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人獲利(yú rén huò lì)是一則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策·燕策二》。
漁人獲利比喻雙方爭持不下,而使第三者獲利。該成語在句中多作主語、賓語,也作謂語、定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漁人獲利
- 拼音:yú rén huò lì
- 注音字母:ㄩˊ ㄖㄣˊㄏㄨㄛˋ ㄌㄧˋ
- 語法功能:作主語、賓語、謂語、定語
出處,成語故事,成語寓意,成語運用,
出處
漢代·劉向《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拊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後由此總結出成語“漁人獲利”。
成語故事
蘇代見了趙惠王,給他講了個故事,說他這次來趙國時,經過易水,看見一隻河蚌張開了殼,在河灘上曬太陽。
有隻鷸鳥飛來,一下撲上去啄住蚌肉。河蚌連忙合上堅硬的殼,將鷸鳥細長的嘴緊緊鉗住。雙方爭持不下。鷸鳥牢牢啄住河蚌的肉,威脅說:“看著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會曬死在河灘上。”
河蚌也不示弱,緊緊鉗住鷸鳥的嘴說:“好吧,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將餓死在這裡。”
雙方互不相讓,搞得筋疲力盡。正在這時,有個打魚的老人經過河灘,見此情況,不禁喜笑顏開,順手把它們一齊捉住。
蘇代講完故事,勸趙惠王說:“現在趙國要去攻打燕國,雙方相持不下,實力大量消耗。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會像漁翁那樣,坐收其利啊!望大王慎重考慮。”
趙惠王認為蘇代講的很有道理,便停止了這次軍事行動。
成語寓意
鷸鳥和河蚌正在解決他們的“糾紛”,但是沒有想到,別人會乘人之危。如果趙燕兩國發生戰亂,秦國很有可能趁亂打劫,滅掉兩個小國,秦國不會和兩個小國講信用講道義的。漁人獲利它告誡大家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要只顧眼前的恩怨,應該把目光放得長遠一點。在現實社會中,大家要儘量避免別人享有自己行為的收益,而成本卻是自己承擔的情況發生。不管出現什麼情況,人們必須顧全大局,防止漁人獲利。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漁人獲利比喻雙方爭持不下,而使第三者獲利。該成語在句中多作主語、賓語,也作謂語、定語。
運用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