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杭車中

《滬杭車中》是現代詩人徐志摩於1923年10月30日的一首詩。這首詩以瞬間的印象寫出了對人生的感悟,在時空交替的景象變化中包蘊了豐富的內容,具有無窮的張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滬杭車中
  • 作品別名:滬杭道中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品出處:《志摩的詩》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徐志摩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滬杭車中
匆匆匆!催催催!
一捲菸,一片山,幾點雲影,
一道水,一條橋,一支櫓聲,
一林松,一叢竹,紅葉紛紛://
艷色的田野,艷色的秋景,
夢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隱,——
催催催!是車輪還是光陰?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一九二三年秋。那時胡適在杭州西湖煙霞洞療養肺病,志摩偕其堂弟徐永和同去杭州探望了胡適的病,並一同暢遊西湖。從志摩家鄉硤石到杭州是在滬杭火車道上,這首詩就是詩人在車上的時候寫成的。

作品賞析

通讀全篇,氣韻的流暢使人有種舒適閒寧之感,繪出的畫面令人清新愉快,我們竟疑惑,志摩莫不是師曠的傳人,丹青中的好手?
“匆匆匆!催催催!”開篇二個重複並列的單字,組合成一股迎面而來的急切的情緒流,而其中的音樂感更是加強了全篇的氣勢。在這短短的二節、八行詩中,“催催催j”又在第二節中出現,前後呼應,渾為一體,讀者如同隨著詩人一道在滬杭線上前行。第一節轉下來的三句詩都運用了排比的手法,層層描繪車窗外的景致,先是遠的煙、山、雲影,繼而是水、橋和想像中的櫓聲,最後是松、竹和“紅葉紛紛”,這不禁使我們想起元人馬致遠的那首膾炙人口的小令“枯藤老樹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二篇手法如出一轍,同是三句九個並列的名詞,繪出一個抒情的景致。志摩的學識堪稱是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他四歲入家塾,塾師孫蔭軒曾贊他“初學聰明超儕輩”。以詩而論,我們認為,志摩是現代文學史上融中西詩歌技巧和精神為一體的大家,堪稱中國新詩發展的楷模,這種融合也許正是志摩的詩在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仍流傳不衰的原因吧l在這一節中,我們還非常羨慕志摩用詞功夫之妙,煙是一卷,橋是一條,松是一林……八個量詞外加一個形容詞(紛紛),給人以無盡的想像,增強了畫面的立體感。當然,第一節還僅是把遠景拉入眼前的個體實錄,直到第二節,才是整體的渲染和詩人自我意象的描寫,“艷色的田野,艷色的秋景”在詩人眼中始如“夢境似的分明”,繼是“模糊”,最後“消隱”。列車在急行,景物在後移,詩人臨窗看到這飛逝的一切,他那顆易動的心,在激動、在聯想,也許是想到了那“水港小橋多”的故里,也許是想到了那慈祥聰敏的狄更生,也許在想著他的愛情和那不可及的叫他痛苦的林徽因。人生,何其複雜多變的人生,如夢如幻,轉瞬即逝,一個人的奮鬥,一個人的理想,一個人的失意,一個人的憂傷,在天地宇宙中又會存留多少?又能存在多久呢?時光“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志摩,一個不希望流血的改良家,一個個人民主主義者,他的理想,他奉為真理的一切,在慘痛的人世面前是那樣的虛弱、不堪一擊。這首詩常被人稱道的是艷麗飄逸的畫面,但更重要的是他心中的失望和鬱悶!志摩追求的是光明的、真的、更大更高的生命自由,因而他不同於一般的詩人,即使是在他那些失意惆悵的詩中,仍有快樂的分子,“他的眼淚也閃耀著歡喜的圓光”(陳夢家語)。這就是正直的、柔弱的、真正的詩人徐志摩。
志摩是捕捉意象的能手,他有太多的感情基因,一瞬間的畫面,一剎那的思緒,往往就形成一個既有色彩,又有音樂的不朽詩篇。

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張金鋒:在人生這輛無法倒退的車裡大多數人看到了窗外的美景、現世的快樂;少數人,或者說,只那么一兩個人承擔了無可挽同這種快樂和美麗的哀傷與無奈,比如此篇的作者,便是如此。(《徐志摩詩歌鑑賞》)
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從周:這首詩寫得感情真摯,清靈婉約,想必讀者在滬杭車上見到窗外的景物,也會情不自禁地低吟這些佳句吧。(《新詩鑑賞辭典》)
現代詩人荒林:徐志摩的《滬杭車中》要我們與時光對視、相向而行。它以詩所特有的語言將空間豎起,時間化為違道。《滬杭車中》給人的感受是緊張和尖銳。(《徐志摩名作欣賞》)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1931年),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留學學習經濟,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