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寺村

滿寺村,又稱為滿寺堡。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沙溝鄉,滿寺村是西吉縣沙溝鄉的一個回族聚居村,全村有315戶、1687口人。毗鄰海原縣李俊鄉和固原市三營鎮,是寧夏南部山區“西海固”的中心地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滿寺村
  • 別名:滿寺堡
  • 所屬地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沙溝鄉
  • 人口數量:1687口人
環境,經濟,馬鈴薯產業,交通,草畜產業,勞務,教育事業,文化,地圖信息,

環境

滿寺村地處西吉東北部,與固原市的原州區以及海原縣的李俊鄉接壤,屬典型的土石山地,海拔1780米至2300之間,因為是西吉縣和海原縣和原州區的交界處,所以中靜公路、固海公路橫貫全境,初級村道基本普及,交通便利,移動、聯通、電信信息輻射全境,通訊快捷,光、熱自然資源相對比較豐富,自然草場面積大,農、林、牧業發展潛力大。
滿寺村
滿寺村地圖
生態環境建設。加快生態建設步伐,促進沙溝生態環境持續發展,狠抓退耕還林草工程質量建設。當地政府對歷年的退耕地和荒山造林地搶墒全面的補栽、補造、除草、撫育管理,保證林區民眾足額兌現糧款補助,繼續抓好封山禁牧工作,實行全天候巡邏制度,確保封山禁牧成果不反彈。

經濟

馬鈴薯產業

滿寺村所處的西吉縣被稱為“中國馬鈴薯之鄉”,因此,滿寺村著力打造的第一個優勢產業是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上萬畝,政府撥款資助每家修建地窖,鼓勵村民種植馬鈴薯,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
滿寺村
滿寺村種植的馬鈴薯

交通

“公路通,百業興”。滿寺村民購買運輸車輛搞販運、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2005年村裡有農運四輪車107輛。在幫扶部門自治區民委的幫助下,投資20多萬元,由縣交通局和鄉上的負責人現場指揮,從4月中旬開工建設,經過近一個月努力,一條長10公里,寬4.5米,排水、防護設施齊全的村道路終於在5月18日修建完工。公路修成後,通過縣公路局與相關部門驗收,符合山嶺重丘區四級沙礫路村道建設標準,並移交西吉縣公路管理段管護。
路修通了民眾做生意就方便了,原來村民販賣糧食,非常困難,收購一些糧主要靠肩扛,花費很大的體力才能運到縣城。修建公路後,滿寺村的村民出行做生意方便多了,就連原州區三營鎮、海原縣李俊鄉的菜販子也將新鮮的瓜果蔬菜拉進了村子,村民們不出村就能吃到新鮮的瓜果蔬菜。

草畜產業

通過人工種草、暖棚養殖、飼草“三貯一化”等有效措施,推動草畜產業的不斷發展,全村人工種草面積上萬畝。積極動員養殖戶因陋就簡,自力更生髮展舍飼養殖,推行飼草改制和畜禽改良,完善動物防疫服務體系。形成養殖、屠宰、銷售一體化服務,鼓勵有條件的農戶擴大養殖規模,規範肉類屠宰市場,開展“訂單式”銷售,暢通流通渠道,形成良性供銷兩旺的勢頭。

勞務

繼續做大做強勞務產業,按照縣委、政府提出的“大勞務、大輸出、大產業”戰略要求,大力發展勞務技能化、規模化、產業化,強化勞務培訓、輸出、管理三個重要環節。積極發展勞務中介組織,發展壯大勞務經濟人和鄉土能人隊伍,發揮其引導帶動作用,強化政府服務體系。

教育事業

以“兩基”為重任,繼續抓好教育教學,嚴格管理,追求質量迎接國家檢查驗收。適齡兒童入學率99%以上,中學入學率98%以上,15周歲完成率達到95%,17周歲完成率達到85%;通過舉辦非正規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辦班,提高全民文化素質。

文化

滿寺村所在的沙溝鄉回鄉民族文化保留比較完整,全鄉常住人口全是回族。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民族文化的發展、以及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落實,來自全國各地的穆斯林進行民俗旅遊、上墳朝拜、民族文化交流,建有東方情調的伊斯蘭建築物沙溝清真寺大寺,哲合忍耶門宦墓地——拱北,伊斯蘭經學院2所,滿寺村本身也後好幾座清真寺,發展回鄉文化有潛力可挖掘。
滿寺村是一個回族文化比較濃厚的村莊,著名導演王學博曾在這裡拍攝紀錄片《滿寺村的邦克》介紹了村子裡的一些人文和經濟發展情況,《滿寺村的邦克》入圍第六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競賽單元。
著名導演、青年作家石彥偉曾在滿寺村拍攝《西海固三部曲》。其中編劇、導演的《沙棗》獲第九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農村題材影展最佳影片獎、最佳攝影獎;編劇的《清水裡的刀子》獲第三屆“科訊杯”全國高校DV暨高清作品大賽一等獎、最佳攝影獎,入圍第六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影展;編劇的《旱年》入圍第二十四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三部作品皆入圍第五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

地圖信息

地址:固原市西吉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