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集中梳理了漢簡中涉及的有關當時社會的各種物價資料,具體內容涵蓋了人們的日常衣著、飲食、起居、出行及所用器物等方面,通過此項研究,我們可以大致勾勒出漢代居民在這些方面的基本消費狀況,進而深化我們對於漢代經濟生活的了解和認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代西北邊地物價
- 對象:漢簡
- 類別:衣著、飲食、起居
- 屬性:漢代經濟生活
介紹,其他,
介紹
粟 《合校》167.2曰:“粟一石,直百一十。”可知一石粟時價一百一十錢。”同書276.15又云:“出錢四千二百卅五,得粟五十一石,石八十五。”一石才八十五錢,較之前條簡文所記價格更低。26.9A則云:“勝之已得粟二石,直三百九十。”即一石價值一百九十五錢。214.4記:“□□□□出粟二石四斗,直錢百九十□。”因本簡所記錢數已經殘缺,推測其價格約在一石七十九錢以上。271.15A也記有粟之買賣情況,曰:“卒居署貰賣官物簿:卅井付粟直三千一百九十七,其六百卌三石□□□□未得。”《敦煌漢簡》838A亦云:“出錢九十二糴粟。”惜簡文已殘。
粟
又《新簡》 EPT5:134云:“□□□出粟二石二斗,直錢百七十□;□□□□出粟二石四斗,直錢百九十□。”前者約七十七錢一石,後者約七十九錢一石。同書EPT5:87云:“□直錢二百八十;□□□一石五斗直錢百卅”,“□王□□出粟二石七斗直錢二百八十”由後一則記錄可以推測前兩則記錄也極可能是有關粟的記載。其第二、三兩則簡文中粟之價格分別為一石八十六點七錢、一百零三點七錢。EPT52:327記:“出錢百卌,□□糴栗一石。”是粟一石一百四十錢。
《敦煌漢簡》361云:“亭長王壽卿,入粟三石三斗,直泉二百六十四,償奉長”。即新莽之際粟八十泉一石。同書362記:“王子 取粟五升,直一斗。”其價格乃以某種穀物一斗之價格計算,其價相差一倍。
《額濟納漢簡》99ES16SF2:1記:“今糴粟小石六石,直三百六十。”即一小石粟價六十錢。同書99ES16SF2:3記:“入糴粟小石廿六石,直千五。”則一小石價不足五十七錢。
《合校》214.4曰:“出錢二百廿,糴粱粟二石石百一十。”知梁粟一石一百一十錢。 《新簡》EPT56:104所記相同:“粱粟二石,直二百廿。”EPT51:105所記價格則稍低,“粱粟二石,直二百”,一百錢一石。《補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簡”479.15則記:“□泉三百,糴粱粟五石。”價才六十泉一石。
黍粟,《新簡》 EPT51:71,云:“出錢百一十,黍粟一石,第九吏孫卿糴。今五斗,直五十五。”是黍粟也有價作一百一十錢一石者。又《合校》214.4曰:“出錢二百一十,糴黍粟二石,石百五。”與前述價格相差不遠。《合校》36.7曰:“黍米二斗直錢卅。”是黍米一石一百五十錢。《九章算術》卷八記:“黍一斗六錢。”
麥 《敦煌漢簡》362云:“侯史宋君長,入麥二石九斗,直泉二百卅,償奉長”。知麥(小麥)價約七十九點三泉一石。《合校》332.11記:“麥五斗,凡直百九十二,入二百七,已畢。”價格為一石一百四十六錢。EPF22:325A記:“天子將兵在天水,聞羌胡欲擊河以西,今張掖發兵屯諸山谷,麥熟,石千二百。”麥一石一千二百錢,價格畸高,是因為戰時地處前線之故。《九章算術》卷八記:“麥一斗四錢。”
麥
大麥之價,《合校》214.4曰:“出錢百一十,大麥一石,石百一十。”即一石大麥一百一十錢。
