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滔溪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板洞、上輝、農佳
- 面積:154.2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人口數據,滔溪人傑地靈,基礎設施,經濟發展,發展前景,
基本介紹
2000年總人口25000人。 1996~2000年,先後由鄒吉祥、彭仲元、鄒雄彬任黨委書記;何壽康、劉啟化、 伍亮、黃志軍任鄉長。現任黨委書記鎮長王直前.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2456 |
男 | 12188 |
女 | 10268 |
家庭戶戶數 | 6567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2406 |
家庭戶男 | 12151 |
家庭戶女 | 10255 |
0-14歲(總) | 5013 |
0-14歲男 | 2583 |
0-14歲女 | 2430 |
15-64歲(總) | 15281 |
15-64歲男 | 8435 |
15-64歲女 | 6846 |
65歲及以上(總) | 2162 |
65歲及以上男 | 1170 |
65歲及以上女 | 992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2266 |
滔溪人傑地靈
這裡是著名的湘中游擊隊的發祥地,湘中游擊隊負責人李志中就出生於滔溪,滔溪人民為湘中游擊隊輸送了不少優秀兒女,為湖南、為安化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這裡人才輩出,有追隨孫中山革命的同盟會會員,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楊開慧同時遇難的李一龍、李培根烈士,有抗日名將王乃凡(他的三個子女都是博士,現在美國、英國、長沙等地),有原省參議員、礦冶專家、湖大教授李芑蓀,有現任中共中央委員、國家工商總局局長的王眾孚同志。
基礎設施
96年以來公路交通建設共投入356多萬元,實現村村通公路,65%的村組組通公路。修復鞏固13座水庫、98座山塘、35千米引水渠道,建設重點人畜飲水工程17處。43個村有28個村完成了電網改造。國家投入500萬元的生態示範工程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辦學條件得到很大改善,投入國家義教工程款210多萬元,相繼建成滔溪中學、滔溪中小、長樂中學完小、英家學校。通訊事業發展迅速,全鄉程控電話交換站4個,用戶達1580多個,滔溪、長樂、上馬行動電話相繼開通,和五龍山小靈通塔的開通,基本實現手機信號無縫覆蓋。
經濟發展
全鎮有耕地23051畝,其中水田9462畝,人均0.38畝;旱土10474畝;山林6萬餘畝,森林蓄積量15萬餘立方米;楠竹立竹量512萬多根,可每年採伐60萬根。糧食以外,傳統優勢產業有竹木、茶葉、棕桐等。改革開放以來,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推廣科學技術,農村經濟得到發展:糧食年產穩定在7000噸左右,林業年收入130萬元左右,年產茶約100噸,鄉鎮企業和勞務輸出成為重要經濟來源。2000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905元。勞務輸出成為滔溪經濟的一個新特點,1996年以來,每年勞務收入3000萬元以上,鎮財政總收入增至323.85萬元。人們的思想觀念正在逐步轉變,傳統農業經營模式逐漸打破。農村富餘勞力外去務工、經商,每年勞務收入達2000多萬元。種植業、養殖業專業戶日益增多,退耕還林進度加快,2002年退耕還林面積達2300畝,其中新植楠竹1500畝,千畝無公害蔬菜基地正在建設之中。
發展前景
一是區位、資源優勢明顯。國道207線與省道308線夾鄉而過,縣道柘湘公路、大通公路橫貫其境,構成一個環形公路交通網路,交通十分方便。有耕地面積24500畝,山林面積8100畝,主要生產木材、楠竹、藥材、棕片等,主導產業有蔬菜生產、牛羊養殖、竹木加工等。二是幹部作風有效轉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增強,理論修養、文化科技素質和執政水平大有提高。三是基礎建設成績顯著,為社會經濟發展創造了厚實的物質條件。四是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庭積蓄不斷增多,全鄉銀行儲蓄餘額達3400多萬元,投入再生產的能力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