滻河

滻河

滻河,是灞河的最大一級支流。發源於秦嶺北麓的藍田縣西南秦嶺北坡湯峪鎮,有湯峪河、岱峪河、庫峪河三源組成,在出峪後約3.5公里處匯流稱滻河向北流去;流經長安區雁塔區灞橋區未央區,在西安滻灞生態區譚家鄉廣太廟廣大門附近匯入灞河。滻河全長64公里,滻河全流域面積760平方公里。

滻河是所謂的“八水繞長安”八水之一。在當地素有”玄灞素滻“之稱。”玄灞“指與滻河相鄰的灞河水深、且廣,水色渾厚;”素滻“指滻河水清且淺。在滻河與灞河交界處的滻灞三角洲,於2007年曾舉辦過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滻河
  • 所屬水系:黃河支流渭河支流灞河的支流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安市
  • 主要支流:湯峪河、岱峪河、庫峪河
  • 河長:64公里
  • 河流面積:760平方公里
  • 河口:西安滻灞生態區譚家鄉廣太廟廣大門附近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河道變遷,主要支流,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灌溉工程,蓄水工程,

幹流概況

滻河
位置及流向位置及流向
滻河,發源於陝西省藍田縣湯峪鎮秦嶺主脊北側海拔2000米以上(有說月亮石溝紫雲山),於西安城郊灞橋區(有說未央區趙村東,或說西安滻灞生態區譚家鄉)注入灞河,全長63.5公里,流域面積760平方公里(一說全長66.4公里,流域面積752.8平方公里。)。
滻河西安市郊區段滻河西安市郊區段
河源在藍田縣,為湯峪河,出山區湯峪口後,呈西北流向切穿白鹿原,入長安區
長安區境內,於魏寨鄉白廟村會流湯峪河、岱峪河後稱滻河,流經魏寨、鳴犢、馬興、酒鋪等鄉鎮後,於酒鋪的趙家灣入西安市灞橋區。滻河在長安境內長16.25公里,流域面積236.3平方公里。
雁塔區境內,滻河為雁塔區與灞橋區界河,自長安縣酒鋪鄉流入雁塔區境。由余王向北,經馬騰空、月登閣、白楊寨、史家灣、田家灣諸村東部穿鹹寧東路向北進入灞橋區十里舖鄉境。流經雁塔區境長度7.5公里,南北平均比降1/351,集流面積19.2平方公里。
滻灞生態區滻河3號碼頭滻灞生態區滻河3號碼頭
灞橋區境內,滻河由十里舖鄉常家灣流入,在李家堡村出境,區境內河段長22公里,流域面積101.1平方公里。
未央區境內,滻河經灞橋區李家堡村東進入區境,至趙村東匯入灞河,未央區段長3.83公里。滻河因受驪山隆起的影響,河道不斷向西偏移,在未央區段內,西岸侵蝕切割了渭河二、三級階地,多處形成陡崖,而相對應的東岸卻形成廣闊的滻灞河漫灘,滻河有豐富的沙石資源。

水文特徵

雁塔區境年均流量1.75億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632.5立方米/秒。20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上游多處截流,致滻河由常年流暢變為季節性河流,豐枯懸殊,年利用量163萬立方米,僅占流量的1%。
灞橋區內,滻河河床平均比降9.9%,年平均徑流量1.75億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250萬噸。最大洪峰流量586立方米/秒(月登閣1957年6月)最枯斷流。
未央區段,1953年6月3日實測洪峰流量為630米/秒,相當於20年一遇洪水。

河道變遷

約在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早期驪山再次隆起,藍田縣北側的橫嶺原隨之上升,迫使秦嶺山地來的水流環繞橫嶺原南側而流,開始形成灞河。灞河下游段進入渭河平原,顯示出遊盪性河流特徵。古時滻河是直接入渭的,灞河繞銅人原(臨潼縣西)向東流去,並不與滻河交匯。後由於驪山隆起,影響灞河向西偏移,而滻河距驪山較遠,偏移較小,故使灞河奪去了滻河河道,滻河淪為灞河的一級支流。滻、灞匯合後,由於基底灞河斷裂構造的扼製作用,河道比較穩定,只是由於渭河的北遷,入渭口向北推移。

主要支流

主要支流有庫峪河、湯峪河、岱峪河、荊峪河。
庫峪河,為長安、藍田兩縣之界河,發源於長安區東南部秦嶺主脊北坡,向北流經庫峪口出山地,於長安鳴犢鄉匯入滻河,河長37.7公里,流域面積119.75平方公里(一說庫峪河流域面積197平方公里,其中峪中以上83.4平方公里);峪內長19.3公里,左岸的溝道有馬鞍溝、紅廟溝、西木斯溝、割漆溝等11條,右岸有龍臥溝、石溝、胡家溝等10條。峪外左岸有扯袍峪、貫峪、石沙溝、火石溝、鳳翔溝、庫峪西溝、清水河等匯入,右岸有車家河注入。
湯峪河,又名石門峪水,源於湯峪鎮南月亮石東北1.5公里處,向西北流至斗井溝口,先後匯水層溝水、鐵冠溝水、劉家溝水,至東溝口,北流,再匯半截溝水、黃毛溝水、南溝水、野豬窩水、野豬砭水、小蒜溝水、党家溝水、女橋溝水、吳家溝水、齊家溝水至湯峪口北流10公里在長安的白廟村西與岱峪水相匯,全長31公里。
岱峪河,又名焦岱河,源於紫雲山北麓的老溝,向東北流,匯西溝、東溝水後,北流至華山廟,再匯台溝水、大溝水、小溝水等至百神洞,再折向東北流入小寨鄉,再匯小寨溝水、寺溝水、和尚溝水、牛心峪水、老虎溝水至焦岱鎮之北,再匯羊峪水而流向西北,至長安縣的白廟村西與湯峪河相匯,總長約29公里;
荊峪溝河,訛稱鯨魚溝水,古名長水,源於藍田荊山西麓的毛家十字,西北流向,先後匯峪溝水、聚仙坊水、韓家溝水、李家溝水,至孟村鄉的朱家溝村南入長安界,流長約16公里。再往西北流11公里至灞橋區的高橋西3公里處匯入滻河。
長安區境,除湯、岱外,尚有小河(源於藍田境)、庫峪河、沐峪溝、羽園溝、蠶姑溝、荊峪溝等支流匯入。

