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具編織扎制技藝,淮安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漁具編織扎制技藝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金湖縣三面環湖,境內河、湖、港、汊、溝星羅棋布。歷史上的灑火湖(即今天的泗灣湖)、清水湖、津湖早已失去了原先的稱代,但它們在歷史上吸引了大批漁民在此捕撈謀生。漁民多數從山東微山湖逐水而至白馬湖、高郵湖、寶應湖、黎城湖捕魚謀生,後定居於金湖,確切年代已無法考證。另有一支漁民據傳為明朝“洪武趕散”時從蘇州遷移至此。解放前,生活在這裡的漁民主要分8個幫,分別為大網幫、打籪幫、打槍幫、小卡幫、絲網幫、旋網幫、小罱幫、閉封幫。漁具編織扎制技藝,它講究“形”,更注重“用”,在選材、製作、使用和保護中,既有相當嚴格的工序要求,又有嚴謹的操作規範。通過對各種魚類的生長習性的探索和認知,以麻線、紅柴、蘆葦和竹子為主要原料,經過手工編織製作成為網、鉤、籠、卡、叉、籪、罱等漁具,使之成為捕撈魚類的實用工具,不僅減輕勞動強度,而且提高了勞動效率。
傳承保護
如今的金湖地區,漁業主要分布在塗溝鎮。塗溝鎮位於金湖東部,東、南、北均緊鄰寶應湖、高郵湖。全鎮10個行政村,人口2.6萬,土地面積6萬畝,水面6萬畝。其中漁業村4個,漁業人口占總人口40%以上。漁民他們以漁為生,以漁為業,並將各種漁具製作和使用技藝傳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