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日本語:まんしゅうこくえん)是偽滿洲國(日本語:まんしゅうこく)的流通貨幣,在1932年6月到1945年8月間的官方貨幣單位。發行單位是偽滿洲中央銀行(日本語:まんしゅうちゅうおうぎんこ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滿洲國圓
  • 外文名:まんしゅうこくえん
  • 類型:貨幣
  • 國家偽滿洲國
  • 時間1932年6月到1945年8月
  • 發行單位:偽滿洲中央銀行
簡介,歷史,肖像設計,滿洲國圓紙幣圖片,1929(1932)年臨時加蓋版本,1932-1933年版本,1935-1938年版本,1944年版,1941-1945年版,

簡介

偽滿洲國圓發行之初和中國的貨幣一樣,都是採用銀本位制,是由23.91克的純銀所定位。1935年11月起,改實施與日本相同的金本位制,與日圓等值。另外滿鐵附屬地關東州也使用朝鮮銀行ちょうせんぎんこう)發行的朝鮮銀行券ちょうせんぎんこうけん)。
滿洲中央銀行徽記滿洲中央銀行徽記
它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取代了原先作為偽滿洲國法定使用的海關兩貨幣系統。

歷史

偽滿洲國存續的近十四年中,共發行有改造券、甲號券、乙號券、丙號券、丙改券、丁號券等紙幣6套,25種,面額分為5分、1角、5角、1元、5元、10元、100元、1000元等8個券種,發行總額136億元。
一開始,紙幣和硬幣都是由日本銀行的造幣廠生產,不過後來就由偽滿洲國首都新京(現長春)的偽滿洲中央銀行生產了。由於20世紀30年代國際銀價的不斷大幅波動,偽滿洲國圓在1935年脫離了銀本位而與日元固定匯率,隨後就接近了與日元的匯率平價。自1940年開始,偽滿洲國圓就開始用來衡量與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的進出口貿易情況。
在此期間所發行的紙幣的一半面值都是由硬幣回收的。一共發行了五種面額的紙幣,分別是一百圓、十圓、五圓、一圓和五角,正面以清代的統治者為特徵。由於二戰時期日本統治地區的通貨膨脹壓力,1944年發行了一千圓紙幣。
圓可以細分為十角、一百分或是一千釐,硬幣面額的發行則是從五釐到十分。
1944年和1945年,偽滿洲國發行了由與硬紙板類似的,被“世界硬幣標準目錄冊”稱為“紅色或棕色纖維”的材料製成的硬幣(1、5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的1948年,大約120億偽滿洲國中央銀行的鈔票被偽滿洲銀行收回。

肖像設計

偽滿洲國從一成立,就是日本的附庸,沒有一個獨立國家的權力而言。這一點從其所發行的紙幣就可看出,滿紙幣完全是按照日本紙幣的設計思想而設計的。特別是從乙號券以後所發行的紙幣,更接近明治末期以後(戰敗後有所改變)日本紙幣設計思路,承襲了這一時期日本紙幣的印刷特點,即顏色深諳,圖案大多為左建築或面額,右人物肖像,背面為建築的固定模式。這也是為後來所謂的日滿貨幣一體化做準備。以達到最後實現經濟和政治一體化的目的。
日本政府在偽滿紙幣的設計上,也是絞盡腦汁,煞費苦心,使用了既不過多地暴露其侵略野心,又能使偽滿和本國民眾都能接受的,一些對中日傳統文化影響較深的人物(當然也只是過渡性的)。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以及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主管財富的神明財神像就印於乙號券、丙號券、丙改券、丁號券等套紙幣的主幣及部分輔幣上,以蒙蔽中國民眾,達到其全面侵略中國的野心。

滿洲國圓紙幣圖片

1929(1932)年臨時加蓋版本

面值正面背面
壹 圓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1932-1933年版本

面值正面背面
五角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壹圓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五圓
滿洲國圓
-----
拾圓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壹佰圓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1935-1938年版本

面值正面背面
五角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壹圓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五圓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拾圓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佰圓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1944年版

面值正面背面
五角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壹圓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五圓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拾圓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佰圓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1941-1945年版

面值正面背面
五分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壹角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五角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百圓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壹仟圓
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