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超1號

滇超1號

滇超1號(DS101)系雲南省超級稻育種課題組大理州經作所試驗點。

1995年從國際水稻所提供的新株型水稻(超級稻)新品系IR64446—7—10—5(MD2STR.1/PAKISAN)的F4分離世代材料中篩選出株型好、結實高、抗性強的1號單株(IR64446-1),經幾年加代繁殖而育成的超級稻新品種。

1997年穩定並定名為“滇超1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滇超1號
  • 全生育期:168天
  • 適應海拔:1550米以下
  • 種植地區:雲南
  • 播種期:3月5日-15日
  • 作物品種:水稻
概述,選育經過,品種性狀表現,品種試驗示範結果,主要栽培技術要點,

概述

1999年邀請西南農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向仲懷教授為組長的現場考察專家組對鶴慶黃坪示範的滇超1號進行現場考察及田間鑒評。
該品種2001年通過省級審定。
”全省示範推廣35.78萬畝,其中2001年至2003年示範推廣31.8萬畝,加權平均單產704.43千克,較同地區汕優63畝增55.52千克、增8.56%,總增收稻穀1986.64萬千克,新增純收益3614.17萬元,農民得益率1:5.09。大理州示範推廣16.92萬畝,平均單產781.87千克,較對照汕優63畝增76.16千克、增10.79%,增收稻穀1288.63萬千克,新增純收益2182.82萬元,農民得益率1:5.65。在示範推廣中總結出了“一壯、三早、三足、二注重”的栽培技術套用於生產。
2004年4月省科技廳組織成果鑑定專家組認為:“‘滇超1號’是新株型育種的一大成績,該品種不僅在生產上表現好,增產突出,而且品種達部頒標準二級。該品種是水稻新株型育種項目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審定的水稻品種,在新株型育種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選育經過

滇超1號(DS101)雲南省“九·五”秈稻科技攻關超級稻育種課題組大理州經作所試驗點1995年從國際水稻所提供的新株型水稻(超級稻)新品系IR64446—7—10—5(經國際水稻所查證,該品系由國際水稻所MD2STR.1 做母本與PAKISAN雜交)的F4分離世代材料中篩選株型好、結實高、抗性強的1號單株(IR64446-1),經幾年加代繁殖而育成的優質超級稻新品種,1995年冬天IR64446-1到海南加代繁殖,1996年在雲南省賓川、文山、版納、瑞麗、保山、玉溪等地多點試種,表現出產量高,穗大粒大,高抗稻瘟病及白葉枯病,葉片功能期長,成熟時青絲亮稈,食味口感較好,適應性廣等特點,在大理州賓川點9個參試品種預試中,滇超1號單產為861.5千克居第一位。1997年定名為“滇超1號”(DS101)並進行品比試驗。1999年組織省外知名專家組進行實地考察及田間鑒評。2001年通過雲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品種性狀表現

