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家堡

滕家堡

滕家堡是羅田地區革命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之一,這裡的革命鬥爭在鄂豫皖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誕生了羅田第一個黨支部,第一個團支部,第一支農民自衛軍,出了第一個紅軍師長肖方,第一任縣委書記李梯雲,出了一個兵團副司令文建武。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許繼慎、王樹聲、杜義德、皮定均等紅軍和解放軍高級將領在這塊紅色土地上浴血奮戰,留下不可磨滅的豐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滕家堡
  • 地點:羅田地區
  • 發展:革命策源地
  • 榮譽: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之一
紅色土地,現今,形成,著名建築,

紅色土地

一九二六年夏,在董必武的指導下,共產黨員李梯雲受中共湖北區執行委員會派遣來羅田開展革命工作。他回到故里滕家堡,發展黨組織,在金鳳樓建立了中共羅田支部(李梯雲任書記),播下了羅田革命火種;十月,在陳家畈東嶽廟成立了中共商羅麻特別支部(肖方任書記)。隨後,相繼建立了肖家坳等十餘個黨支部,在黨的領導下,還建立了農民協會、婦女協會、工會,組成了羅田第一支農民武裝——滕家堡農民自衛軍。
在滕家堡地區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的影響和推動下,九月,在縣城成立了羅田縣農民協會,肖方任委員長;十二月,在縣城武聖宮成立了中共羅田地區縣級黨組織(一九二七年五月改稱中共羅田縣委),李梯雲任書記,在縣委領導下,羅田地區的大革命運動空前高漲。
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九日,滕家堡地區的土豪劣紳發動了反革命暴亂。六月中旬,夏斗寅叛軍進犯羅田縣城。至此,羅田地區大革命運動失敗,黨組織負責人李梯雲、肖方等轉移豫商南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土地革命戰爭初期,滕家堡劃歸羅麻特別區,為支援商南起義作出了貢獻。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七年,紅十一軍三十二師、紅一軍、紅四軍、紅二十八軍經常轉戰滕家堡。一九三O年十二月,紅一軍(軍長許繼慎、副軍長徐向前)還在此發出了《告羅田滕家堡民眾書》,鼓舞了人民的革命鬥志,鞏固了革命根據地。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滕家堡地區黨領導的革命活動和武裝鬥爭從未間斷,新四軍五師派員組建的羅麻支隊、中共黃岡中心縣委派遣的手槍隊、中共羅田縣委所屬的武工隊、先後在此堅持革命鬥爭。一九四七年九月四日,二野六縱解放了滕家堡,建立了牢固的後勤基地。十月,鄂豫軍區第四軍分區在此組建。一九四八年六月,鄂豫第四軍分區司令員張體學、政委李友九率部在滕家堡與國民黨軍展開了激戰。這次戰鬥中,殲滅敵正規軍兩個連,擊潰敵自衛隊七個中隊,斃俘敵百餘人,我軍指戰員數十人英勇犧牲。一九四九年,解放軍高級將領王樹聲親臨滕家堡指揮剿匪。
滕家堡,古稱“屯兵堡”。數十年來,這裡一直是敵我雙方爭奪的戰略要地。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到全國解放戰爭勝利的二十四年間,黨領導革命根據地軍民,在滕家堡地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作出了重大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一九二七年五月,共產黨員夏登階肖錦雲等十三人,在反革命暴亂分子的屠刀下壯烈犧牲。一九二九年五月初,紅十一軍軍長吳光浩率十餘人赴豫商南,途經滕家堡,遭反動民團包圍,全部遇難。解放戰爭時期,中共羅田工委書記廖汝懷、滕家堡區區長曹劍影等數十人在此慘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敵人殺害我革命同志的手段殘酷至極,慘不忍睹,烈士殉難的情景,屠腸決眼,石人落淚。滕家堡地區犧牲的革命烈士有二百餘名,他們的英名浩氣,流芳千古,永世長存;他們的光輝業績,無競維烈,彪炳青史。

現今

在鄂皖交界的雄關險隘松子關下,有座聞名遐邇的千年古鎮,過去叫滕家堡,現在叫勝利鎮,隸屬於大別山區老革命根據地之一的湖北省羅田縣。鎮子裡有一條千年老街。老街清一色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築,長街曲巷,雕欄畫棟,流檐翹角,土窯煉製的青磚青瓦,密密的方形木格的窗戶,厚重而古樸的木門,整幢房子的結構是土木約各占50%。屬典型的徽派建築群。
老街全長800餘米,由一條主街和幾條岔街構成。幽深迂迴的巷道如秋波流轉四通八達,前門臨街,後門臨河或依山,街路用青石板或花崗岩板錯縫鋪就,街面寬2至3米。街房大多系石、磚、木結構,兼融徽式建築風格的馬頭山牆,共壁連體,一進幾重,廳堂、廚房、後院,寬敞氣派,與石條砌成的天井互為映襯,通風透氣,讓光線瀉入廳內。排水管道藏而不露,幾百度春秋,從未發生過漬水堵塞。臨街面以兩層樓房為主,上宿下店或前店後房,一層均用板門、板壁,形成鱗次櫛比的店鋪。整體布局合理有致,功能齊全,且冬暖夏涼,居家宜人。由於兩邊的屋檐基本對稱,這就把本不太寬的街面擠成一條窄縫,抬頭仰視,藍天一線,越發映襯出老街久遠深厚的質地。老街人茶餘飯後,喜歡坐在各自的門前,與對門談天說地,相互敬煙倒茶,融融相樂。穿著對襟褂,拄著羅漢竹手杖,吸著長桿菸斗的老人,一步一頓地穿行在老街上,展示著深山老街人特有的蒼朴風貌。

