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麥119

滄麥119

滄麥119是滄州市農林科學院以8341699為母本、以CA8694為父本有性雜交,歷經16年經水旱兩圃平行交替選擇法培育而成的小麥品種。

滄麥119幼苗半匍匐,株型較鬆散,株高73.9厘米,莖稈韌性好,抗倒能力較強,分櫱力較強,穗紡錘形,長芒,白粒,硬質,籽粒較飽滿。平均穗粒數29個,千粒重43.8克,容重787.8克。蛋白質15.34%,濕麵筋33.4%,吸水率64.2%。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鑑定:該品種高抗小麥條鏽病小麥葉鏽病小麥紋枯病,對小麥白粉病接近免疫。經河北遵化試驗站鑑定抗寒性較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滄麥119
  • 審定編號:冀審麥2005012號
  • 作物名稱:小麥
  • 選育單位:滄州市農林科學院
  • 品種來源:8341699(母本)×CA8694(父本)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滄麥119母本8341699引自山東農業科學研究院作物所,該品種產量潛力大,分櫱能力強,豐產性好,穗較大,抗病性突出,葉片質量好,落黃好,植株較矮,抗倒伏;父本CA8694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育成的抗旱節水品種。該品種在滄州進行旱鹼地品種篩選試驗,抗旱、耐鹽鹼性突出,表現葉片功能期長,落黃好,並在旱鹼地有一定的種植面積,具有廣泛的品種適應性。
1989年配製雜交組合,後代經水旱兩圃平行交替選擇培育,經6個世代的單株選擇,1995年進行混收,系圃號為89(170)-3-7-3-2,1996年進入產比試驗,代號為97-131。1997~1999年加強穗行整理,2000年選出97-131-8,2002年進入產比試驗,2003年進入大區試驗。2004~2005年通過冀中北水地、優質組區域試驗及生產試驗。2005年9月通過河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冀審麥2005012號;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申請號20050502.5。

特徵特性

  • 農藝特徵:滄麥119幼苗半匍匐,株型較鬆散,株高73.9厘米,莖稈韌性好,抗倒能力較強,分櫱力較強,穗紡錘形,長芒,白粒,硬質,籽粒較飽滿。平均穗粒數29個,千粒重43.8克,容重787.8克。
  • 抗性:該品種連續兩年區試產量居第2位,生產試驗表現出較高的產量潛力居第1位。且靜態穩定性好,均值相對較高,屬豐產穩定性品種。2005年河北省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鑑定結果小麥條鏽病2級,小麥葉鏽病3級,小麥白粉病1級,對小麥葉枯病具有較強的抗性。
  • 品質:據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品質檢測中心檢測結果:子粒蛋白質15.34%,沉降值20.3毫升,濕麵筋33.4%,吸水率64.2%,形成時間2.4分鐘,穩定時間2.2分鐘。

產量表現

2003年參加滄州市農科院新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量500.2千克,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12.01%;新品種大區對比試驗,平均441.7千克,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8.9%。2004年參加冀中北水地、優質組區試。6點匯總增產幅度1.2%~12.72%,平均畝產量468.37千克,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1.33%,居11個參試品種的第2位。2005年7點匯總,6點增產幅度0.92%~8.98%,平均畝產量453.34千克,比對照增產4.1%,差異顯著,居9個參試品種第2位。同年生產試驗中6點增產幅度5.5%~17.9%,平均畝產量488.4千克,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9.6%,居3個參試品種第1位。

適種區域

滄麥119適宜在河北省中北部冬麥區種植,建議在中高水肥條件下種植。

栽培技術

  • 造足底墒:播前2米土體內貯水量要達到田間持水量的90%,保證小麥正常發育對水分的要求。
  • 施足底肥:畝施有機肥1.5~2立方米,中等和中上等肥力土壤畝施磷酸二銨15千克,尿素15千克,產量目標在500千克以上的,底肥加施硫酸鉀10千克、硫酸鋅1千克。
  • 適當晚播,增加播量:滄麥119的適播期為10月5日,每畝播種量為10~12.5千克,確保每畝20萬基本苗。每晚播一天,增加播量0.5千克。到10月20日播種的每畝基本苗最多不超過45萬。採用機播,保證播種質量,以達到苗全、苗勻、苗壯的目的。
  • 澆好關鍵水:充分發揮關鍵水的資源效益和技術效益。春澆一次水,從起身期到孕穗期均可。春澆二次水,第一水在返青到拔節期,第二水在孕穗到開花期。結合澆水可畝施尿素15~20千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