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撲又叫漆夾佇塑,即以佇夾縫以漆粘撲而成的雕塑工藝,俗稱漆撲。最早出現於東晉時代,以唐代為盛。佛山祖廟博物館內的大神像都是用這種工藝撲制而成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漆撲
- 又叫:漆夾佇塑
- 性質:雕塑工藝
- 俗稱:漆撲
它的工藝與紙撲(紙塑)相類似,不同的是材料不同。紙撲是用紙與漿糊、膠水等。而漆撲工藝用材是佇麻布,以漆作粘結料撲制而成。佛山民間漆撲雕塑,有悠久的歷史。製作工藝蔬先塑出泥胎人像或動物、器皿,然後翻制石膏模,在石膏模上用小麻布片逐層貼上,脫模成型,再在胎塑造型表面施以精細雕塑、刻畫線條、裝飾上漆(油)、貼金、加彩等,最後塑造出一座完整的立體造像或器物。在祖廟內現存有20多座漆撲神像供人們參觀,這是清代佛山的漆撲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