形成

滕家堡老街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滕家堡西南部沿巴河上游,地勢低平,而東、北、西三面,地勢險要,多高達千米以上的高山。東北的三省垴(位於縣境東北邊界,曾是鄂、豫、皖三省交界的界山:南面是湖北省羅田縣,西是河南省商城縣、東北是安徽省霍山縣。以三省各轄山之一方,故名。海拔l540米,相傳昔年山頂有棵盤根大古松,被形容為“根生三省、葉蓋九州”。1932年,從河南、安徽兩省五縣中劃出立煌縣即今金寨縣,隸安徽省,自此,三省垴北面屬安徽省金寨縣管轄)、西北的三縣垴(羅田、麻城市及安徽金寨3縣市的界山),原為三省與三縣邊界。因深山疊澗,歷代均有強人出沒,每有活動,牽連數縣。因它地處鄂豫皖交界的要衝,扼守大別山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朝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由蘄水縣出兵61名,羅田、麻城、黃岡三縣各出兵23名,共出常備130名,由黃州府派一名衛官在此山鎮設堡駐兵,滕家堡於此後一度叫“屯兵堡”,後仍復稱“滕家堡”。從滕家堡往東北數里,便是松子關。松子關始建於西漢元年(公元前206年),關口地勢險峻,北接長嶺關,南連銅鑼關,又同三省垴、青苔關、瓮門關和大別山主峰天堂寨相倚,在鄂皖邊界上形成了一道天然防線。清代詩人張晉芝曾寫道:“千里中原此劃疆,平分天塹界光黃。月明繞樹無烏鵲,日落居人畏虎狼。東去淮肥環鐵鎖,南通雲夢固金湯。泥丸塞斷雄關險,隱匿長城據一方。”松子關至滕家堡一帶,在歷史上發生過多次激戰,歷代都有重兵把守。駐軍的指揮機關、預備部隊、軍需供應部門大都駐紮在依山傍水,地勢相對平坦,交通便利的滕家堡。僅近現代,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秦日綱曾三次率部隊駐紮過滕家堡。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所轄軍隊中,有兩個軍的軍部先後駐紮過滕家堡,李宗仁將軍多次到滕家堡駐軍軍部視事,尤喜喝滕家堡釀製的老米酒,曾給一家作坊題寫了“糯米釀得春風生,瓊漿玉液泛芳樽”的條幅。l949年3月,鄂豫軍區剿匪司令部設在滕家堡,由軍區司令員王樹聲兼任指揮長。軍隊的駐紮,需要大量的物資供應,加上地處兩省交界要衝,又成為山區土特產品的集散地,各地商人紛至沓來,相對優厚的自然和生產經營條件,逐漸形成了滕家堡古鎮老街。

著名建築

金鳳樓是老街最負盛名的建築,它坐東面西,為明代嘉靖年間所修。相傳,一位安徽富豪的女兒遠嫁這裡的一位商人,她將陪嫁的一對大金鳳捐獻,建起了此樓,故名“金鳳樓”。清代鹹豐年間因戰事被毀。清同治十二年(公元l873年)知縣管貽葵募捐重建,一進數重,中有天井,頗為壯觀。門樓正上方嵌有“金鳳樓”三字的石額,字跡端莊雄勁,是清代進士、翰林院編修李力琮手書。青磚砌就的門樓,雖然歷經風雨的洗禮,戰火的錘鍊,依然不失當年的風采:莊嚴、肅穆、古樸。它像一位泡經滄桑的老人,在向到這裡來的每一個人訴說著古鎮的歷史。
金鳳樓還是老街的一處重要人文景點。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燕王秦日綱,曾任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國民黨政府代總統李宗仁,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鄂豫軍區司令員、大將王樹聲等名人,或在“金鳳樓”設過指揮部,或住過一些時日。l926年8月中旬,李梯雲受中國共產黨湖北區執行委員會指派,在“金鳳樓”秘密成立了羅田縣的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中共羅田支部。l947年9月,劉鄧大軍第六縱隊進入滕家堡,司令部就設在“金鳳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