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蕭瑟風雲》是清代詞人張煌言的一首詞作。作者想到二十年前的反清鬥爭失敗,自己無所作為,心中感慨萬端,故作此詞,落筆便感嘆“蕭瑟風雲,埋沒盡,英雄本色。”“最發指”三句,是說對外族的入主中原感到切齒痛恨。“又誰知”三字流露出對現實的無可奈何和對失敗命運的深沉感嘆。詞的下片,詞人不甘心大勢已去的結局,又重新抖擻精神,舉出歷史上抗敵名將顏杲卿和愛國志士蘇武,盛讚他們堅持民族氣節的可貴精神。全篇感情激憤,氣勢磅礴,跌宕起伏。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滿江紅
蕭瑟風雲,埋沒盡、英雄本色。最發指,駝酥羊酪①,故宮舊闕。青山未築祁連冢②,滄海猶銜精衛石③。又誰知、鐵馬也郎當④,雕弓折。
誰討賊?顏卿檄⑤。誰抗虜?蘇卿節⑥。拚三台⑦墜紫,九京藏碧。燕語呢喃新舊雨,雁聲嘹嚦興亡月。怕他年、西台⑧慟哭人,淚成血。
作品注釋
①駝酥羊酪:代指北方外族。
②祁連冢:漢代抗擊匈奴之名將霍去病的墓。《漢書·霍去病傳》:霍去病死,漢武帝不勝悲悼,“為冢像祁連山”。
③精衛石:神話故事說炎帝之女溺於東海化為精衛鳥。
④郎當:破敗。
⑤顏卿檄:唐安祿山叛亂,常山太守顏杲卿領兵抗擊,傳檄四方,後史思明破常山,杲卿被俘到洛陽,大罵安祿山,英勇就義。
⑥蘇卿節:漢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矢志不屈,齧雪吞氈,艱苦卓絕,持漢節北海牧羊一十九年。蘇卿即指蘇武。
⑦三台:原為上台、中台、下台六顆星星,古人用來稱呼三公。三台墜紫,是以相應的星宿殞落喻重臣之死。
⑧西台:曾任文天祥幕下咨議參軍謝翱,在文天祥就義後,登上嚴子陵釣魚西台,設位祭奠,並寫了《登西台慟哭記》。
作品鑑賞
作者隱居懸岙島(今浙江象山南田)面對大海的風雲變幻,想到二十年前的反清鬥爭,現在軍隊散盡,自己退居島上,無所作為,心中感慨萬端,故本篇落筆便感嘆“蕭瑟風雲,埋沒盡,英雄本色。”“最發指”三句,對外族的入主中原感到切齒痛恨。“青山”二句,用霍去病抗擊匈奴事表示自己堅持抗清的決心,並用精衛填海的故事表示自己即使死去,也要為國復仇,語極慷慨激憤。“又誰知”二句,筆鋒一轉,又折回現實。他與鄭成功聯師北伐,未獲成功,義軍烽起,亦歸於失敗。抗清鬥爭終未成功,“鐵馬郎當”和“雕弓折”正是對這一歷史事實的概括。“又誰知”三字流露出對現實的無可奈何和對失敗命運的深沉感嘆。
下片,詞人不甘心大勢已去的結局,又重新抖擻精神,舉出歷史上抗敵名將顏杲卿和受國志士蘇武,盛讚他們堅持民族氣節的可貴精神,表示自己像他們一樣不惜流血,不怕犧牲,拚捨老命,埋骨九京(即墓地),也要抗爭到底,保持氣節。他感慨自然界燕語呢喃,雁聲嘹嚦,風風雨雨,歲月悠悠,而人事變化,卻不遂人意,改朝易代,物是人非,令人痛心。最後他又振起一筆,儘管身處逆境,人在孤島,倘若為國起義,他堅信有西台慟哭之人,一定會有許多和他一樣的愛國志士前赴後繼,繼續反清事業。
