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溜兒

滴溜兒

應縣以山美水美人美聞名於天下,吃過應縣滴溜的人都忘不了它那獨特的味道。應縣滴溜採用優質玉米製成,成品滴溜黃瑩瑩顫悠悠,燦如美玉、細如脂,看似柔嫩,實則筋韌,富於彈性,可切成細絲掛鈎叫賣,為充饑飽腹的美食,具有清涼消暑的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應縣滴溜
  • 主要原料:玉米粉面
  • 是否含防腐劑:否
應縣滴溜,歷史,

應縣滴溜

應縣以山美水美人美聞名於天下,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應縣木塔就在該縣。吃過應縣滴溜的人都忘不了它那獨特的味道。
應縣滴溜採用優質玉米,製成玉米粉面,再加水兌礬至糊狀,鍋內攪至稠,熟後盛於器皿冷卻。再浸入涼水,食用時切成條、塊,拌以酸辣佐料。成品滴溜黃瑩瑩顫悠悠,燦如美玉、細如脂,看似柔嫩,實則筋韌,富於彈性,可切成細絲掛鈎叫賣,為充饑飽腹的美食,具有清涼消暑的功能。應縣滴溜的香更香在它的配料上,在應縣的每一個滴溜攤上都有三罐,即:醋、蔥鹽、辣椒油。還可以酌情增加當地特產豆腐乾、蓮花豆、熏雞蛋等。清泠泠的滴溜、紅通通的辣椒油、炸得金黃酥脆的蓮花豆,切成條形嚼起來特別筋斗的豆腐乾,看上去就是色香味俱佳,禁不住讓人胃口大開。
而使應縣滴溜之所以稱為應縣滴溜的就是其特有的蓮花豆、豆腐乾和辣椒油。蓮花豆香酥可口,豆腐乾嚼得過癮,而辣椒油則口感香辣,不同於其他辣椒的乾辣。應縣滴溜作料風味獨特,難怪中央電視台都會把該小吃作為致富經的推薦項目呢,可想而知它的美味!
應縣還將麵皮發揚光大。麵皮起源於秦漢時期。相傳劉邦在漢中稱王,命蕭何修築山河堰,糧食連年豐收。農民為改善生活,把麵粉加水稀釋,蒸成薄餅,切條涼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劉邦微服出訪,進入百姓之家,好客的農民便以涼拌蒸餅絲條招待。劉邦邊吃邊稱讚,問及名稱,農民說不出來,劉邦聽了製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說道:“此乃蒸餅也。”後來,人們改用重疊式竹籠,一次可蒸數張,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細條,筋絲柔韌,軟而不斷,恰像皮條,改名“麵皮”。
說起麵皮,漢中還流傳著一個“麵皮知府”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間,漢中人張某在河南汝陽當縣官。有一年朝廷派欽差大臣到汝陽視察,張知縣未備酒宴,只有家鄉的麵皮簡單招待。欽差大人沿途吃喝,早覺胃口油膩,一嘗麵皮,喜之不盡。問起製作方法,張知縣一一奉告。欽差回朝不久,張知縣就提升為洛陽知府。人們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麵皮討得欽差心歡,美言上奏天子而升官爵。此事傳回漢中,被老百姓戲稱為“麵皮知府”。但令人遺憾的是,北京人至今不會蒸麵皮。可能是欽差大人把製作方法全忘了,即使想吃也做不出來。
然而,漢中人製作麵皮的工藝越來越精。如今早由原來的麵粉稀釋改為大米磨漿。配料、調味更為講究。因而,不僅居民農戶、大小集鎮,處處麵皮飄香,近幾年一些人還去西安、西寧、洛陽、北京等城市去開小吃店,專門經營“漢中麵皮”。

歷史

漢中的麵皮有悠久的歷史。漢中涼皮主要是香在辣椒中的調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製作上下功夫。辣椒油是涼皮(粉皮)調料中最關鍵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決於辣椒中的調料. 漢中的麵皮有悠久的歷史。漢中涼皮主要是香在辣椒中的調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製作上下功夫。辣椒油是涼皮(粉皮)調料中最關鍵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決於辣椒中的調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