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膜襞由滑膜重疊卷折並突入關節腔時形成的,擴大了骨膜的面積,有利於滑液的分泌和吸收。
滑膜襞 synovial fold,一些關節囊的滑膜表面積大於纖維層,滑膜重疊卷折並突入關節腔時形成滑膜襞。若此襞含有脂肪,則形成滑膜脂墊。在關節運動時,關節腔的形狀,壓力,容積發生變化,滑膜脂墊可起調節或填充作用。滑膜襞和滑膜脂墊在關節腔內擴大了骨膜的面積,有利於滑液的分泌和吸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滑膜襞
- 形成:由滑膜重疊卷折並突入關節腔時
組織學解剖,臨床解剖,針刀套用解剖,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要點,治療,
組織學解剖
關節囊(articular capsule) 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的囊,附於關節面周圍的骨面並與骨膜融合,像“袖套”把構成關節的各骨連結起來,密閉關節腔。關節囊的鬆緊和厚薄因關節的不同而異,活動較大的關節,關節囊較鬆弛而薄,反之亦然。關節囊可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為纖維膜,內層為滑膜。
臨床解剖
膝關節損傷、手術刺激等積累性損傷及膝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均可刺激並損傷滑膜使之充血、滲出,產生大量積液,因此本病又稱為膝關節滲出性關節炎。本病過去在臨床中有多種治法,但收效甚微。經多年臨床實踐,套用針刀治療,並配合其他輔助方法,對本病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針刀套用解剖
膝關節囊為膝關節弓弦力學系統輔助裝置,極為寬大、鬆弛,可分為4壁:前壁即股四頭肌腱、髕骨及髕韌帶;外側壁的上緣附著在股骨外側髁關節邊緣的上方,下緣附著在脛骨外側髁關節面的下緣;內側壁的上緣附著在股骨內側髁關節面的邊緣,下緣附著在脛骨內側髁關節面的下緣;後壁上緣附著在股骨髁間線,下緣附著在脛骨髁間窩的後緣。
關節囊的滑膜層面積遠遠超過纖維層,因此關節囊的滑膜層折成皺襞,或從纖維層的薄弱處突出為滑液囊。關節囊的滑膜層於髕骨下方的兩側向後突入關節腔內,形成一對滑膜皺襞,稱為翼狀皺襞。兩側的翼狀皺襞向上方逐漸癒合成一條帶狀的皺襞,稱為髕滑膜襞,經關節腔斜行,到達股骨髁間窩的前緣。翼狀皺襞和髕滑膜襞的兩層滑膜間夾有脂肪,充填於髕骨、股骨髁下部、脛骨髁前上緣及髕韌帶之間的脂肪組織,稱為髕下脂肪墊,在滑膜之外,占據股、髕、脛骨的間隙。
病因病理
在人體全身關節中,膝關節滑膜是滑膜面積最大者,可布滿整個膝關節囊的內壁。由於膝部損傷和手術刺激以及積累性損傷等因素刺激滑膜,使之受到連續性的摩擦損傷而充血、滲出。滑液大量滲出是滑膜的一種保護性機制。膝關節滑膜損傷通常伴有髕下脂肪墊損傷。髕下脂肪墊位於翼狀皺襞與髕滑膜皺襞之間,因此脂肪墊的損傷必然累及上述兩個皺襞,造成水液代謝通道堵塞,影響滑液的排泄吸收,使滲出的滑液積聚起來,從而產生大量積液。
由於滲出物增多,關節內壓增高,阻礙淋巴回流,形成惡性循環。同時積液日久,纖維素沉澱,可導致纖維性機化的發生,關節滑膜在長期慢性刺激下逐漸增厚,形成粘連,影響關節活動。積液日久還可發生變性而侵蝕滑膜,抽積液時常見到黑褐色液體,即為變性的積液。
股四頭肌的萎縮也可影響膝關節的穩定性。
臨床表現
罹患的膝關節呈現膨隆、飽滿狀,多有脹痛。膝關節不能自由伸屈,致使行走困難,甚至不能行走。
診斷要點
1.患者多有外傷或勞損史。
2.膝關節飽滿,雙膝眼消失或隆出。
3.浮髕試驗陽性。
4.膝關節伸屈困難。
5.X線檢查顯示膝關節無骨質增生和骨質破壞徵象。利用X線檢查可排除膝關節其他病變。
治療
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是由於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損傷造成的。軟組織損傷可引起關節微小錯位,導致膝關節受力不均,關節力平衡失調,而人體為了傳導重力,並防止關節相互碰撞,使滑膜產生代償性增厚、粘連和攣縮,並分泌大量滑液以保持關節的潤滑;同時,人體通過限制膝關節的活動以減輕關節的損傷,從而引發臨床表現。因此僅以抽取滑液的方式治療該病,不但不能治好本病,反而引起關節的進一步損傷,而注射潤滑劑只能暫時緩解症狀,不能治本。
根據針刀醫學關於慢性軟組織病因學理論及慢性軟組織損傷病理構架的網眼理論,對膝關節周圍軟組織進行整體松解,即可治癒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