藏在地窖里,我們秘密派遣士兵,趁風勢縱火,燒毀其儲備。等他們修復了,我們再燒毀。這樣不出幾年,他們必然力竭財盡。”
隋文帝欣然接受了高熲的計策,並積極實施,從而使其國力日漸衰敝,為滅陳打下了基礎。
後來在伐陳之役中,高潁以宰相的身份參與前線指揮。隋軍各路兵馬的軍事部署和行動,都要稟報高熲,由他來決斷和協調。軍需物資的調度供應也由高熲支配,沒有發生一點拖延欠缺的情況。等到隋軍攻下陳國都城建康,俘虜了陳後主,高熲先進入建康城,接收圖書文獻、檔案戶籍,查封庫房,而錢財寶物,一無所取。在這次結束東晉以來南北紛爭局面而實現全國統一的戰役中,高熲是立了大功的。
序言
“八川分流繞長安,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古稱長安,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和文化發源地之一。遠古時代,“藍田猿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六千多年前,半坡先民在這裡種植狩獵,開掘出了別具特色的“半坡文化”。自公元前12世紀,周文王在此建立豐京,揭開了西安作為帝王京師歷經千年,雄踞華夏,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輝煌歷史。西安成為與雅典、羅馬、伊斯坦堡等城市齊名的世界歷史古都。直至今天,西安城中的塔與碑,城外的陵與墓,連綿的城垣與宮殿遺址,保存的大量珍貴文物以及周樂秦聲、漢風唐韻等文化藝術,仍在昭示著這裡曾經呈現過的尊貴和豪華、開放和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