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漠泥溝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甘肅省臨夏縣
- 電話區號:0930
- 面積:75.1平方千米
- 人口:11083人(2017)
- 車牌代碼:甘N
概況,沿革,基本情況,地理環境,特色經濟,歷史人物,
概況
位於臨夏縣西部,小積石山麓。平均海拔2855米。面積75.1平方千米,總人口11083人(2017)。轄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前川村,距縣城5千米。景點有馬進溝、山神溝。
沿革
1955年為漠泥溝鄉,1958年併入馬集公社,1961年析置漠泥溝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72.8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其中回族占96%,轄前川、大莊、陽窪、何家、姬家、台塔等6個行政村。
基本情況
漠泥溝鄉地處甘肅省臨夏縣西南高寒陰濕山區,是全縣九個特困鄉之一。全鄉共有6個行政村,63個合作社,11083人(2017)。 居住著回、漢、東鄉族、撒拉族四個民族,全鄉總面積75.1平方千米,海拔在2200米至3500米之間,耕地面積12468畝,人均1.11畝,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040元。
地理環境
漠泥溝鄉由於氣候濕潤,水資源礦物質含量高,林地茂盛,牧坡廣闊,飼料豐富,對發展畜牧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全鄉現有聯辦、個體小型牧場36處,大牲畜存欄3850頭,羊存欄4968頭,畜牧業收入占民眾收入的30%。
特色經濟
該鄉充分利用地域優勢,以育苗基地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畜牧業發展為重點,切實為改善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而努力。2009年完成農業總產值達到1223萬元;完成工業總產值213萬元;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1960萬元;完成農業增加值754萬元;完成工業增加值77萬元;完成鄉鎮企業增加值695萬元;糧食總產量達到3608.7噸;人均占有糧306公斤,人均純收入1568元;利用牧坡廣闊的有利條件,突出規模養殖和暖棚養畜等技術在何家村建成養殖小區一處,全鄉畜牧養殖肉牛存欄1647頭,肉羊存欄6734頭。立足本鄉優良的土地資源和水利條件,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和鼓勵農民投身林業育苗建設,投資200萬元,引進優良品種雲杉苗300萬株,育苗510畝,投資5萬元,修建護苗房6間,護苗網5020米;通過招商引資在我鄉何家村創辦股份制企業2個,其中蘇海建材廠投資250多萬元,現已投入使用,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120人,年創收達32萬元,利民建材廠投資180萬元,現已完成項目申報、磚機安裝等前期工作,預計2010年5月正式投入生產;通過積極協調,得縣水電部門的大力支持,台塔村十社80戶民眾的飲水難問題得以徹底解決;完成181戶危舊房改造任務,解決了部分民眾的住房難問題,為全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歷史人物
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三馬"家族經數十年發展,一度占據甘肅、青海、寧夏全部及新疆大部,成為左右西北局勢的軍閥武裝,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在整個"三馬"家族中,馬步芳是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之一,曾在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在西北地區產生過較大影響。
馬步芳,字子香,回族,生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臨夏縣漠泥溝人,馬麒次子,馬海晏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