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刺繡珍品。五鹿充墓在河北懷安縣,1930年發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代刺繡殘片
- 出土地點:河北懷安縣
漢代刺繡珍品。五鹿充墓在河北懷安縣,1930年發掘。
漢代刺繡珍品。五鹿充墓在河北懷安縣,1930年發掘。簡介出土漢代刺繡殘片,上有奔獸、鳳鳥、群山、流雲、狩獵和人物等紋飾,為綢本辮繡,賦染有朱色。同墓出土的漆奩中儲有印綬,銅質,龜鈕,上刻“五鹿充印”四字。評價它們雖已在地...
西漢刺繡珍品。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數量眾多,主要有信期繡、乘雲繡和長壽繡三種,其它還有茱萸紋繡、雲紋繡、方棋紋繡、鋪絨繡和貼羽繡等。根據對21件保存完好的衣物和棺內所出12件衣衾殘片統計,屬信期紋繡的19件,其中用羅地的12件,用絹地的7件;長壽紋繡7件,全是絹地;乘雲紋繡7件,3件用...
漢代刺繡屬生活用品,針法以辮子股繡為主,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繡品中,還有極少的直針繡法。南北朝時期由於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出現了刺繡佛像。196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在莫高窟125與126窟前崖壁裂縫中發現一件北魏廣陽王元嘉獻於太和十一年 (487)的刺繡佛像殘片。其正中繡一坐佛,佛右側為一菩薩,下方正中是發願文,其...
框內裝方格架,兩面裱糊綾絹,然後書寫作畫,現僅存殘片。屏框下裝屏座兩個,座中開口,屏風插入口內,即可直立。河南方城鹽店莊村宋墓出土石座四件,兩側花紋上卷,中間有長方形缺口。高9.5厘米,發掘報告未說明用途,金代木影屏和山西大同白馬河元代王青墓出土的陶影屏底座相比較,可以斷定是專為架設屏見的...
東晉到北朝的絲織物,出土於甘肅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魯番等地,所見殘片繡品無論圖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細密的鎖繡全部繡出,成為滿地施繡的特色。1965年在甘肅敦煌莫高窟125、126窟前岩石裂縫中發現一件北魏廣陽王元嘉獻於太和十一年(487)的刺繡佛像殘片。其中繡一坐佛,佛作雙腳盤坐的結跏式,坐於蓮台上...
北魏時期,1965年甘肅敦煌莫高窟125-126窟間縫出土,現藏敦煌研究院。文物介紹 長49.4厘米,寬29.5厘米。佛像供養人繡品為北魏廣陽王元嘉供奉的刺繡佛像殘片,雖殘損嚴重,但仍可見一佛、一菩薩、五位供養人以及各式紋飾。繡品以綢為底滿地施繡,佛坐於正中蓮台之上,右側菩薩侍立。蓮台下左右分列四女一男,身穿...
五五(北魏)深黃地刺繡忍冬聯珠龜背紋花邊:五六(唐)深藍絹綴花幡 五七(唐)深黃絹刺繡孔雀紋殘件 五八(唐)紅地綴金珠刺繡花紋殘片 五九(唐)刺繡釋迦牟尼靈兀鷲山說法圖 六十(唐)刺繡弘忍像 六一(唐)百衲袈裟 六二(唐)黃羅刺繡花卉紋殘片 六三(唐)白色羅刺繡鳥食花紋殘片 六四(唐)深黃綾刺繡...
進門後,可以欣賞到年代最早的刺繡實物:蘇州虎丘塔出土的五代刺繡經袱、北京大演台燕王墓出土的西漢刺繡繡片、江蘇高郵天山墓出土的西漢刺繡殘片、浙江瑞安慧光塔出土的北宋雙面繡經袱等。早在兩漢時期,刺繡品不僅套用甚廣,而且產地也甚廣,當時江南地區就有刺繡的專業生產,與織錦齊名。明清刺繡品室 明清刺繡品室...
但是,高年份的織繡品一般品相極差,多為殘片,難入鑑賞家的法眼。所以,對待年代問題,要有一個辯證的觀點。收藏家雖然也蒐集早期織繡品,但並不放棄對品相的要求,儘管尺度可以有所放寬。其次,年代與品種的關係密不可分。某一織繡的早期代表作和盛期的經典之作當然是集追求的目標。如戰國的楚繡、漢代的吉語錦...
但自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絹地長壽繡’、‘絹地乘雲繡’、‘羅綺地信期繡’等精美漢代刺繡後,對於它的歷史有了新的認識。可以這樣說:湘繡是在清代後期形成了獨特風格的刺繡體系。”而“湘繡”這一名稱,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見稱於世。20世紀30年代,湘繡的產值最高達80萬銀元,產品1/3出口。民國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