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意見

滄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渤海新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
為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抓住機遇、提升發展水平,將滄州市建設成畜牧大市、強市,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目標,經市政府同意,現就進一步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關於農業農村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緊緊抓住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建設“一帶一路”、“環渤海經濟圈”等重大戰略機遇,以富民強市為目標,立足滄州畜牧業發展實際和資源優勢,大力實施滄州畜牧業“航母集群”戰略(即:引進培育畜牧龍頭企業,著力發展“企業+農戶”現代畜牧業模式,打造畜牧龍頭帶隊的發展集群),以現代畜牧園區建設為平台,以生豬、奶牛、肉雞、肉鴨、蛋雞、特種養殖等滄州優勢特色畜牧產業為重點,深化畜牧業供給側改革,以物聯網、人工控制環境、“網際網路+”等“智慧養殖”為突破口,以種養結合、適度規模、集約高效為主要模式,以生態循環、健康綠色養殖為手段,大力發展畜牧業鏈條經濟,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畜牧業經濟對農業農村發展的帶動能力。到2020年,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全市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力爭達到28%,肉類、禽蛋、奶類總產量分別達到55萬噸、35萬噸和15萬噸。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顯著提高,畜禽發病死亡率下降1個百分點以上。全市推廣牧草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升,畜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畜產品加工產值與畜牧業產值之比達到2.2:1,成為食品工業支柱產業。畜牧業從業者收入不低於外出務工農民人均收入,適度規模以上養殖場場主收入達到外出務工農民收入的2-3倍。基本建成布局區域化、養殖規模化、生產標準化、裝備智慧型化、環境清潔化、經營產業化、管理信息化、服務社會化的現代畜牧業生產體系,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二、深入推進畜牧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一)最佳化區域布局。根據區域資源稟賦及環境承載能力,科學確定畜禽規模總量,淘劣扶優,實現優質畜禽養殖與環境容量相匹配。建設中部種養循環豬禽產業聚集區、東北部生態草食畜牧業聚集區、西部特色畜牧業產業聚集區。具體發展以鹽山、南皮、獻縣、東光、滄縣、黃驊等縣為重點區域建設生豬產業帶;以孟村為重點建設東部肉雞產業帶;以泊頭、滄縣、青縣、獻縣、肅寧等縣為重點區域建設中部蛋雞產業帶;以獻縣為重點區域的西部肉鴨產業帶。以黃驊、海興等東部縣市為重點發展肉牛優勢產業;以青縣、中捷產業園區為重點發展奶牛優勢產業;以孟村、河間、青縣、滄縣、黃驊、獻縣等少數民族縣、鄉(鎮)為重點發展肉羊屠宰、加工產業;以肅寧縣為重點發展皮毛動物特色產業。
(二)調整產業結構。努力增加名特優新畜產品,大力提高名特優品牌畜產品生產能力,最佳化品種結構,堅持多樣化發展,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穩定發展生豬、蛋雞和肉雞,大力發展奶牛,擴大肉牛、肉羊養殖。提高牛羊禽肉供給比重,提升冷鮮分割和加工產品上市比重;大力發展品牌蛋、功能蛋、蛋品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重點扶持壯大畜牧產業龍頭養殖和深加工企業,到2020年高端畜產品供給占30%以上。
(三)發展規模養殖。著力推進生產要素聚集和最佳化,實現分散養殖向標準化、規模化養殖轉變,提高生產水平和效益。對奶牛存欄300頭以上、生豬年出欄3000頭以上、蛋雞存欄10000隻以上、肉牛年出欄300頭以上、肉羊年出欄1000頭以上、肉雞年出欄50000隻以上的規模養殖場,給予重點支持。到2020年全市創建100個畜禽規模養殖標準化示範場(區),規模化養殖比例達到85%以上;爭取創建畜牧業重點縣5個,省級現代畜牧產業聚集區5個,產值占全市畜牧業產值50%以上。積極為現代畜牧產業聚集區爭取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支持政策。
三、做大做強畜產品加工業
(一)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大對省級和國家級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支持力度,積極培育畜產品精深加工領軍企業。對新建、擴建投資5000萬元以上畜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優先安排用地指標。對帶動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的畜產品加工項目,按照有關政策給予補貼、專項補助或採取股權投入方式進行支持。
(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支持龍頭企業建設穩定的養殖基地,引導養殖戶自願以土地、生產資料、養殖畜禽等入股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著力發展一批新型畜牧合作組織,完善功能定位,健全運行機制,提高輻射帶動能力。以完善奶業利益聯結長效機制為重點,促進產加銷緊密銜接,提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增加農民收入。
(三)積極創建知名品牌。引導龍頭企業增強主體意識、質量意識和創新意識,著眼國內一流、國際先進,調整產品結構,開拓高端市場,強力打造知名品牌。搞好產品策劃,加大宣傳推介力度,重點扶持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高、市場潛力大的產品,著力提升品牌知名度。鼓勵企業開發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加強品牌保護。對在創建知名品牌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的畜牧業企業,按照有關政策給予適當獎勵。
(四)探索新型行銷模式。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生產全過程展示”行銷,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提高產品可追溯性。對銷售額巨大、帶動畜產品生產作用明顯的電子商務平台按有關政策給予適當獎勵。
四、加大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力度