2.1 分櫱節位低、成穗率高
滇超1號秧齡50-55天移栽時單株帶櫱1.3個以上。大田栽秧叢數2.5—3.0萬叢/畝,比對照汕優63畝增0.5萬叢;最高莖櫱數達每畝30-35.9萬個,比對照汕優63畝減少2.5萬,單株平均莖櫱數比對照少1.8個,且其分櫱節位低;每畝有效穗20-23.0萬穗,比對照汕優63每畝增0.5—1.0萬穗;平均成穗率68.4%,比對照汕優63成穗率61.8%增6.6%。
2.2 高抗、多抗病蟲害
通過多年對滇超1號抗性試驗及示範種植結果表明,高抗稻瘟病、白葉枯病,抗稻曲病和紋枯病,抗蟲性、抗寒性顯著優於對照汕優63,在2002年賓川縣氣候對水稻生育有明顯冷害下,滇超1號平均畝產高達734.71千克,較對照汕優63畝增154.71千克,增26.6%。滇超1號抗病蟲害均優於對照汕優63,減少了用藥防治次數。但若偏施、晚施氮肥,苗長勢過旺或長期水淹灌條件下的田塊,微感紋枯病。
2.3 米優、粒大、結實率高
滇超1號谷穗著粒密稍稀,經品嘗結果米質口感較好。品質經雲南省農科院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2.2%,精米率70.3%,整精米率53.5%,直鏈澱粉含量11.06%,膠稠度34,糊化溫度6,粗蛋白含量10.25%。白米,半透明,米飯鬆軟,食味即具有雲南軟米的特點又具有雲南優良地方老品種玉溪大白谷的風味。穗粒數140—160粒粒左右,實粒數平均115—128粒,結實率達80%—82.14%,千粒重31.0克,比對照汕優63千粒重27.0克,增4.0克。
2.4 生育期適中,葉片功能期長,熟相好,適應性廣
滇超1號全生育期168天,比對照汕優63長4—6天,生育期適中,灌漿期長,葉色深綠,成熟時尚有2.7片綠葉、株型束集、緊湊,青絲亮桿,穗部穀粒金黃,熟相較好,易脫粒。適應于海拔1550米以下,年均溫17.0℃以上,秈稻區種植。

