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樂舞百戲藝術研究》是2010年1月1日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亢達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代樂舞百戲藝術研究
- 作者:蕭亢達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月1日
- 頁數:290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1027286
《漢代樂舞百戲藝術研究》是2010年1月1日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亢達 。
《漢代樂舞百戲藝術研究》是2010年1月1日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亢達 。作者簡介蕭亢達 廣東省梅州人,1938年生,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早年在甘肅省文物隊從事田野考古工作,後到武漢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從...
這些豐富的以展現身體的高度技巧為主的運動形式,經漢代以後,基本上確立了其在中國古代盛行的“百戲”藝術中的地位。樂舞百戲圖 樂舞百戲圖,東漢,內蒙古和林格爾漢墓壁畫。它描繪墓主及其家屬,坐著觀看樂隊及雜技演員的情形。古代技巧...
《漢代樂舞百戲概論》是2009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季偉。內容簡介 第一章節為漢代的樂舞管理機構,主要是結合文獻記述及目前的研究現狀,對漢代的樂府、太樂令的起源、功能作梳理歸結並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二章為漢代的宮廷...
漢代樂舞百戲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的偉大創造,是我國古代融詩、歌、舞為一體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勢。《漢文化研究叢書:漢代樂舞百戲考述》中論述了這種藝術形式的發展與繼承,以豐富的資料和理論延續了這一中華文明的腳步。內容...
五、民間舞蹈 六、說唱藝術 七、音樂文獻與音樂理論_八、漢代長安俗樂的昌盛與四方樂舞的匯聚 第二節 唐代長安俗樂的繁榮與發展 一、十部樂 二、坐部伎和立部伎 三、健舞和軟舞 四、法曲、道調、胡部新聲與其他的宮廷樂舞 五、...
第一節 漢代樂舞的“演述”形態 第二節 漢代樂舞“觀”與“演”的二維互動 第三節 漢代樂舞演述形態與中國古代戲劇早期形態 第四章 漢代樂舞的節目組織形態 第一節 漢代百戲的認知鉤沉 第二節 漢代百戲源流考辨 第三節 漢代百戲...
代表唐代樂舞藝術高峰的是歌舞大曲。唐代大曲是集縱向的繼承和橫向的借鑑二者之大成。漢代大曲在結構上有“艷”(引子)“解”(樂段)“趨”、“亂”(結束部分)等部分。大曲形式在唐代受了西域樂舞的影響,變得更加豐富完美,在結構上...
四周框線有磕碰痕跡,圖飾上部風化。文物鑑賞 此畫像石將發生在古代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景物的幾種形象巧妙布局集中展現,產生了層次分明、內容豐富的藝術效果,是我們了解和研究漢代歷史最直觀、最真實的珍貴圖像資料。
實物為建築畫像石,出土于山東沂南。紋樣系“樂舞百戲圖”之局部。漢代已普遍將樂舞看作配合禮治的工具。不僅帝王統治者有宮廷舞伎,即一般的官僚、地主、富商,也多蓄歌僮舞女,故各地出土的漢畫像中,“樂舞百戲”的畫面很多。該紋飾...
樂舞百戲畫像石,東漢,縱82、橫83、厚25厘米,1958年.滕縣(今滕州)西戶口出土,淺浮雕 畫面共分八層:一層:升仙圖。西王母,伏羲女媧蛇尾相交,玉兔搗藥。二層:瑞獸圖。九尾狐等。三層講經授業圖。畫面中心兩儒生捧簡、嘴部誇張...
緒論 文學與樂舞關係的歷史考察 第一章 漢魏六朝樂舞發展演變研究 第一節 朝遷雅樂舞的盛衰變化 第二節 民間樂舞的繁榮及其演變 第三節 宮廷女樂地位的升遷變化 第四節 女樂樂舞的盛行及其特點 第五節 角牴、百戲與舞蹈藝術 第六節...
漢代南陽境內盛行的百戲表演,從漢畫石、磚中看,除“沖狹”、“飛劍走丸”、“投壺”、“六博”、“吐火”、“蹴鞠”、“戲車”、“走索”等屬於技巧性的藝術表演外,更為流行的是角牴戲。漢代南陽的角牴戲,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
山東濟南出土的漢代樂舞百戲俑群,在長不到一米、寬不足半米的陶盤上有20多個俑人。四川出土的俳優舞俑,神態生動,為漢俑傑作。以上種種為木偶造型奠定藝術基礎。機關偶人與水轉百戲的記載和活動大木偶的出土 《史記·孟嘗君傳》...
400餘幅史料圖片、36萬多字的《漢代袖舞研究》,深入探討了袖舞的起源、袖舞在漢代典型舞蹈中的運用、袖舞的樣式、袖舞的表演形式、漢代袖舞的表演場合及風格特點等。南京郵電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平等專家認為,這部著作在中國古代舞蹈史...
這時候的“雜舞”也就是指“百戲”,它包括了雜技、魔術、武術、競技、樂舞角力等諸多形式,體現了極大的藝術包容性。社會價值 這組陶俑群年代之久遠、內容之豐富、場面之完整實屬全國罕見,對於研究漢代的音樂、舞蹈、雜技、雕塑等具有...
(3)西域歌舞說,陳村、霍旭初《論西域歌舞戲》中指出:漢唐間,隨東西方交通之開拓、經濟文化交流之頻繁,西域文化藝術的一支——歌舞戲,逐步傳入中原,成為中國戲劇的重要源流之一。無論漢代的百戲,唐代的樂舞,西域成分都占相當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