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白芷,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糙葉獨活Heracleum scabridum Franch.的根。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具有祛風發表,散寒燥濕之功效。常用於風寒感冒,頭痛,咳喘,鼻淵,脘腹冷痛,風寒濕痹,寒濕帶下,痛經,瘡瘍腫痛,風疹濕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滇白芷
- 別稱:白芷、香白芷、水白芷、山白芷、野當歸、雲南牛防風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傘形目
- 科:傘形科
- 屬:獨活屬
- 種:糙葉獨活
- 分布區域:四川、雲南等地
- 採收時間:7-10月
- 用量: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辛、苦,性溫。
歸經
歸肺、胃經。
功效
祛風發表,散寒燥濕。
主治
風寒感冒,頭痛,咳喘,鼻淵,脘腹冷痛,風寒濕痹,寒濕帶下,痛經,瘡瘍腫痛,風疹濕癢。
相關配伍
1、治四時感冒,風寒暑濕,頭疼發熱,乍寒乍熱,止陽明經頭痛:白芷一錢,香附一錢,蘇葉一錢,川芎一錢,黃芩一錢,石膏一錢(燒),防風一錢,甘草五分。引用生薑一片,水煎服。(《滇南本草》白芷散)
2、治婦人白帶漏下:白芷二錢(用頭不用梢),蒼朮二錢,川芎二錢,香附二錢,陳皮一錢,蓮須一錢,土茯苓二錢。引用糯米一撮,水煎點水酒服。服二三劑不效,加臭椿皮一錢,艾葉二錢(炒)。忌魚、羊、蛋、蒜、韭菜。治婦人年少,素無症候單有白帶症者,是濕熱下注,此方用之有效。婦人久病,白帶下注,是氣虛下陷,多成虛勞病症,用之不效,宜別選方。(《滇南本草》白芷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泡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敷;或煎湯洗。
使用注意
陰虛火旺者禁服。
採集加工
7-10月莖葉枯黃時採挖,去其莖葉,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糙葉獨活,又名野香芹、馬尿芹、豬錢草、白面風、大翻白葉、大馬芹。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全株被粗糙的細刺毛。根紡錘形,有香氣,下部分枝。莖圓柱形,中空,具縱溝紋,被白色刺毛,上部分枝。莖下部葉輪廓卵形至三角形,二回羽狀深裂,長5-20cm,寬5-7cm,裂片寬卵形至長橢圓形,長2.5-5cm,寬1.5-2cm,邊緣具不等的齒牙,表面綠色,粗糙而細皺,背面淺綠色,兩面均被刺毛,以背面較多;莖上部葉與莖下部形狀相似,基部有闊葉鞘,密被灰白色刺毛。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總傘梗長14-18cm;總苞片缺或1-3,線狀披針形,傘輻13-17,有粗毛,小總苞片4-5,線形;小傘形花序有花30餘朵;萼齒短,線狀三角形;花瓣白色,二型,外圍者為輻射瓣;雄蕊5,與花瓣互生,花絲粗而彎曲;花柱基圓錐形,花柱2,較短,叉開。分生果倒卵形或卵形,長7-8mm,寬5-6mm,光滑,每棱槽有油管1,棒形,長度為分生果長度的1/2或超過,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5-6,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0m以上的高山灌林下、草叢中。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
性狀鑑別
根呈長圓錐形或紡錘形,直徑0.2-1.5cm,分枝或不分枝,下部細。外表棕黃色,多深縱紋,時有支根痕,上部有環紋。質脆。斷麵皮部類白色,散有棕色油點及裂隙,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淡黃色,占全徑1/3。商品多已切成約1cm以下的厚片。氣芳香,味辣而苦。
藥理作用
1、鎮痛作用。
2、對平滑肌作用。
3、平喘作用。
4、抗炎作用。
相關論述
《滇南本草》:“以辛入肺,止陽明頭痛之寒邪,四時發熱,祛皮膚遊走之風。止胃冷腹痛、寒痛,除風濕燥癢頑痹。攻瘡癰,排膿定痛。治婦人漏下,白帶,散經,周身寒濕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