品種試驗示範結果

3.1 品種比較試驗結果
1996年滇超1號在賓川參加品種比較預備試驗(1996年材料編號為166號),在九個參試材料中滇超1號單產861.5千克,居第一位。生育期173天,最高莖櫱數29萬/畝,有效穗24.0萬穗/畝,成穗率93.79%,株高120厘米,穗總粒數154.2粒,穗實粒數126.9粒,結實率82.3%,千粒重29.4克,植株生長健壯,清秀,整齊,分櫱中等,成穗率高,成熟時青絲亮桿,穀粒金黃,高抗稻瘟病及白葉枯病,抗稻曲病顯著優於對照汕優63。
1997年參加品種比較試驗(1997年材料編號為1996年編號166號)結果:滇超1號單產921.66千克較對照汕優63畝增58.33千克,增6.75%,居九份材料第一位。生育期177天,最高莖櫱數33.4萬/畝,有效穗26.0萬/畝,成穗率77.8%,株高120cm,穗粒數174.6粒,穗實粒數128.7粒,結實率73.71%。株型束集,劍葉稍內卷、桿粗、桿壯,分櫱節位低,葉片功能期長,成熟時青絲亮桿,穀粒金黃,高抗稻瘟病及白葉枯病,抗稻曲病。
3.2多點試種
1997年滇超1號(材料編號為原號“SR64446-1”)在賓川縣1400—1510米海拔區七個點試種8.75畝。畝產量變幅為716.7—926.2千克,比對照汕優63畝產量變幅678.4—744.6千克,增幅為38.3—181.6千克,滇超1號平均畝產805.6千克比對照汕優63畝產741.6千克,平均畝增產64千克,增8.6%。試種結果滇超1號全生育期167—170天,株高106—109cm,穗總粒數158.8粒,穗實粒數119.6粒,千粒重31.4g,表現分櫱中等,株型束集,熟相好,高抗稻瘟病、白葉枯病。適於海拔1510米以下,年均溫17.0℃以上地區種植等特點。並初步總結出“一壯、二早、三足、四注重”的栽培技術在生產上示範。當年12月底正式定名為“滇超1號”(DS101)。
3.3擴大示範推廣
“滇超1號”1996—2003年在全省示範推廣35.78萬畝,平均單產704.43千克,較同地種植的“汕優63”畝增55.52千克,總增收稻穀1986.64萬千克。其中2001年—2003年全省示範推廣31.8萬畝;其中大理州示範推廣16.92萬畝,平均單產781.87千克,較對照“汕優63”畝增76.16千克,增收稻各1288.25萬千克;思茅、文山、保山、玉溪、臨滄、版納、德宏、紅河等地(州)示範推廣18.87萬畝,平均單產635千克,較同地種植的“汕優63”畝增37.02千克,增收稻穀698.4萬千克。
3.3.1 小面積示範
1998年滇超1號在大理州賓川、鶴慶等地總計試驗示範122.5畝,其中賓川試驗示範67畝,鶴慶示範55.5畝,連片種植32.6畝。玉溪地區的易門、新平、峨山試驗示範總計11.5畝,保山市試驗示範6畝,文山試驗示範8畝;版納試驗示範4畝;德宏試驗示範6畝。在賓川縣太和鄉菜官營村實收7.59畝,平均畝產841.8千克,比同時收穫的3.54畝汕優63的畝產增18千克,其中羅志剛戶種植的1.32畝滇超1號,獲得畝產941.4千克;鶴慶黃坪實收9.4畝,平均畝產834.6千克,比同時收穫的4.05畝汕優63畝產增41.77千克,文山農科所對種植的3畝滇超1號進行實收平均畝產624.6千克,比同期收穫的1.4畝桂朝2號的平均畝產增75千克。示範結果表明:滇超1號分櫱節位低,成穗率高,桿粗、桿硬、株型緊湊、葉片直立、根系發達,高抗、多抗病蟲害,粒大、結實率高、葉片功能期長等優點。
3.3.2 1999年示範及田間鑒評
1999年滇超1號在大理州的賓川、鶴慶試驗示範2317畝。示範結果表明,滇超1號株葉型優良,葉片直立,高抗稻瘟,籽粒長,熟色金黃,口感、米質較好,畝產量已超過大面積生產的雜交稻“汕優63”和“岡優12”等組合的產量水平。大理州經作所、鶴慶黃坪鄉農科站和鶴慶監獄對連片示範的“滇超1號”進行測產,平均畝產822.82千克。畝產變幅為774—928.7千克。1999年9月5日在雲南省政府、省農科院的支持下,邀請西南農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向仲懷教授,中國農業大學稻作研究室主任王象坤教授,南京農業大學水稻所丁倫友教授,國際水稻所中國辦事處主任湯聖祥博士,西南農業大學植保系主任趙志模等國內著名專家對鶴慶黃坪種植的“滇超1號”進行現場考察和田間鑒評。專家組認為 雲南省超級稻課題組對國際水稻所的新株型水稻(超級稻)進行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及利用研究,精心培育成功了適合雲南生態環境種植的“滇超1號”,其株型優良,葉片直立,高抗稻瘟病、白葉枯病、籽粒長、熟色金黃,產量高,最高畝產可達900千克以上,畝產量已接近或超過大面積生產的雜交稻“汕優63”和“岡優12”等組合產量水平。1999年9月12日雲南省監獄管理局農業處邀請有關專家對雲南省姜寅農場(鶴慶監獄)示範種植的滇超1號進行實產驗收2塊2.328畝,平均畝產913.67千克,其1.288畝田塊收穫濕谷1475.8千克,折淨率95.47%,含水量23.52%,畝產978.11千克。
3.3.3 示範面積不斷擴大
2000年滇超1號在大理州的賓川、鶴慶、南澗擴大示範11260畝,獲平均單產811.48千克,比對照畝增45.51千克,增幅6.1%;文山試驗示範1018.2畝,經對135畝以產量驗收,平均單產556.8千克,比對照畝增20.9千克,增3.89%;在玉溪的易門、元江、峨山等試驗示範964.5畝,單產幅度在618—765.4千克,比對照增25%以上;在臨滄的耿馬示範244.6畝,最高單產達466.9千克,產量較當地推廣品種高。在思茅地區試驗示範7236.2畝,經對42個點,143畝的測產驗收,平均單產436.5千克,比對照增16.5千克。示範結果表明:滇超1號穗粒數145—155粒,穗實粒數118—125粒,結實率80.6%—81.38%千粒重31克,株高110cm左右,高抗稻瘟病及白葉枯病,對稻曲病及紋枯病也只有在高肥力、管理不尚的田塊輕微發生。
滇超1號2001年至2003年全省示範推廣31.8萬畝,其中2001年8.0萬畝,2002年9.6萬畝,2003年14.2萬畝。在大理州以賓川、鶴慶為主的秈稻區示範15.7萬畝,畝產分別811.24千克、734.71千克、784.60千克比對照汕優63分別增59.81千克、154.37千克、21千克。特別是2002年在大理州秈稻區普遍受低溫危害條件下也獲得734.71千克的單產較對照汕優63畝增154.71千克,增26.67%,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在思茅、玉溪、保山、文山、臨滄、版納、德宏、楚雄、紅河等地示範16.1457萬畝,平均單產635.00千克,較對照畝增37.02千克,增6.2%。
3.4示範推廣效益顯著
1996年—2003年在全省示範推廣35.78萬畝,2001年至2003年示範推廣31.8萬畝。平均單產704.43千克,較同地區汕優63畝增收55.52千克,每畝節約籽種及農藥等生產費用30.00元。總增收稻穀1986.64萬千克,節約農藥生產費用1073.41萬元,新增純收益3614.17萬元。科技投資收益率1:32.32,推廣成效率39.76%,農民收益率1:5.09。
大理州試驗示範推廣16.92萬畝,平均單產781.87千克,較對照汕優63畝增76.16千克。總增收稻穀1288.63萬千克,節約生產費用507.60萬元,新增純收益2182.82萬元。科技投資收益率1:218.28,推廣成效率73.56%,農民收益率1:5.64;文山、保山、玉溪、版納、思茅等地示範推廣18.87萬畝,平均單產635千克,較對照汕優63畝增37.02千克。總增收稻穀698.4萬千克,節約籽種、農藥等生產費用565.4萬元,新增純收益1488.26萬元,科技投資收益率1:14.88,推廣成效率9.47%,農民收益率1:4.13。

