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韓之役,戰國末秦統一中國的戰役之一。戰國後期,秦國在遠交近攻的策略指導下,頻頻向三晉地區發動攻勢。自秦王政即位以後,秦陸續攻占魏的蒲陽、朝歌、衍以及趙的宜安、平陽、狼孟、閼與等地,韓國也在與秦國的戰爭中失去10餘座城邑。為緩解秦的攻勢,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韓派人遊說秦國興修水利,以消耗秦國的國力,結果,鄭國渠修成以後,秦國逾益富強。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秦復又出兵攻韓,韓被迫派韓非出使秦國,不久,韓非死於秦。兩年以後,迫於秦國向三晉地區的攻勢,韓國把南陽一帶獻給秦國,至此,韓的國土已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