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請設專官折》是張之洞所著作品,出自於《張之洞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漢口請設專官折
- 作者:張之洞
- 作品出處:張之洞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竊照湖北漢陽縣屬之漢口鎮,古名夏口,為九省通衢,夙稱繁劇。自鹹豐年間,創開通商口岸以來,華洋雜處,事益紛煩。近年俄、法、英、德、日本各國展拓租界,交涉之件愈形棘手。且奉旨開辦盧漢、粵漢南北兩鐵路,現在北路早已興工,南路亦正勘路,紛雜萬端。將來告成,漢口尤為南北各省來往要衝,市面愈盛,即交涉愈多。乃漢陽縣與漢口,中隔漢水,遇有要事,賓士不遑,若至通濟門外,往返之間,已廢一日。且以後鐵路由該鎮通濟門外至黃陂縣界之灄口,數十裡間,悉成繁盛之區,即皆有華洋交涉事件,必須隨時應付,刻期履勘,斷不能稍延時日,致誤事機。加以商賈輻輳,訟案繁滋,會匪游勇,溷跡窺伺,緝捕彈壓,在在均關緊要。該縣本系繁要地方,政務不少,又豈能日事賓士於數(千)[十]里之中,於民事洋務均多窒礙。自非有正印專官駐紮漢口,不足以重交涉而資治理。經臣督同藩、臬兩司、江漢關道,迭次籌議,如將漢陽縣移駐漢口,則該縣為漢陽府首邑,轄境遼闊,政本殷繁,以之移駐,仍不免顧此失彼之虞。蓋漢口之不能兼顧漢陽,亦猶漢陽之不能兼顧漢口。如添設一縣,則事屬創始,一切煩費,尤不易言。現在通籌熟計,不如將漢口同知,改為夏口撫民同知,較為協宜。且品秩視知縣為崇,於彈壓亦較得力。該同知向無管理土地、人民之責,事權不屬。今擬將漢陽縣轄襄河以北之地,北至灄口,西至涓口,橫約一百二十餘里,縱約三四十里地方,撥歸該同知管轄,作為正印地方官,以專責成。應援照河南淅川廳、陝西孝義、佛坪等廳成案,所有刑名案件,仍歸漢陽府審轉,倉庫錢糧仍歸該府考核,一切治理統屬各事宜,均與所屬州縣無異。遇有洋務交涉,地方緊要事件,隨時稟承該管之江漢關道,就近督率辦理,以期迅速而免貽誤。似此就漢口原設之官,分漢陽一縣之地,可免增設湊撥之煩。而事權既專,治理自易,其養廉役食等項,添籌無多。衙門、監獄即就原有房基,量加擴充添置。應設載在祀典各壇廟,暫照各直省兩縣同城之例,與漢陽縣共之,容俟將漢鎮舊有廟宇分別酌改,亦尚簡易。該鎮禮智巡檢,即在同知衙門附近,擬令兼司獄事。其漢陽訓導,擬移設廳治,改為教諭。所有該廳應撥學額,及管轄地段田糧細數,並其餘應行建置事宜,應俟奏準部議覆到後,再行續籌辦理。至漢鎮既駐有同知專治,其漢口原設漢陽府通判,雖名有緝捕之責,實鮮可辦之事,似毋庸仍駐該鎮。查溯漢而上六十里,漢陽縣屬之蔡甸地方,市面較盛,水陸交通亦屬要地,不可無職分較大之員駐紮其間。擬將該通判移駐蔡甸。至漢黃德道,兼綜地方洋務,安民戢匪,責任甚重。查各省要缺道員,其銜內多加兵備字樣,營汛自都、守以下,可歸節制。此後可否請將漢黃德道加“兵備”字樣,以資控馭,實於彈壓地方確有裨益。如蒙聖恩俞允,分別改設移置,應請由部另頒夏口撫民同知,夏口廳教諭、禮智巡檢兼司獄各印記,並另頒分巡漢黃德兵備道關防,俾知信守。再,漢口同知本系要缺,今因洋務事繁,改為撫民同知,管理庶務,缺更緊要,擬定為沖繁疲難四字最要缺,由外揀補。漢陽縣本系沖繁疲難要缺,現雖將境地分撥,約計尚存原轄地三分之二,且系該府附廓地方,政務仍屬繁要,應刪去沖字,改為繁疲難三字要缺,仍由外調補,以昭詳慎。
【注】:以上是原文的部分內容。
出處
此文出自《張之洞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
張之洞(1837-1909),早年由科舉入仕,居京官幾二十年。1882年後歷任山西巡撫、兩廣、湖廣總督。晚年以體仁閣大學士入值軍機處。他任湖廣總督長達18年,因其創辦近代企業和新式學堂以及編練新軍而影響當時,享譽後世。此外,他還是中國近代鐵路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是當時主持規劃和興建鐵路最多的人;他主持制訂的“癸卯學制”開始了傳統教育的近代化;主稿的“江楚變法三折”成為清末新政改革的藍圖。他在《輶軒語》、《書目問答》中為士子指明向學的門徑,在《勸學篇》中,則首次對時人認知和融通中西文化的“中體西用”理念作出完整系統的理論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