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灰綠、黃色砂礫岩、含礫砂岩及粉砂岩組成。含豐富的恐龍Hadrosaurinae,Saurolophinae,Tyrannosaurus sp.,Mandschurosaurus jiainensis,Coelurosauridae。魚、龜及脊椎動物等化石。為三角洲相、濱湖相。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覆於太平林場組之上;未見頂。出露厚度大於288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漁亮子組
- 時代:K2
- 命名者:馬萬昌
- 命名時間:1979年
由灰綠、黃色砂礫岩、含礫砂岩及粉砂岩組成。含豐富的恐龍Hadrosaurinae,Saurolophinae,Tyrannosaurus sp.,Mandschurosaurus jiainensis,Coelurosauridae。魚、龜及脊椎動物等化石。為三角洲相、濱湖相。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覆於太平林場組之上;未見頂。出露厚度大於288米。
下漁亮子組 下漁亮子組是黑龍江第二區域地質調查大隊於1985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黑龍江第二區域地質調查大隊,1985年命名,已歸於開庫康組(同物異名)、停用。 分布範圍 東北,黑龍江 ...
Coelurosauridae。魚、龜及脊椎動物等化石。為三角洲相、濱湖相。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覆於太平林場組之上;未見頂。出露厚度大於288米。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漁亮子組 命名 黑龍江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四分隊馬萬昌等,1979年。
它的化石是一個部份頭顱骨,正模標本(編號CUST J-V1251-57)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嘉蔭縣以西的漁亮子組發現,地質年代是麥斯特里希特階。同一地點還發現成年及幼年的鴨嘴龍科化石,被認為是屬於卡戎龍,並且提供了顱後骨骼的資料。股骨...
嘉蔭群 命名 黑龍江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羅玉興等,1983年命名。特徵 為一套含煤和油頁岩的組合。含恐龍、被子植物及葉肢介、介形蟲等。由下而上包括永安村組、太平林場組、漁亮子組。本群未見底、頂。
黑龍江龍生存於距今7000萬年 ~ 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 分布範圍 黑龍江龍屬(學名:Sahaliyania)是鴨嘴龍科賴氏龍亞科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黑龍江省,年代為白堊紀晚期。黑龍江龍的化石發現於黑龍江省漁亮子組的一個屍骨層,與鴨嘴龍...
苗雨雁. 黑龍江省嘉蔭縣晚白堊世漁亮子組及所產鴨嘴龍類化石特徵. 《 VIP 》 , 2000 邢海. 短冠龍——平頭鴨嘴龍類的"叛徒". 《 CNKI 》 , 2011 尤海魯,季強,李景祿,李印先. 中國遼寧省中白堊世一新鴨嘴龍類恐龍. 《 CN...
烏拉嘎龍的化石發現於黑龍江省漁亮子組的一個屍骨層,與賴氏龍亞科黑龍江龍的化石一起被發現。在2008年,帕斯卡·迦得弗利茲教授(Pascal Godefroit)與其同事宣布發現了這兩種恐龍。模式種是董氏烏拉嘎龍(Wulagasaurus dongi),屬名意為“...
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組成的研究小組,通過對黑龍江省烏拉嘎地區晚白堊世漁亮子組地層發現的董氏烏拉嘎龍(Wulagasaurus dongi)的原有材料和新材料進行對比研究和重新評估,發現烏拉嘎...
1902年,俄羅斯學者在黑龍江北部嘉蔭地區龍骨山晚白堊世漁亮子組發現了滿洲龍,它屬於鴨嘴龍類恐龍。該化石點還有暴龍類、馳龍類、鯊齒龍類、大盜龍類、似鳥龍類化石發現,但鴨嘴龍類的化石占絕大多數。新生代脊椎動物化石包括松花江猛獁...
該標本采自黑龍江省嘉陰縣上白堊統漁亮子組,化石材料主要為下頜骨、頸骨、背椎、尾椎、肋骨、肱骨、脛骨、指骨等66塊骨骼。它屬於素食龍,牙齒小而多,前肢細小而後肢粗壯。該恐龍骨架產於黑龍江省嘉陰縣,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
含植物:Coniopteris sp.,C. Burejensis,Sphenozamites sp.,Nilssonia sp.等。為河流相沉積。與下伏漠河組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觸;上未見頂。層型剖面出露厚度大於714米區域厚504-2630米以上。同物異名 下漁亮子組。
sp.,Proteacidites sp.,Beaupreaidites sp.;介形蟲:Cypridea perelegana;葉肢介:Euestheria sp. 及魚類等化石。為湖相沉積。頂部為漁亮子組平行不整合覆蓋;底部與永安村組呈整合接觸。厚635米。同物異名:曾家窩棚組 ...
展出的兩具嘉蔭卡龍骨架化石是在學校校友李萍先生的資助下,於 1990--1991年間,在黑龍江省嘉蔭縣內晚白堊世漁亮子組地層中發掘的。該恐龍化石為鴨嘴龍科,滿洲龍屬。其中大龍骨架長11米,高6米, 真骨化石達70%,屬珍貴文物,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