身居懸岙的張煌言,在這首《滿江紅》中,表達了迴環曲折的思想感情。他似乎面對大海,看到了海上的風雲變幻,波譎雲詭,想到了二十年來海上陸上反清的激烈戰鬥。現在,軍隊散盡,孤身一人,落寞蕭條,無所作為,真是“埋沒盡,英雄本色”。但是,亡國之限仍蘊積心頭,“最發指,駝酥羊酪,故宮舊闕”。外族入主甲原,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曰“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陳亮《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曰“萬里腥膻如許”,而張詞雲“駝酥羊酪,故宮舊闕”,比“腥膻”二字更為形象。亡國之恨化為反清復明的堅強意志:“青山未築祁連冢,滄海猶銜精衛石。”“祁連冢”,漢代抗擊匈奴之名將霍去病的墓。據《漢書·霍去病傳》,霍去病死,漢武帝不勝悲悼,“為冢象祁連山”。“精衛石”,神話故事說炎帝女兒溺於東海,化為精衛鳥,“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山海經·北山終)>).詞人以霍去病、精衛自喻,表示只要一息尚存,便堅持抗清到底,即使死去,復仇的意志仍不會泯滅。可是。反抗的雄心,鬥爭的意志,並不能遮住失敗的現實,“又誰知、鐵馬也郎當,雕弓折”。“郎當”義為破敗。金戈鐵馬殘破敗落,文采斐然的寶弓也已折斷,失敗的命運無可挽回了。想當初,張蝗言曾和鄭成功聯師北伐,溯長江而上,連1四府三州二十四縣,大江南北,義師蜂起,但不久歸予失敗。到了康熙二、三年(1663—1664),抗清鬥爭已經煙消雲散。“鐵馬郎當,雕弓折”,正是概括了這些歷史事實。“又誰知”三字,透露出無限感嘆。
下片開端重新振起,“誰討賊?顏卿檄。誰抗虜?蘇卿節”。唐代安祿山起兵叛亂,有守土之責的地方官望風而降。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顏果卿領兵反抗,傳檄四方,河北諸郡回響。八天之後,史思明攻破常山,“杲卿被俘到洛陽,大罵安祿山,英勇就義。漢代出使匈奴被扣押的蘇武,矢志不屈,齧雪吞氈,艱苦卓絕,持漢節牧羊北海,達十九年之久。“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顏呆卿和蘇武,是堅持民族氣節的光輝形象,照耀千古。故詞人決心以他們為榜樣,“拚三台墜紫,九京藏碧”。三台,原為上台、中台、下台的六顆星星,古人用來稱呼三公。“三台墜紫”是以相應的星宿之殞落喻重臣的死。九京即九原,指墓地。碧,碧血,“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莊子·外物》)。碧血L是捐忠臣義士奮勇獻身流下的血。詞人表示不惜流血犧牲,要象顏卿、蘇卿那樣保持氣節。由此想到,過去、現在和將來,風風雨雨,歲月悠悠,呢喃燕語,嘹嚦雁聲,自然景物依舊,而朝代轉換,社會變遷,物是人非,何等惆悵!但是,為正義事業獻身的人,總會有人懷念,象南宋亡後謝翱為文天祥慟哭一樣。“怕他年、西台慟哭人,淚成血。”曾任文天祥幕下咨議參軍的謝翱,在文天祥就義後,登上嚴子陵釣台的西台,設位祭奠,並寫下了《登西台慟哭記》。詞人雖然身處孤島,但相信一旦就義,必有西台慟哭之人。這是對自己為之獻身的正義事業的堅信。前面明提顏卿、蘇卿,這裡暗以文天祥為依歸,亦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詩)之意。
作者簡介
張煌言(1620—1664),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今寧波)人。明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明末在浙江地區起義抗清,官至兵部侍郎。後與鄭成功合兵圍南京,兵敗被俘,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