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展品為漢代文物。這是按發掘原樣保存的一號煉鐵爐,它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漢代冶鐵爐遺蹟。這樣的爐子在當時每天生產生鐵約1噸。這也是我國出土的漢代容積最大的煉鐵爐,堪稱世界之最。現收藏於鄭州市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一號冶鐵高爐
- 館藏地點: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古滎鎮冶鐵遺址博物館
- 所屬年代:漢
- 類別:冶鐵爐
- 出土地點:鄭州市
- 所屬博物館:鄭州市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博物館
- 所屬地區:河南鄭州
文物介紹
這是按發掘原樣保存的一號煉鐵爐,它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漢代冶鐵爐遺蹟。看那個小洞,有誰能猜出它是怎么形成的嗎?這是在1974年冬天平整土地準備炸掉時安放炸藥挖的洞,或許由於先人的靈氣,炸藥沒有爆炸才是以保存。它的容積50立方米左右,東部、北部殘存有0.54米高的爐壁,爐缸呈橢圓形,它的南北長4米,東西寬2.7米,這樣的爐子在當時每天生產生鐵約1噸。這也是我國出土的漢代容積最大的煉鐵爐,堪稱世界之最。在它的爐前是比較寬敞的工作面,工作面東西兩側有兩個柱洞,間隔4.8米,直徑0.4米,洞深3米,底部用石頭做柱基,這說明當時在柱洞的上面有一個工作棚,防止鐵水流出時遇水冷卻或爆炸。在爐前清理出13塊積鐵,總重近百噸,其中一塊重約23噸,從這些數字說明,當時這個高爐一天可以冶煉一噸鐵,就是與近代煉鐵高爐相比,它的冶煉能力也不落後。一號爐和我們剛才看到的二號爐東西並列,間隔14.5米,爐缸均為橢圓形,面積8.5平方米,爐壁厚約1米,在冶煉區東部和南部有堆積爐渣的坑,爐渣堆積厚6米以上。 古滎的煉鐵高爐是橢圓形的,這種橢圓形的高爐的出現,說明漢代冶鐵工匠對擴大爐的容積作了巨大的努力,對鼓風與爐徑的相互關係已有深入的認識,冶鐵工匠從長期實踐特別是對停產高爐的拆修中,逐漸認識到高爐中心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原因,創造了橢圓形煉爐,既增大了爐缸的面積,又能縮短風管和高爐中心區的距離。高爐斷面由圓形到橢圓形,是煉鐵歷史上的一個技術進步。直到1850年,美國才建成了兩座橢圓形高爐。同一年,英國也建成了一座橢圓形高爐,而後不久,在當時的主要產鐵國家瑞典和俄國,橢圓形高爐也相繼建成。有意思的是,雖然落後中國1000多年,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仍然被西方當作“新的創造”。 在此出土的兩塊梯形鐵板,保存在省博物院,這兩塊鐵板經鑑定屬於低碳鋼,另外發現的十餘塊鐵板均經過脫碳處理,已經從鐵變成了鋼材,這說明在漢代的時候,鑄鐵脫碳成鋼這一工藝已經廣泛用於生產工具或生活用具的製造。這個冶煉中心生產的鐵器鑄造質量優良,並根據產品性能的需要作了柔化處理,出土的一種鐵鏟子只有兩毫米厚,這種鐵鏟中間是白口鐵耐磨,周圍則是鋼,以柔性起到保護作用,沒有足夠的技術水平根本就做不到這一點。在西方,硬度比較高的球墨鑄鐵是在上世紀由英國人冶煉出來的,而早在漢代,我國已經有球墨鑄鐵,性能達到了上世紀末我國同類產品的A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