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草溝

漂草溝

漂草溝”地處雅安市名山區蒙頂山鎮(原城西鎮)。漂草溝名字來源溝中一古井“八角井”,因其水質清澈,古時漂洗貢席,泡沏貢茶,水質一流而聞名於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漂草溝
  • 位置:雅安市名山區蒙頂山鎮
地理環境,相關歷史,

地理環境

雅安市名山區蒙頂山鎮(原城西鎮)蒙頂山東麓有條小山溝,上小下大,狀似葫蘆。一條小溪沿溝底蜿蜒東去。溝兩邊山腰片片梯地,早年桃樹,李樹,杏樹滿溝滿破。山上柏樹蒼翠挺立,構成這條小溝的綠色屏障。
小溪兩邊散落著四五十戶農家,多數姓何,故時人們又習慣稱該處為“何家溝”。溝里有口“八角井”,井旁邊有座八角廟。傳說,井底與蒙頂山“甘露井”相通。井水來至蒙頂山。一年四季清澈見底,水質清醇甘冽,冬暖夏涼。

相關歷史

唐天寶年間,康定盛產一種奇草,用他編織蓆子,光潔柔軟,入睡其上很快進入夢鄉,如入仙境。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京城。皇帝得知,將其列入貢品,下令康定土司年年進貢。
土司遵旨,每年8月命管家收集蒲草,由織工精心挑選,用雪域高原藏藥進行煙燻。土司焚香誦經後,再有心靈手巧織女沐浴齋戒,用七七四十九天織成貢席。土司選定吉日,用潔白哈達層層包裹,親備快馬,護送到名山縣。按規矩,到名山後要用最好的清水漂洗,晾乾加蓋名山官印,用上等綢緞打封,同蒙頂貢茶一道按期送達京城。
頭年,貢席送到名山,縣官派人四處尋找好水,數月一無收穫。土司和縣官因找不到好水漂洗,而進貢日期又一天一天到來,急的焦頭爛額。
說來湊巧,一天縣衙師爺辦完公事,來到城西街一茶館喝茶。偶然聽到有人議論,側耳細聽。原來說是用河水沏茶味道差矣,蒙頂山腳下有個八角井如何如何之好,若用其沏茶,那就絕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師爺趕忙付了茶錢,趕回縣衙,將茶館所聽向縣太爺具實稟報。縣官聞言大喜,急令備轎,同土司急急忙忙奔往八角井。剛到八角井,未等轎子停穩,就邁出轎門,三步並作兩步,來到井邊,一看水清如鏡,舀一碗,喝一口,頓覺清爽宜人,沁人心脾,連說好水,好水!急令隨從返衙門,鼓樂喧天,前呼後擁將貢席抬到八角井,焚香禮拜後,將貢席放入水井中漂洗。從此後,康定土司每年進貢席,都用八角井水漂洗,再同蒙頂山貢茶一道送京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何家溝改稱漂草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