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題范尉梅谷

《滿江紅·題范尉梅谷》是南宋詞人劉克莊所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寫寒、寫暮、寫竹、寫主人,系用梅谷的環境來烘托梅的姿質;下片用金屋、銀燭的豪華、糜爛襯托梅的清寒、高潔,也暗示了人的精神境界。此詞中用了鋪墊、對比、誇張等手法,托物言志;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滿江紅·題范尉梅谷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劉克莊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滿江紅1·題范尉梅谷
赤日黃埃2,夢不到清溪翠麓3。空健羨4、君家別墅,幾株幽獨5。骨冷肌清偏要月,天寒日暮尤宜竹6。想主人杖履繞千回,山南北。
寧委澗7,嫌金屋;寧映水,羞銀燭。嘆出群風韻,背時裝束。競愛東鄰姬傅粉8,誰憐空穀人如玉9?笑林逋何遜漫為詩10,無人讀。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滿江紅:詞牌名,雙調,仄韻體,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仄韻;後片十句,五仄韻。
  2. 黃埃:黃色的塵埃。
  3. 翠麓:青翠的山麓。
  4. 健羨:非常羨慕。
  5. 幽獨:指梅花。
  6. 天寒日暮尤宜竹:謂梅在竹林邊。
  7. 委澗:棄在山澗。
  8. 東鄰姬:即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的東家之子,為天下之佳人,“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9. 空穀人如玉:此處喻梅花。
  10. 林逋:北宋詩人,以《山園小梅》詩著稱於世。何遜:南朝詩人,《早梅詩》為世所稱道。漫:空,徒然。

白話譯文

赤日炎炎,黃埃鋪地,夢中也難到那清溪繞翠崗的山麓。只有白白欣羨您家別墅里的那幾棵幽梅獨放。冰肌雪骨的白梅最宜在皎潔的月光下欣賞,就像天寒日暮時特別宜於賞竹。遙想主人這時應該是拄著輕杖、穿著輕便的草鞋在山南山北來迴繞了很多回了。
寧可委身山澗草野,卻嫌棄高堂金屋;寧可照水自顧,卻羞於與銀燭華燈為伍。梅花這齣群超眾的風韻、與眾不同的標各真是令人可嘆可敬。世人競相喜愛濃妝艷抹的東鄰姬,又有誰去憐愛這空谷中的似玉佳人?可笑林逋、何遜,為什麼遁世卻漫天寫詩,以致沒有人去讀。

創作背景

該詞的具體創作時間未知。劉禹錫因賦玄都觀桃花被“數左遷“,劉後村因詠梅而遭彈劾罷官”累十年”,可見其寫“訪梅九絕”,實為借梅之傲雪凌霜之貞質,托出自己不諧於世、高絕塵俗的品格。所以,當他任建陽令時,得知建安人范尉愛梅至甚,在自家別墅周圍廣置梅園,名為梅谷,且自號梅谷,深得後村先生真賞,故而欣然命筆,為他寫下這首《滿江紅·題范尉梅谷》。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結構上,這首詞上半片完全通過襯托寫梅。“骨冷”以下四句寫月、寒、暮、竹、主人,系用梅谷的環境烘托梅的姿質;而在此之前的開頭四句,卻先用作者的“赤日黃埃”的環境來反襯梅谷的清幽,到“想主人”兩句再用范尉對梅谷的鐘情來襯托梅的可愛。總之,上片充分運用了襯托法寫梅,為下片的抒情作了充分的鋪墊。
還需要說明的是,作者使用了前人的兩個成句。“幾株幽獨”化用姜夔《暗香疏影》:“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劉克莊雖只用了“幾株幽獨”四字,但可以啟發人們聯想到姜詞的精彩描寫。“想主人杖履繞千回”,擷自辛棄疾《水調歌頭·盟鷗》:“先生杖屨無事,一日繞千回。”也是暗用辛棄疾對帶湖的感情來襯托范尉同梅谷的關係。這兩個典故的使用,既恰當又自然,十分成功。
在上半片的襯托下,下半闋開始了對梅花的直接描寫。“金屋”,“銀燭”,“東鄰姬傅粉”,均巧化典故。金屋、銀燭是人間最豪華而又不免糜爛的享受,委澗、映水則是清寒而高潔的志趣。“出群風韻”寫精神,實際上包含著“寧委澗”、“寧映水”的孤高:“背時裝束”寫外形,也象徵著不合時宜的品質。這兩句突出了梅花是高潔與不合俗流的完美同一。
以上六句在取捨中形成對比,盛讚了梅的神韻標格,也暗示出人的精神境界。最後四句描寫世俗趨向,“競愛”“誰憐”“笑”“漫”等詞語渲染了世人的庸俗心理,對比之下,以梅谷自號的范尉及深情賦梅的作者的人格,也就表現得分外清雅。
“詠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這首詞,處處可見梅的奇神秀骨,但想從中找出對梅的形、色、味等特徵的具體描敘,卻完全是徒勞的。從這裡,讀者可以品味出繪“神”與繪“形”的關係來。

名家點評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卓人月《古今詞統》卷十二:朱希真梅詞:“雪天分外精神好”,乃知梅宜竹宜月,尤宜雪也。

作者簡介

劉克莊(1187—1269年) ,本名灼,字潛夫,號後村,莆田(今屬福建)人,南宋詞人。劉克莊早年師從真德秀,又與翁卷、趙師秀等人友善,受其影響,其詩詞形成了瑰麗精琢的風格。後期眼見南宋國勢飄搖,再加上宦海沉浮,因此寫了很多感慨時事的作品,風格豪放悲壯,成為辛派詞人中的領袖人物。不過劉克莊的很多詞略顯粗疏,不如辛詞那樣機警深沉。著有《後村先生大全集》,其中詞作五卷,被輯為《後村長短句》。
作者劉克莊作者劉克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