主要栽培技術要點

經1996年-2003年的試驗、示範,結合滇超1號的特徵、特性,總結出“一壯、三早、三足、二注重”的高產栽培技術措施運用於生產。
4.1 “一壯”即培育帶櫱壯秧
結合滇超1號低位分櫱,單株莖櫱數少,成穗率高等特性,適量播種。播種量簿膜育秧每畝秧田控制在25千克以下,旱育秧每畝田控制在15千克左右;50天秧齡移栽,單株帶櫱1.5個以上,帶櫱率達80%以上。
4.2 “三早”為早育、早栽、早施分櫱肥
滇超1號最佳播種期3月5—15日,育春分秧;5月1—10日50天左右秧齡移栽,在移栽後4—6天畝施10千克尿素的肥量作分櫱肥,促進植株快長快發,提高有效分櫱。
4.3 “三足”為栽足基本苗、苗足曬田、施足底肥
按田塊土壤肥力高低,簿膜育秧畝栽2.5-3.5萬叢,即中上等肥力田塊畝栽2.5-3.0萬叢,基本苗10萬左右,中下等肥力田塊畝栽3.0-3.5萬叢,基本苗12萬畝左右;旱育秧畝栽2.0-2.5萬叢,基本苗7萬苗左右;栽足基本苗保證移栽後35天左右,每畝莖櫱數達35萬苗以上,苗足曬田;肥料的施用以“重施底肥,早施分櫱肥”為原則。在每畝施用2000千克有機肥的基礎上,把無機肥料總量的70%作為中層肥施用。
4.4 “二注重”為注重鉀肥的施用、注重防治螟蟲和老鼠
撥節孕穗期施用磷酸鉀10-15千克,結合硫酸二氫鉀的噴施,養根、保葉、壯籽。滇超1號高抗稻瘟病、白葉枯病,在病蟲害的防治上,抽穗期注意防治螟蟲及老鼠,適時早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