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鎏金熏爐

鎏金熏爐,漢代器物,該物件屬青銅質,通體鎏金。分為爐身和承盤。爐和承盤是鉚合而成的。爐最下部是盤龍式中空座,為淺浮雕四條相互纏繞的蟠龍造型。再上為一件四瓣狀柿蒂形花萼,再上是球形爐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鎏金熏爐
  • 類別:青銅器
  • 年代:漢代
  • 規格:通高25、直徑23厘米
基本信息,文物介紹,相關資料,

基本信息

【名稱】:鎏金熏爐
漢代鎏金熏爐漢代鎏金熏爐
【類別】:青銅器
【年代】:漢代
【規格】:通高25、直徑23厘米。
【文物出土】:2003年青州市譚坊鎮馬家冢子附近出土
【收藏機構】:青州博物館收藏

文物介紹

爐身口沿為子母口,一側有一固定的活頁與蓋相聯。蓋為鏤空連雲紋饅頭狀,頂部應飾有鳥形飾物,惜已殘失,只余鳥足爪。承盤為深腹平底,寬平沿。盤沿上裝飾三個人面高浮雕和三個鎏金龜,造型生動逼真,人面與金龜呈間隔對稱狀,分別鉚定在盤的沿面上。爐和盤皆飾細線陰刻鎏金雲紋。爐附帶一件圓柱形中空銅桶,直徑3.2、高10.5厘米,為黃銅質。其頂部有蓋,上系鏈與銅桶形器身相聯,內盛香料。

相關資料

鎏金,古代金屬工藝裝飾技法之一,將金和水銀合成金汞齊,塗在金屬器物表面,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金就附著在器面不脫。關於金汞齊的記載,最初見於東漢煉丹家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而關於鎏金技術的記載,最早見於梁代。《本草綱目·水銀條》引梁代陶弘景的話說:水銀“能消化金銀使成泥,人以鍍物是也”。這個記載比鎏金器物的出現晚了約八個世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