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下丸

滯下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卷一。具有清熱除濕、行氣調血之功效。主治濕熱痢疾。腹脹疼痛,里急後重,下痢赤白,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基本介紹

  • 名稱:滯下丸
  • 出處:《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卷一
  • 組成:川黃連、滑石、檳榔、炙甘草、木香、枳殼、白芍藥
  • 功用:清熱除濕、行氣調血
  • 主治:濕熱痢疾。腹脹疼痛,里急後重,下痢赤白,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附方,

組成

川黃連(制)一斤、滑石八兩、檳榔四兩、炙甘草三兩、木香(為末)二兩五錢、枳殼(炒)五兩、白芍藥(酒炒)五兩。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荷葉湯稍加薑汁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四錢,烏梅湯吞下。

功用

清熱除濕、行氣調血。

主治

濕熱痢疾。腹脹疼痛,里急後重,下痢赤白,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方義

本方主治濕熱痢疾初起,濕熱蘊阻,氣機不暢者。治當清熱解毒,導滯除濕,調和氣血,方中黃連用量獨重為君,清熱燥濕,解毒止痢。滑石清熱利濕;白芍養陰和里,緩急止痛,共為臣藥。佐以檳榔行氣利濕;枳殼行氣導滯;木香行氣調中止痛,三藥同白芍共調氣和血;荷葉化濕和中;薑汁調中和胃;烏梅開胃生津。全方配伍,可使熱毒得清,濕邪得祛,氣血調和,則大便膿血及腹痛後重自除。

加減化裁

若治白痢,加吳茱萸、白扁豆、陳皮各三兩;燥熱煩渴噁心者,勿用木香;元氣虛弱者,勿用檳榔,枳殼;積滯多而事重者,用檳椰,枳殼;里急色赤者,用當歸;久痢加肉豆蔻。

附方

名稱:加味滯下丸
組成:川黃連、白芍藥、烏梅肉、滑石、炙甘草、升麻、蓮肉、白扁豆、紅曲、乾葛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五錢,白湯吞下,飢時服;證重者,日服三次
主治:痢疾
出處:《廣筆記》
名稱:黃連丸
組成:阿膠、黃連末
用法:阿膠以水熬成膏,調黃連末為丸。米飲送下
主治:痢疾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五
名稱:淳于丸
組成:大黃、白芍、車前子、蘿蔔子
用法:俱生用,為末,水打為丸。每服三錢,滾水送下;虛弱及老人,人參一分煎湯送下
主治:痢疾
出處:《惠直堂方》卷一
名稱:斷痢丸
組成:木鱉仁、面燒餅
用法:只用半餅,作一竅,納藥在內,乘熱覆在病人臍上,一時再換半個熱餅。其痢即止,遂思飲食
主治:痢疾
出處:《串雅內編》卷一
名稱:剪金丹
組成:白朮、人參、黃芩、大黃、沉香
用法:上為細末,井花水為丸,如楝子大。每服一丸,冷痢,乾薑湯送下;熱痢,淡薑湯送下;熱毒死血,川歸湯送下
主治:痢疾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