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鼠蛇(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滑鼠蛇,中藥材名。本品為游蛇科動物滑鼠蛇除去內臟的全體。拉丁動物名:Ptyasmucosus(Linnaeus)。採收和儲藏:春、秋季捕捉,捕得後剖腹除去內臟,擦淨血跡,鮮用或烘乾。功能主治為:祛風止痛;舒筋通絡。主風濕痹證;肢體麻木;癱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滑鼠蛇
  • 漢語拼音:Shu Biao She
  • 別名:草錦蛇、黃閨蛇、水律蛇、水南蛇
  • 性味歸經:味甘;鹹;性平;歸肝;腎經
來源,功能主治,形態特徵,生產區域,藥材性狀,注意事項,特別說明,

來源

本品為游蛇科動物滑鼠蛇除去內臟的全體。拉丁動物名:Ptyasmucosus(Linnaeus)。採收和儲藏:春、秋季捕捉,捕得後剖腹除去內臟,擦淨血跡,鮮用或烘乾。

功能主治

祛風止痛;舒筋通絡。主風濕痹證;肢體麻木;癱瘓。

形態特徵

滑鼠蛇,全長右達2m以上。背面黃褐色,體後部有不規則的黑色橫斑;頭部黑褐色;腹面黃白色。頰鱗3,上唇鱗8,眼前鱗2,眼後鱗2;前顳鱗2,後顳鱗2(3)。體鱗頸部18-21行,體中部15-17行,肛前14行。背中央的鱗起棱,體後起棱者增至4-6行。腹鱗190-201;尾璨來雄性105-1416,雌性66-170。

生產區域

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雲南等地。生活于山區及平原;性粗暴。以蟾蜍、蛙類、蜥蜴、鳥類、鼠類為食。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盤形。務徑20-60mm,頭居中橢圓形,黑褐色,吻鈍圓不上翹,背部灰褐色,雜斑。尾細長,漸細。背部鱗片黃褐色,類橢圓形,長6.5-7mm,寬3.5-4.5mm,上半部邊緣整齊,先端有2個端窩,類圓形,下半部邊緣不整齊;蛇體背中線處的鱗片具棱脊,多數不具棱脊;鮮片表面光滑,平展,半透明。氣腥,味鹹。顯微鑑別,粉末特徵:淺黃色或黃白色。
①角質鱗片破碎狀,淺黃色,上面布有黃褐色斑點,尚有由黃褐色斑點聚集而成的圓斑及同向交錯排列的條紋,條紋同向,密度為63條/mm。電鏡下觀察:呈縱條紋飾,排列緊密,有2-3個條紋一端相連且凹陷,形似棱形痕方向相同。
②骨碎片近無色,呈不規則碎塊狀,骨板紋理不甚明顯,骨陷大而多,骨小管粗而明顯。
③肌纖維較多,無色或淡黃色,柱狀或片狀,有細密橫紋。④表皮碎片黃棕色,表面觀細胞界取不清,密布色素顆粒。

注意事項

內服:煎湯,3-10g;或浸酒。

特別說明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