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坑,是指挖在庭院地面之下用以排除地面積水或管道污水的坑。坑壁用磚或石塊堆砌,坑頂加蓋,水流入坑內,逐漸滲入地層。也叫滲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滲坑
- 外文名:percolation pit
- 學科:環境工程
- 排污危害:污染土壤與地下水
- 作用:用來滲漏污水或積水
- 別稱:滲水坑
定義,滲坑排污的危害,滲坑廢水處理,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
定義
滲坑,也叫滲水坑,指的是排除少量雨水或污水的土坑。滲坑坑壁用𥖁或石塊堆砌,底部鋪碎石,坑頂加蓋,並在污水進口處裝飾攔網以攔截較大固體雜質。導入坑中的水通過坑底與坑壁滲入土壤,適用於地下水位低的地點。
滲坑排污的危害
我們飲用的井水鄯是取自於地下含水層中的存水。地下水按其地層中的位置、流動情況,可分為淺層地下水和深層地下水。淺層地下水是指潛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個不透水層之上的地下水,一般在幾米到十幾米之間。深層地下水是指潛藏在第一個不透水層以下含水層中的水,距地面30米以下,有的離地面幾百米。北方地區農村多飲用淺層地下水,城鎮自來水水源雪取自深層地下水。
不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用滲井滲坑排放,容易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在沒有粘土覆蓋層或覆蓋層很薄的地方,用滲井滲坑排放污水時,污水中的污染物能通過滲透作用進入含水層,排污井很深時還能把相互隔離的不同含水層串通,造成更大範圍的污染。據測定,有較好粘土層的地區,滲坑內景有污水存在時,滲坑附近幾百米內地下水位有明顯上升,附逝的井水水質逐年惡化,化學污染物含量逐年增高。原先是甜才一井,幾年內變成苦水井,水質又苦又澀,不能飲用。用滲井落坑排放污水引起飲水污染事故曾發生過多起。如某鄉鎮五金廠將含鉻濃度為20毫克/升的電鍍廢水排入滲井,不到幾年時間使該廠下游一公里範圍內的地下水受到嚴重污染,飲水井含鉻量超過標準數倍。某木材廠用防空洞內的滲井排含鉻廢水,使該地區水源井受到嚴重污染,有的水源井含鉻量超過衛生標準數十倍。停止排放十年後,這些井還能檢出鉻。某地一個化工廠用滲坑排放含氰化物的廢水,污染了附近生產隊的水井,造成社員多人氰化物中毒。另一個生產隊的刷桶廠將含有苯、甲醛及廢酸的污水排入滲垸,致使該廠附近的水井受到嚴重污染,多項指標不符合衛生要求。
滲坑廢水處理
目前較為成熟的滲坑(塘)廢水處理技術按其作用原理可分為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等。
物理法
物理法是通過物理或機械作用分離或回收廢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的廢水處理方法,此方法僅能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而對其中污染物的性質不發生改變。由於其具有設備簡單、運費低、工藝成熟等特點,使其廣泛套用於廢水處理的預處理階段。目前國內在滲坑廢水處理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過濾法、吸附法、氣浮法等。
1、過濾法
過濾法指把不溶性的固體與液體分離的操作方法,主要是通過格柵、濾網、濾布或濾料的攔截作用和凝聚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質和油類。
2 、吸附法
吸附法是將活性炭等多孔物質的粉末或顆粒與廢水混合從而使廢水中的污染物質被吸附在多孔物質表面上。
3 、氣浮法
氣浮法是指向水體中加入一定量的氣浮劑後再通入大量細氣泡,使水中的懸浮物聚凝成較大的絮凝體並與細氣泡相連,靠浮力上浮,達到固液分離的目的。目前,氣浮法是煉油廢水處理的主要工藝流程。
化學法
化學法是通過加入化學物質,使其與廢水中的污染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來分離、去除、回收污染物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廢水處理方法。該方法效果較好可套用於深度處理階段。化學法滲坑廢水處理技術通常有中和法、沉澱法、高級氧化法、萃取法等。
1 、中和法
利用酸鹼中和原理,處理酸性或鹼性廢水。可以採用酸、鹼廢水相互中和,以廢治廢,從而達到相互處理的方法;有採用價格便宜的石灰、工業硫酸和煙道氣CO2處理酸、鹼廢水的投藥中和法;還有使廢水通過具有中和能力的粒狀石灰石、大理石或白雲石濾料進行中和反應的過濾中和法。
2、沉澱法
利用投加的化學試劑和水體中的污染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性的沉澱物從而將污染物從廢水中去除的方法,氫氧化物沉澱法,硫化物、碳酸鹽、磷酸鹽、鋇鹽等難溶鹽沉澱法和鐵氧體法可以將水溶液中的重金屬沉澱分離。同時沉澱法對廢水中的氮磷等有機物也有較好的去除作用。
3 、高級氧化法
高級氧化法又稱深度氧化法,是利用氧化劑、催化劑、光、電超音波等技術,在反應中產生大量的氧化性強的氧化活性物質(如·OH等),並通過氧化活性物質與污染物之間的加合、取代、電子轉移與斷鍵等反應過程,將污染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質或CO2、H2O等無機物的廢水處理技術。該方法對去除有機污染物特別是難生物降解有機物具有較好的套用前景。
4 、萃取法
利用與水不相溶解特定溶劑同廢水充分混合接觸,使溶於廢水中的某些污染物質重新進行分配而轉入溶劑,然後將溶劑與除去污染物質後的廢水分離,既可使廢水得到淨化。在萃取過程中使用的溶劑稱為萃取劑,萃取後的溶劑成為萃取液(相),廢水稱為萃余液(相)。
生物法
生物處理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通過微生物的吸附、降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將廢水中呈溶解、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的有機物、有毒物等污染物質,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物質的廢水處理方法。生物處理法通常又分為好氧生物處理(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穩定塘等)和厭氧生物處理法。好氧生物處理是在有溶解氧的條件下,依靠好氧菌及兼性厭氧菌分解氧化廢水中的有機物,以降低其含量。厭氧生物處理則是在無溶解氧的條件下,厭氧菌和專性厭氧菌轉化和穩定有機物,主要用於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且可以回收甲烷作為燃料。
1、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懸浮在廢水中的活性污泥對廢水中的污染物進行吸附、氧化分解,從而達到廢水淨化效果的一種方法。所用的活性污泥實際上是一種人工培養的生物絮凝體,主要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體所構成。活性污泥微生物去除的污染物主要有含碳有機物、含氮有機物和含磷有機物等。
2、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等附著在載體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對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吸附、降解,使其轉化為水、CO2、NH3和微生物細胞物質等,達到廢水淨化的目的,其處理廢水過程是一個有機物降解和微生物生長繁殖同步進行的過程,從填料上脫落下來的衰死生物膜也會隨廢水沉澱去除。
3、 厭氧生物處理法
厭氧生物處理法該法是指在沒有游離氧存在下,利用厭氧微生物將廢水中的有機物轉化、分解成甲烷、二氧化碳、氫等物質的過程。其與好氧過程的區別在於受氫體不是分子態氧,而是化合態的氧、硫、碳、氮等。厭氧生物處理過程是一個複雜的生物化學過程,根據處理過程中所依靠的水解產酸細菌、產氫產乙酸細菌和產甲烷細菌等三大主要類群細菌的聯合作用,可粗略地將整個過程劃分為水解酸化階段、產氫產乙酸階段和產甲烷階段等三個連續的階段。厭氧生物處理過程多用於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和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有時廢水成分複雜,處理過程中還必須將厭氧過程與好氧過程結合,以達到廢水的排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