穈、谷、粱米、米、豆、飯、乾飯、膏餅 《合校》26.9A云:“穈三石,直三百六十。”即穈一石價值一百二十錢。《敦煌漢簡》也記:“出錢二百一十糴糜。”然無所買數量之記錄,其價格情況難明。
穈、谷、粱米、米、豆、飯、乾飯、膏餅
《合校》19.26,90.45,90.64,192.27,192.39云:“介千秋入谷六十石六斗六升大,直二千一百廿三。”其價約四十錢一石。同書303.3記:“董次入谷六十六石,直錢二千三百一十。”是三十五錢一石,比前條所記稍低。《太平御覽》卷三五引桓譚《新論》,“漢文帝躬儉約,修道德,……谷至石數十錢,上下饒羨。”可見此價格已處於較低水平。
《補編》“敦煌小方盤城出土漢簡釋文”T17N14A云:“粱米五升,直百。”是梁米一石價值二百錢。《新簡》EPT51:223曰:“ 出百六十八,糴米七斗。”即米二百四十錢一石。《漢書·食貨志》卷二十四下記:“漢興,接秦之弊,……物踴騰糶,米至石萬錢。”這是戰亂之後米價高漲時的情形。張家山漢簡《算術書》“米出錢”題則有“糲〈稗〉米二斗三錢,糲米三斗二錢”之假定。與前述諸條所載價格相去甚遠。
《合校》43.17A記:“出錢三百,豆四石。”又312.10A云:“至觻得,出錢百廿一買豆三石,□□□”。可以推知豆一石價格為四十錢。
《新簡》EPT5:54A:“□飯六斗,直六千。陽朔四年□”。則斯時飯一斗一千錢。又EPT57:69A:“凡乾飯廿一石八斗,眉一石,為錢三千六百卅八。”依據同簡所載“眉一石直百五十”,知乾飯一石價值一百六十錢。
《敦煌漢簡》14:“膏餅一,人直六十。”簡文“人”字或系衍文,即膏餅一隻價六十。《新簡》EPT57:69A又記:“眉一石,直百五十。”
其他
此外如《武威漢代醫簡》中記錄有大量藥物價格云:“牛膝半斤,直五十。”即一斤一百錢。“卑□半斤,直廿五。”則一斤五十錢。“朱臾二升半,廿五。”一升價十錢。“山朱臾二升半,直五十。”一升二十錢,較前者為貴。“方風半斤,百。”殆一斤價二百錢。“慈石一斤半,百卅。”約八十六點七錢一斤。“席蟲半升,廿五。”是一升價格為五十錢。“小椒一升半,五十。”即三十三點三錢一升。 “黃芩一斤,直七十。”“黃連半斤,直百。”則一斤價格為二百錢。“河菆半斤,直七十五。”知一斤價錢一百五十錢。“續斷一斤,百。”
《合校》262.28A云:“付子一斗,直百廿五。”即一百二十五錢一斗。同書258.28B:“楀皮一斗,直百五十。”價一斗一百五十錢。214.4云:“出錢六,買燔石十分。”
《合校》140.18B云:“出錢卅,買茭廿束。”是茭一束價一點五錢。同書269.2記:‘入錢六,三月丁巳佐博賣茭一束河東卒史武賀所。”即一束六錢。然269.6云:“入錢六百,長□月乙酉佐博賣茭二束魏郡侯國令史馬谷所直”。依前條,則“百”似為衍文。312.10A記:“至觻得出錢五十九,買茭廿七束□觻得;●從居延至觻得馬食用二□□□□,出錢六,茭二束。”價格不盡相同,前者約二點二錢一束,後者三錢一束。《新簡》EPT51:91云:“出茭三千束,侯長取直九百,入六百。●出茭二千束候史判取直六百。巳入三百。”知此條所記價十束三錢。同書EPT52:149A記:“駟望隧茭千五百束,直百八十;平虜隧茭千五百束,直百八十;驚虜隧茭千五百束,直百八十。”即一束價零點一二錢。《額濟納漢簡》2000ES7SF1:3云:“出茭百七十束,直錢百七十。”即束價一錢。上述價格的波動印證了謝桂華先生關於“茭的價格亦非固定不變,而是隨著地區或者質量的差異有所不同”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