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劉邦酒產自徐州豐縣,是一款以歷史名人命名的白酒,以漢劉邦為品牌名,以漢文化、劉邦文化、劉邦故鄉文化為品牌文化,弘揚漢劉邦的團隊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劉邦酒
- 類型:白酒
- 產地:江蘇徐州豐縣
- 原料:高粱、小麥、大米、糯米、玉米等
企業理念,釀酒工藝,歷史典故,
企業理念
漢劉邦酒為江蘇徐州劉邦府酒廠所生產,該廠位於中國最適宜釀製濃香型白酒區域之一,自建立投產以來,在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關懷指導下,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一直以來,劉邦府酒廠以挖掘傳統的漢代白酒釀造工藝,弘揚漢文化、酒文化為宗旨,堅持“高效、優質、求實、創新”的企業精神,潛心研究江蘇地區的酒文化和品質口感。企業受到市、縣表彰,被上級授予“經濟建設突出貢獻獎”單位,產品被評為市場“信得過”推薦產品。
劉邦府酒業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先導,正以一流的質量、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至誠為市場和消費者服務,共創白酒嶄新的未來。
釀酒工藝
以優質高粱、小麥、大米、糯米、玉米等為原料,將漢代宮廷配方和現代科學配方有機結合釀製而成。
歷史典故
劉邦取天下後,肖何為他主持建造了一座未央宮,劉邦也曾有一番“作秀”,怒斥道:如此大興土木,太過份了!但經肖何一解釋,也就認了,且非常高興。未央宮落成之日,劉邦在未央前殿大擺酒宴,酒酣耳熱之中,他端著酒杯躊躇滿志地走到自己的父親面前,說:“小時候你常說我是無賴,今天看來,我所謀之業誰能相比?”司馬遷真了不起,居然借劉邦自己之口,為後人提供了一個不容爭辯的信息——青少年時期的劉邦,連家裡人都說他是個無賴。為此,史馬遷還不動聲色地為我們提供了兩個例證:一是在劉邦出道前,常向王媼、武負討酒喝,一喝便醉,醉了倒頭就睡,也不付酒錢,只好掛賬,掛來掛去累集多了,終只能作罷。二是在劉邦作亭長時,沛縣縣令的老朋友呂公來沛定居,諸吏看在沛令的面子上,自然要帶著“紅包”前往道賀。主吏肖何見來的人多,席位不好安排,就用了一條“硬槓子”,凡賀禮不超過千錢者,安排在堂下就座。劉邦見狀,就遞了一個貼子,說賀錢一萬,把呂公嚇了一跳,連忙出門迎接,並引為上座。其實劉邦一個錢也沒帶。
頗有影響的應首推斬蛇起事。其實,劉邦當時非常清楚,所押解的民工一路上已多有逃亡,似這樣下去,等到了驪山,人也就跑光了,自己還想活命么?倒不如順水推舟做個好人。於是一個勁地喝酒,喝得醉醺醺的,說:“你們都逃生去罷,從此之後我也要從這個世上消失了。”這時的劉邦,面臨的應是一條絕路,要么自殺,要么隱姓埋名去逃亡。殊不料,一條蟒蛇擋道,竟然改變了劉邦的命運。在中國傳統的生肖文化中,蛇歷來被視為小龍,又曰地龍。因此,前行探路的人遇蟒蛇擋道,便不敢惹它,只好回頭建議劉邦改道。身處絕境且被酒精燒得心煩意亂的劉邦,這時候哪裡還有許多顧忌,於是借了酒性,口出狂言,拔劍揮而斬之。按照當時人的迷信心理,劉邦此舉肯定會受到不祥的報應,沒想到他卻若無其事地走了幾里地,因酒性發作,竟呼呼大睡,難免給當時的幾個“鐵桿哥們”造成一種心裡震撼:他能鎮得住地龍,莫非……這應該就是“赤帝子斬殺白帝子”神話的心理淵源。
劉邦初起事時,實力非常有限,在那個群雄並起、亂世紛爭之中,他帶著幾千人的隊伍攻城掠地,不是“未拔”,就是“不利”,日子並不好過。有一次,他路過高陽,有一個名叫酈食其的人求見。劉邦聽說來者是儒生模樣,連連搖手不見,只顧坐到床上,叫兩個侍女為他洗腳。酈食其使人再報,大叫大嚷道:“我乃高陽酒徒!”劉邦聽了居然一驚,慌忙間連鞋也顧不得穿,光著腳迎接來人。這種前倨而後恭,非常清楚地表明了劉邦對待“儒生”和“酒徒”的態度。因為劉邦也是個酒徒,或是出於猩猩相惜,或是懷疑來人了解自已的底細,總之他赧著臉面會見了酈食其。結果,酈食其幫他出謀劃策,智襲陳留,奪取了秦二世的糧食儲備庫,為後續發展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
縱觀楚漢相爭,鴻門宴當屬第一戰役。一向好酒貪杯的劉邦,竟以不勝杯酌為由化險為夷,亦不失為智勇之土了。毋怪范增要怒對項羽說“豎子不足與謀”,且預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劉邦得天下後,很快封賞了二十多位有功之臣,但大多是自己的親信故友,這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他們認為劉邦有失公允,就常常串聯聚會,商量著要向劉邦討個說法,按張良的說法就是醞釀“謀反”。劉邦得悉後,預感到這是他劉漢王朝建立後的第一大不穩定因素,卻又不能簡單地以“謀反罪”觸犯眾怒。怎么辦呢?便與張良商量,決定採取安撫的辦法。一天,劉邦再次大擺酒宴,把那些有影響的反對派人士都請來了。席間,劉邦當眾褒獎一個叫雍齒的人,封他為什方候,並令丞相、御史儘快論定群臣的功勞,以便一一論功行賞。原來,雍齒與劉邦素有積怨,劉邦曾多次想殺他,但因他頗有功勞不忍下手,這一回當眾封賞,目的在昭示群臣:與我不睦的人我亦能不計前嫌論功行賞,你們大家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果然,群臣皆大歡喜,只顧飲酒取樂,再也不討什麼說法了。漢初的一大動亂因素,就這樣被化解在萌芽狀態。
漢高祖十二年秋,劉邦在平定了黥布之後衣錦還鄉,操辦了他一生中最為動情的酒事活動。他召來了所有父老子弟,與他們平起平座,不分彼此,開懷暢飲,縱酒十餘日,其間還組織了一百二十名沛中少年,教他們唱歌,為他們“擊築”,親自作歌詞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土兮守四方!
在少兒們的一片唱和聲中,劉邦竟情不自禁地舞蹈起來,所有父老鄉親無不為之動容。劉邦好酒出名,但沒聽說他讀過多少書,然而他的《大風歌》卻透發出勃勃向上的豪情和深沉雋永的韻味,這說明了什麼?彼時彼地,真情流露也。同時還說明,劉邦必竟是劉邦,任憑酒酣樂極,他也沒有忘記他的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