水利工程

河道治理

20世紀70年代初,按照《滻河治理規劃方案》,雁塔區治理河堤3.56公里,其中達到20年一遇標準的有2.24公里。尚未修防洪堤的有3.94公里。80年代初,長安縣酒鋪鄉趙家灣段決口,造成境內余王、馬騰空村大片農田受淹,為防止上游決口造成堤外農田受損,1984年、1985年分別投資三萬多元,在酒鋪鄉與余王村交界處,修建防洪隔堤一道,長約300米,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滻河河床由寬淺改為窄深後,河水不斷切割老岸,沖刷嚴重。雖然大部河堤尚能通過20年一遇洪水,但仍需對局部地段予以加固。

灌溉工程

20世紀50年代初,雁塔區境東曲江鄉的余王,等駕坡街道馬騰空、月登閣、白楊寨、史家灣、田家灣村引滻河水自流灌溉1000畝農田,後因大量挖掘河道沙石,河床下沉,上游多處截流,除陰雨季節外,經常斷流,至20世紀80年代雁塔轄境沿滻河農田已無水可引。
和平渠,位於滻河右岸灞橋區紅旗鄉。渠首位於高橋村,引用荊峪溝水源。1953年,高橋、神鹿坊等村農民在荊峪溝築壩攔水,沿坡開渠,建成幸福北渠。長5公里,引水流量0.2立方米/秒,灌溉面積0.30萬畝。1957年3月,從北渠1號跌水向南,修建幸福南渠,長3.2公里,擴大灌溉面積0.20萬畝。1961年,在渠首上游建成打虎潭水庫,擴建幸福渠灌區,更名為和平渠,1964年竣工,灌溉面積1.56萬畝。1976年11月,打虎潭水庫淤積報廢,在其下游修建紅旗水庫。灌區包括紅旗鄉12村79個村民小組。有2.78萬人,0.94萬勞動力,耕地1.93萬畝。渠系工程有引水渠1條長0.4公里,引水流量2.5立方米/秒,已全部襯砌。乾渠2條長10.99公里,已襯砌9.58公里。引水流量南乾渠1立方米/秒,北乾渠1.5立方米/秒,支渠37條長44公里,已襯砌20公里。各類建築物91座。配套工程有水庫4座,興利庫容陂塘4個,總蓄水能力446.5萬立方米。抽水站10處,裝機20台740千瓦,機電井114眼,已配套63眼,裝機63台424千瓦,噴灌工程1處,裝機2台20千瓦。設施面積1.64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39萬畝,旱澇保收面積1.23萬畝,實際灌溉面積1.24萬畝。
幸福渠,庫峪口庫峪河西岸引水,設計灌溉面積1.2萬畝,1957年底開工。1958年4月竣工。工程設施有攔河壩、進水閘、渡槽、退水閘、排洪橋、大車橋(19座)、輸水渠等。攔河壩長20米,高2米。輸水乾渠5.9公里,斗渠4條共長22.3公里。灌區乾渠長4.9公里,已襯砌3.2公里;斗渠4條共長19.6公里,已襯砌17公里;大小建築物146座,小型水庫5座,小塘兩口。設計可灌面積為1.24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12萬畝。1975年5月,灌區劃歸楊莊公社管理。
東水西調乾渠,引庫峪河入許家溝水庫工程。1976年12月開工,1977年5月完成,在庫峪口建成底欄柵式引水壩,共兩排廊道,各長26米。進水閘兩孔,乾渠長6.2公里。經庫峪口、三合一水庫、鳳仙溝、扯袍峪、李家山、東溝水庫,以壓力管道輸水入許家溝水庫。乾渠設計底寬3.5米,高2.5米,邊坡1∶0.2,實際引水能力為8立方米/秒。
馬興截滲引水工程,位於馬興鄉將軍廟村西滻河上,由長安縣水工隊設計施工。建於1966年6月,是長安縣第一截滲工程。截滲廊道長200米(用青磚砌築),設計引水量0.32立方米/秒,灌馬興鄉農田5000畝。

蓄水工程

支流庫峪河上建有東溝水庫,位於許家溝水庫東南700米處,由東水西調渠引庫峪河水入庫,土壩用機械施工填築。壩高40米,壩頂長279米,壩頂高程679米,總庫容27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54萬立方米,庫左側有鋼筋混凝土壓力管道142米,輸水入許家溝水庫。西安市水工隊和大峪灌區設計,1971年冬開工,壩體填築由陝西省機械施工隊施工,其他工程由受益區民眾修建。1980年主體工程完成蓄水;1982年開始向許家溝水庫輸水。至1985年底完成土石方58.4萬立方米,國家投資215.1萬元,蓄水量控制在170萬立方米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