滻川龍劍茶產於“湖北十大名茶場”之一的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滻川茶場,因其外形扁平光直,似鋒利的寶劍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滻川龍劍茶
- 主要原料:天然茶葉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適宜人群:中老年人
- 儲藏方法:冷藏
- 產地:孝南區楊店鎮滻川村
產地,品質特點,歷史背景,採制,
產地
產地土壤肥沃、土層深厚、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河流、水庫環繞,茶園噴灌方便。茶葉生產條件優越,加上茶場重視良種茶園的發展和十分便利的交通,為滻川龍劍茶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品質特點
滻川龍劍茶外形扁平挺直似劍,色澤翠綠,茸毫顯露。內質清香持久,湯色清綠明亮,滋味鮮醇回甘,葉底嫩綠勻齊成朵,有特級和一級兩個級別。
歷史背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經濟建設日新月異,人們的溫飽生活解決了,口袋暖和了。但人們的精神壓力和工作壓力在增加,競爭性不斷加大,人們忙裡偷閒喝杯茶去。人們開始追求文化生活和健康生活,飲茶開始從一般炒青綠茶到高檔炒青綠茶,從一般機制炒青綠茶到手工炒青綠茶即孝感龍劍茶,現在又從手工炒青綠茶即孝感龍劍茶到機械與手工結合型的高檔孝感龍劍炒青綠茶發展。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孝感市主要生產炒青綠茶,可是生產的炒青綠茶銷售價格低,原因不是孝感的炒青綠茶質量不好,而是我們孝感的人工成本比宜昌炒青綠茶到孝感市的賣價還高,孝感市每一斤鮮葉的採摘費就是10 -15元,一斤乾茶的採摘費就是40—60元,而這個價格可買一斤上好的宜昌綠茶。所以,孝感市炒青綠茶生產受到宜昌炒青綠茶大量銷往孝感市的衝擊,孝感的茶葉生產受到嚴重的挑戰,每畝茶園產值只有500—600元,當時好多茶場都不願意生產茶葉,出現茶園荒蕪現象,甚至有的縣出現毀茶種果種糧的局面:如孝南區楊店鎮解放村就毀茶200畝種孝感早蜜桃樹,雲夢縣楓子崗茶場300畝茶園全部挖掉種果種糧等作物。為了尋找出路,振興孝感茶葉,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們引進了西湖龍井茶加工技術在鳳凰山茶場試驗。當時,手工製作的孝感龍井茶品味還不錯,從此開始了高檔綠茶的生產,孝感龍井茶的問世,不僅提高了孝感綠茶的檔次和花色品種,還引導了人們對名優茶的追求。然而,製作的孝感龍井茶樣品多次參加省名優茶評比,未能獲大獎。這引發了我們對照搬西湖龍井茶加工技術的思考,西湖龍井茶是中國名茶,技術是一流的,可能不一定適合我們孝感的水土。為什麼不在西湖龍井茶加工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呢?於是,我們根據扁形綠茶的原理和製作特點,開始了孝感龍劍茶的工藝設計和研究工作。
孝感龍劍茶製作工藝初步設計後,我們正考慮在那個茶場開始生產孝感龍劍茶的時候,1990年,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滻川村已播種茶園300畝,建立了孝感市滻川茶場;請求我們的技術指導。經過我們的技術服務,1992年成園280畝並開始投產,我們和滻川茶場的同志們一起研製孝感龍劍茶工藝,並生產了樣品茶,當時起名叫孝感龍劍茶的乳名—滻川龍劍茶,參加1992年湖北全省名優茶評比榮獲金獎。這給我們極大的鼓舞,隨後,孝感龍劍茶系列產品—滻川龍劍茶開始正式的生產和銷售,投入市場非常受歡迎,茶場的經濟效益逐步好起來; 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孝感龍劍茶系列產品—滻川龍劍茶連續榮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和名牌產品,孝感龍劍茶系列產品—滻川龍劍茶銷售開始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1997年就不再生產炒青綠茶,從此專門生產孝感龍劍茶系列產品—滻川龍劍茶。滻川茶場的茶園面積也逐步發展到500餘畝,產值達到400多萬元,上交利稅60多萬元。省農業廳有關領導視察後說,到目前為止,滻川茶場是全省茶葉生產單位面積效益最好、上交利稅最多的茶場。2001—2005年被省農業廳評為全省十大名茶精品和名優茶生產先進單位。
滻川茶場生產孝感龍劍茶系列產品—滻川龍劍茶的高效益典型事例,給全市的茶葉生產指出了一條發展名優茶生產的綠色致富之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農村特別是山區農村,發展茶葉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在國家退耕還林和取消特產稅政策的鼓舞下,大悟縣、孝昌縣每年都拿出100—500萬元錢發展茶葉生產,把種子種苗送到農民手中,把茶葉技術送到田間,其它縣、市、區同樣重視茶葉生產。由於政府的支持,榜樣的作用,孝感市的茶葉生產蓬勃發展,孝感龍劍茶技術也推廣到全市,至2008年,全市茶葉面積達到25.8萬畝,茶葉產量2381噸,產值4.15億元;其中孝感龍劍茶產量1666.7噸,占到70%,產值3.74億元,占90%。茶園採摘面積的畝產值3192元,比製作孝感龍劍茶以前的畝產值600元增加5.3倍。孝感龍劍茶的平均價格112.2元/斤,比生產炒青茶的28.7元/元多83.5元,孝感龍劍茶加工技術為全市農民增加收入2.78億元。
採制
1、鮮葉採摘管理。滻川龍劍茶選料嚴格,清明前後採摘一芽一葉初展的芽葉,並剔除單片、紫芽、病蟲葉、對夾葉、鱗片、茶梗等,再經3-5h輕度攤放方能加工。
2、青鍋做形。在拋光鍋內進行,當鍋溫升至150℃左右時開始殺青,每鍋投葉量約500g,先抖炒1-2min,然後將鍋溫降為80-90℃,用“帶、抖、拓、搭”等手法炒至葉質變軟、青氣散發、清香顯露時,轉入做形。理條做形主要採用“搭、帶、抓”等手法,鍋溫80℃左右。當茶成劍形,稍有觸手感,約七成乾時出鍋。
3、攤涼回潮。將做形的茶葉薄攤於潔淨的簸箕內,蓋上乾淨的白紗布攤涼回潮,使茶葉內的水分均衡分布,以免茶條外乾內濕,30-40min後進行輝鍋。
4、輝鍋。輝鍋鍋溫80℃左右,投葉量約為300g。輝鍋採用“捺、壓、搭”等手法,要求做到手不離茶,茶不離鍋,逐步定型乾燥,將茶條進一步壓扁理直,使之形似刀劍,色綠披毫。在操作中用力要靈活,適度輕壓,手法應不扣不扎,多“搭”少“磨”,以防破碎。當茶葉含水量達6%左右,手捻茶葉成粉末時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