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縣獅子舞

滄縣獅子舞

滄縣獅子舞是一種古老的傳統舞蹈。歷史典籍記載,滄縣獅子舞最早起源於漢朝,明朝時已廣泛流傳。滄州獅子舞以同樂會形式存在,早期多在廟會和春節民間花會時活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滄縣各鄉鎮村村同樂會都有舞獅活動,隨著社會的變革,現在多數已滅絕,僅剩黃浦鄉北張、劉吉、紙房頭鄉南小營等有數幾支獅子隊仍在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滄縣獅子舞
  • 分類:“文獅”和“武獅”
  • 武獅特點:鼓點火爆、熱烈
  • 文獅特點:鼓點威武豪壯
風格特色,歷史,

風格特色

滄縣獅子舞分為“文獅”和“武獅”兩類。早期稱為獅子的多為“文獅”,以興濟為代表,鼓點威武豪壯,有動有靜,有緊有慢,動作多是動物本身的動作模擬,隨著鼓點的變化而變化。“武獅”、歡快。由“文獅”發展而來,後來獅子舞便揉進武術、雜技中的動作,如高台翻滾、水中望月、巧走立繩、荷花怒放等。

歷史

“武獅”以黃遞鋪鄉北張為代表,歷史近 600 年。滄縣現存的幾個獅子舞隊多由北張傳承而來。目前被稱為“北獅王”的滄縣劉吉舞獅隊即由北張傳承而來。打擊樂對舞獅起著引導作用,舞獅人根據鼓點的變化而表演,動作隨節奏的不同而變化,打鼓者根據當時演出環境、觀眾需求而變化節奏。 近幾年來,在各級領導支持下,滄縣文化工作者致力於滄縣獅子舞的保護、搶救工作,以舊州“龍獅基地”為依託,重點抓好劉吉舞獅隊的發展工作,繼而帶動全縣的舞獅活動。現在劉吉舞獅隊的活動範圍不斷擴大,除參加企事業慶典外,還參加多種類型的比賽大型文化活動。自 1997 年以來,劉吉舞獅隊多次參加各項大型活動,如“建國五十周年的慶典活動”、“進京為十六大演出”等, 2002 年 12 樂劉吉舞獅隊參加全國第十屆群星獎舞蹈比賽榮獲金獎,之後在省、市、縣領導關懷下獲得了一系列榮譽,並且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近百年前曾經在滄縣鄉村風靡一時的獅子舞,現在正遭遇滅絕的境地,挖掘、保護、搶救、傳承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對弘揚傳統民間文化,將產生重要促進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