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星者(Star Destroyer)是星球大戰電影中令人印像深刻的船艦,首次出現在星球大戰第四部曲中,是帝國艦隊代表艦,21世紀新拍的前傳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中也有出現。滅星者已經成為星戰電影的代表物之一,在電玩、書籍、漫畫、玩具模型中廣泛出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滅星者
- 外文名:Star Destroyer
- 所屬:《星球大戰》
- 類型:帝國艦隊代表艦
無畏級,扮演角色,其他型號,
無畏級
在星際大戰中首次出現的滅星者是屬皇帝級,而且該級最常出現於原本的三部曲。雖然該艦在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1977)里出現,“滅星者”這術語一直到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1980)才在電影對話里提到 。
在原本星際大戰電影劇本手稿里,術語“滅星者”指的是飛過雙人戰鬥機的人 — 後來手稿它成為銀河帝國制式戰機。該計畫在電影裡描述改成大型船艦;工業光魔特效公司於是為曙光乍現建立了座91厘米拍攝模型。其後更為帝國大反擊建立了座259厘米的模型,配備了內部光源讓它外觀更具說服力。
皇帝級滅星者於Kuat造船塢建造,並且於帝國海軍里占有一突出的地位,它以容納上限25,000艘船隻標誌帝國軍事力量。如同先前的勝利級與 Venator 級,皇帝級滅星者以它的超大噸位與壓倒性火力最為人所知;單一滅星者級足夠壓制大部分星艦或者摧毀敵方星球,並且它的出現常用來震懾抗軍勢力。皇帝級滅星者長1,600米,配備渦輪雷射、離子炮、以及牽引光束投射器。它也搭載了72台鈦戰機、大量的地面軍事力量(包括帝國暴風士兵、AT-AT、AT-ST、與AT-PT),這些地面軍事力量是事先大量製造作為快速部署到星球表面以及各種登入艦的支援。
在戲劇性的安達月亮之戰,叛軍捕獲許多艘帝王級船艦並加入她們自己的編制。隨著叛軍轉變致新共和並漸漸的繳獲帝國銀河系的殘餘部分,它採購了更具威力的船艦,以及種種必要的附屬船塢與設施。雖然新共和最終升級它的艦隊到新的船艦類型,帝王級滅星者保留至New Jedi Order紀元,並在Yuuzhan Vong戰爭里使用。
類似於皇帝級滅星者,有一種更大的無畏級(也稱超級滅星者)比皇帝級大很多,首次出現在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無畏級有許多變種出現在兩部星戰電影和各種遊戲中,Kevin J. Anderson的小說Darksaber提到“無畏級比皇帝級大20倍”然而實際電影中的道具約282厘米長而已。
扮演角色
無畏級“Executor”號是帝國大反擊中黑武士的旗艦,也是後來絕地大反攻里Endor戰役中的帝國指揮部,一開始的艦長是Michael Sheard後來隨劇情推演移交給Admiral Piett該艦也一直存續到絕地大反攻的劇情,後來一架Arvel Crynyd駕駛的A戰機撞入該艦的艦橋,使戰艦失控掉入死星的引力圈,最後撞毀於死星上。
必須辨認的一點是,Executor有時也稱為Executor級,但它事實上是第一艘無畏級,並無所謂Executor級,有一則小說中的故事提到“無畏”級的名稱由來是為了掩飾帝國參議院的恐懼,於是從此變成級名。有一則1984年的原始敘述在“星戰宇宙觀導覽”一書中,無畏級是八公里長,但是近年的書籍和官方說法都是19公里長。無畏級和皇帝級都是在Kuat造船塢建造。
另一無畏級Lusankya號是Executor姊妹艦,在星戰小說中描述該艦是秘密建造白卜庭殺了所有知道該艦的平民,在Michael Stackpole寫的小說“x-戰機”中Lusankya先是作為Ysanne Isard的私人監獄後來作為Isard在Thyferra星球時期的主力支援艦。後來該艦被共和國反抗軍捕獲使用,在Aaron Allston的小說“敵軍戰線”里毀於對抗Yuuzhan Vong的戰爭。
無畏級Knight Hammer號出現在小說“黑暗賽博”里,該艦被裝上匿蹤裝甲讓敵軍無法偵測。
Eclipse號則是最新出現的無畏級,在漫畫“黑暗帝國”中是白卜庭的旗艦,也在電玩“帝國戰爭”和“帝國戰爭2-叛亂軍團”出現。根據原書描述,Eclipse是所有建造過最強大的無畏級,配備超硬裝甲和無法攻破的護盾使它能直接撞沉共和國的Mon Calamari巡洋艦,還有牽引光束能防止敵軍逃入超空間,上千座雷射炮塔、脈衝炮塔和死星同級的超級主炮,使它能獨立對抗整支艦隊而存活下來。然而最後Luke 和 Leia結合了他們的原力使白卜庭的原力風暴失控該艦還是從內向外爆破而被毀。後來Eclipse II號作為白卜庭旗艦直到漫畫“帝國末日”中才被毀。另有一種精簡版的Eclipse稱為元首級,也出現在同一個漫畫的世界觀。
其他型號
勝利級滅星者最早出現1979年Brian Daley的小說“韓索羅的復仇”之後廣泛的出現在小說和電玩遊戲。在星戰宇宙觀的設計中,勝利級約900米長,相對於皇帝級只有比較少的貨艙和武器。
Venator級是共和國用的攻擊巡洋艦,出現在西斯大帝的復仇一片中,該艦在宇宙觀中是擔任過渡性角色,從原本二部曲中的Acclamator級運輸艦發展到正傳中的皇帝級滅星者,讓觀眾可以看到發展過程(Acclamator級→Venator級→皇帝級)該艦出現時是灰紅雙色塗裝,當電影結束時演變成灰白雙色;表示逐漸接近皇帝級的外觀。所有共和國反抗軍的滅星者都被改名成共和級、銀河級、防禦級等,原著小說中表示這些變更是新共和國的一部分計畫。
還存在其他拼裝型、較差的滅星者,在西斯大帝復仇的DVD慕後特集訪問中;喬治盧卡斯把影片開頭時出現像雪茄型的那台獨立級巡洋艦稱為滅星者。Troy Denning的“黑暗巢穴三部曲”中有兩種滅星者分別為銀河聯邦Chiss Ascendancy和Admiral Ackbar所用,
在小說“西斯十字軍的復仇”里有一種Tector級滅星者,盧卡斯也認可該艦存在於絕地大反攻的世界觀
“星際大戰:銀河遺產”漫畫中有一種Pellaeon級滅星者,後來取名為Gilad Pellaeon號
銀河帝國滅星者級戰艦 :
型號 皇帝級、勝利級、無畏級
Venator級、Pellaeon級、Tector級
類別 主力戰艦
長度 1,600 米
外殼 鐵磁體陶瓷外殼
武器裝備 雷射炮
離子炮
牽引光束
護盾 折射護盾產生器
超空間引擎 3.6x1024瓦 人造太陽能反應器(核融合)
所屬立場 銀河帝國
新共和國
載貨量 6個鈦戰機營(72架)
2個Lambda級 太空梭
首次出現 星際大戰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