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北相鎮滕家卓村位於候運高速路以南,姚暹渠北,緊鄰新建的火車站,交通十分方便。全村耕地面積為1750畝,地勢平坦,鄉間道路平坦四通八達,給農業生產帶來極大的便利,自然條件優越。深井7眼,主要用於農業灌溉,主導產業以蘋果、小麥、棉花為主。2010年人均純收入510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滕家卓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北相鎮
- 人口:517口人
近年發展,滕家卓和滕姓的來歷,滕家卓村屆內任期目標,
近年發展
全村共兩個居民組,120戶,517口人,其中勞力400人,黨員20人。滕家卓村是以傳統農業為主導的自然村,全村在第二、三產業方面不是很突出。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村兩委班子成員和全體村民的同心協力下,農民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種植大棚蔬菜,全村的人均收入有所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的提高。在發展本村經濟同時,村兩委班子也不忘抓好村容村貌的整治工作, 2010年村裡的街巷道全部硬化綠化,新建村級活動室一所和文化活動廣場一個,並配置好所需的健身器材等其他基礎設施,為黨員及民眾提供了更寬敞明亮的學習及交流的場所。村裡的文化建設也正在不斷的改進,現有老年協會聚樂室和 農家書屋,文體活動廣場三個村民文化學習,娛樂場所。村民的文化素質隨著近幾年的文化下鄉、遠程教育和其他學習交流活動,也有所提升,他們在農業生產中全村都有科技種田的意識,在農業生產的管理上相信科學技術。並憑藉科技種 田等提高了收入走上了致富大道。
滕家卓和滕姓的來歷
一百年前滕家卓叫喬王莊,是一個僅有20來戶不足百人的小村。因為村民 只有喬、王兩姓故叫喬王莊。 喬王莊是何時何因改名為滕家卓的?據筆者考證,是在清光緒三年,即1877年更名的。
據《文史參考》記載,光緒初年華北大旱,尤為山西最嚴重:汾河斷流,大地如焚,赤地千里,寸草不生,餓殍載道,白骨盈野。饑民為活命,樹皮草根都已吃光。絕望的民眾甚至取小石子磨成粉,和成面狀吃下或掘觀音泥充飢,結果,不數日間,泥性發脹,腹破腸裂,當再無什麼東西可食的時候,“人吃人”的慘劇便發生了。時在山西的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曾在日記中記下當時的慘狀:城門口旁邊堆放著被剝光了衣服的一大堆男屍,一個疊著一個……這一帶路上的樹從根往上10尺20尺的樹皮全剝光充作了食物了。許多富貴之家懷抱金銀,輾轉死在床上,百戶大村只剩一戶。據不完全統計,從1876——1879年,山東、山西、河北、河南、陝西,受災害影響到的民眾多達1.6億到2億,直接死亡於饑荒瘟疫的達1300萬人之多。 位於山西南部喬王莊村就是在這次大災中人亡絕戶的。
與此同時,旱災陰霾也籠罩在陝西省上空,許多災民“不得不逃亡四出”,光緒三年(1877年)居住在陝西鹹陽滕姓三兄弟,扶老攜幼,號泣途中,帶病忍飢,踉蹌載道。好不容易逃到山西喬王莊時,看到村裡的人全都死亡,只留下茅舍空屋,就拼盡全力,掩埋了喬、王兩姓亡人,暫時落腳在喬王莊。
滕姓三兄弟祖輩並非陝西鹹陽人,祖籍是山東滕州府(今滕縣),屬周文王第十四子錯叔繡之後。據史書記載,周滅商後,周武王封其異母弟、周文王十四子錯叔繡於滕,建立姬姓滕國,爵為候。滕國滅亡後(一說滅於齊、一說宋、一說越)其王室後裔紛紛外逃,為了不忘國恥,永懷故土,逐以國為姓,改姓為滕。滕姓四處遷移,散居各方。陝西鹹陽滕姓屬其一支。滕姓三兄弟鑒於以此,便把喬王莊改名為滕家卓。意為滕氏族人居住這裡,一定能興旺發達,日子越過 越好。從此定居在這裡,繁衍生息,延續至今。
滕家卓村屆內任期目標
一、2012年發展達到“五個全覆蓋”
1.巷到全部硬化
2.有便民連鎖商店
3.有文化體育場所 (1)圖書館 (2)健身設施 (3)村級活動場所
4.中等職業教育免費
5.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
二 、人均純收入年遞增16%以上
三、在鎮黨委.政府領導下,完成重點工程建設
四、三年不發生一起群體上訪事件
五、衛生園林村提檔升級
六、搞好計生宣傳,完成社會撫養費徵收任務
七、改善水利設施條件,埋地埋管2000米,打深井1眼,解決大隊機動地
八、完成鎮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