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花龍

滾花龍是流傳於龍游縣湖鎮鎮在正月里表演的一種民間男子群舞。

歷史淵源,表演形式,

歷史淵源

據《龍游舊縣誌》記載清代龍游縣每年有“迎神賽會。……街市張燈結彩。……後制龍燈自數十節至一百節不等,進城祀神並遊街市……形狀不一。”由此,滾花龍已有160多年的歷史。
其前身為“泥鰍龍”,上世紀五十年代,“泥鰍龍”和“奉化布龍”組合一起赴京演出。演出期間受到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之後,村民楊發華對“泥鰍龍”從道具、表演等方面進行了改造,更名為“滾花龍”。

表演形式

出場時,先由鑼鼓隊(大鼓、大鑼、小鑼、大鈸四種樂器),敲打的是“二三五七”鑼鼓點音樂聲,再是扛旗手一名,舉燈者四名,最後是龍珠領著龍頭表演。表演套路有“引龍出洞”、“龍翻身”、“打雲頭”、“龍跳腰”、“靠背”、“直目困”、“搖船”、“高山流水”、“珠戲龍頭”、“龍跳珠”、“假跳”、“開東門開西門”、“前後雙珠”、“穿龍骨”、“破龍肚”,最後是“盤龍”結束,先後需二十五分鐘。表演動作豐富多彩,變化多端。有“搶”、“跳”、“翻”、“游”、“滾”、“目困”、“靠”等動作,充滿活力,瞬息萬變,猶如蛟龍戲珠引民眾精神奮亢,給人以吉慶吉祥之感。
滾花龍的特點是“龍跟珠走、頭尾圓勁、動作迅猛、適應性強”。因此無論在什麼場合都可以將表演達到淋漓盡致的地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