(一)強化畜禽良種繁育。全面實施畜禽遺傳改良計畫,完善配種網路,加強場際遺傳交流,打造京津冀畜禽種業協同創新共同體,積極建設國家核心育種場。加快畜禽原種場和擴繁場建設,構建原種場、擴繁場、商品場相配套的良種繁育體系。支持種畜禽生產性能測定,擴大良種畜禽遺傳效應。加強渤海驢(德州驢)、小尾寒羊等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積極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地方品種雜交生產模式。
(二)健全基層技術推廣體系。加強技術推廣機構支撐能力建設,充分發揮國家和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奶牛、生豬、蛋雞、草業創新團隊示範帶動作用。抓好在職繼續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積極推廣畜禽養殖管理雲平台數位化管理技術,重點推廣智慧畜牧、環境控制、高產繁育、數位化管理、種養結合等先進適用技術,全面提升畜禽生產技術水平。
(三)壯大飼料獸藥產業。大力發展安全高效、無殘留、無污染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新產品,鼓勵飼料和獸藥生產企業實施資源重組,走集團化、規模化道路。積極吸引外埠飼料企業到我市投資發展。到2020年,培育年產50萬噸以上的大型飼料企業(集團)2家,年產10萬噸以上飼料企業5家以上。嚴格獸藥生產企業審批,提高獸藥GMP建設水平。加強獸藥GSP建設,規範獸藥經營行為。
五、抓好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綜合利用
(一)綜合治理畜禽污染。依法劃定畜禽禁養區、限養區。落實規模畜禽養殖場主體責任,新建、改擴建畜禽養殖場實施雨污分離,糞污處理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運。現有規模養殖場要配套建設貯存、處理和利用設施。探索建立散養密集區畜禽糞便污水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機制和模式。吸引社會資本開展區域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探索建立統一收集、集中處理、養治分離的第三方治理模式,提高專業化智力水平和效果。到2019年底,全市畜禽規模養殖場(區)設施配建率達到100%。
(二)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積極開展畜禽養殖環境承載能力監測評價。將畜禽規模養殖場與種植業緊密結合,推動農牧林(果)、農牧漁、農牧蔬(瓜)生態循環。實施畜牧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開發能源化、肥料化糞污利用途徑。到2019年底,全市規模養殖場(區)廢棄物全部進行妥善處置,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到2020年,創建省級及以上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1-3個;建成資源集中化利用示範企業3-5個。
(三)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按照“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分類建設、市場運作、財政補助、保險聯動”原則,加快建設覆蓋飼養、屠宰、經營、運輸等環節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改進育肥豬等畜禽養殖保險條款,完善畜禽養殖保險與無害化處理聯動機制,建立保險查勘與病死畜禽清收相結合制度。到2018年,實現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全覆蓋。
六、落實動物疫病防控綜合措施
(一)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落實動物防疫工作責任制,加強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儀器設備更新維護機制。強化動物防疫條件審查,加強養殖、移動和屠宰等環節監管,實施動物疫病風險評估和分級管理。完善市、縣、鄉三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強化鄉鎮動物防疫隊伍建設,縣級長期(6個月以上)派駐鄉(鎮)的動物防疫分站或動物衛生監督分所正式工作人員,給予鄉鎮工作補貼。按政策落實機構、人員編制和防疫工作補貼經費,穩定基層防疫隊伍。創新基層獸醫隊伍管理,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引導社會資源有序參與動物疫病防治。定期開展動物疫情監測,及時發現和撲滅疫情。積極推進京津冀動物疫病聯防聯控,建設京津冀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到2020年,市、縣兩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獸醫實驗室分別達到生物安全二級和一級水平,生豬、家禽、牛、羊疫病發病率分別下降到5%、6%、4%和3%以下。
(二)加強人畜共患病和種畜禽垂直傳播疫病防控。健全農業與衛生部門動物疫病信息溝通和聯防聯控機制,合理開展布病、狂犬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淨化奶牛布病,強化羊布病、狂犬病防控措施。加強職業衛生保護,降低從業人員人畜共患病感染風險。引導和督促種畜禽養殖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從源頭控制動物疫病發生和傳播。
七、強化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一)健全監管網路。完善市、縣畜產品、投入品、種畜禽監督管理和檢驗檢測網路,對畜禽良種、飼料獸藥、畜禽屠宰、加工流通、質量安全等實行全程監管。增加市級檢測中心高精尖設備,培養高層次檢測人員,加強風險預警監測。重點建設市級畜產品檢驗監測中心,承擔全市安全監測和預警預測工作。提升縣級日常監測、定期抽測、突擊檢測能力。
(二)推進綜合執法。整合市、縣(鄉)畜牧獸醫相關執法機構和職能,承擔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畜禽屠宰、獸藥、飼料等執法工作。配備必要車輛設備,完善快速執法系統,提高執法反應能力。健全跨區域信息通報、案件查處移交等工作機制。嚴格追溯和查處有問題的畜產品及投入品,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深化京津冀執法合作,健全區域互查、檢打聯動、案件協辦等制度,提高聯合執法水平。
(三)實施信息化管理。參照省平台,啟動建設市級畜牧業大數據平台建設,將市內涉牧機構和單位的監管服務、技術支撐、生產流通等信息,全部納入畜牧獸醫綜合管理系統中央資料庫。完善動物衛生信息化平台和動物檢疫電子出證系統、移動快速執法系統、動物衛生監督快速反應指揮系統,探索建設重點監管場所視頻監控系統,提高動物衛生監督信息化水平和快速反應能力。到2020年,行政管理、行政審批、應急指揮、綜合執法、為民服務等基本實現網上辦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辦事效率。
八、加強飼草料業發展和飼料開發利用
加快飼草料產業發展。以“糧改飼”試點為引領,養畜種草,擴大發展優質人工牧草和飼料作物種植面積,積極打造萬畝示範區、千畝示範片,增加優質牧草供應總量,滿足畜牧業需求。積極推廣種養結合產業模式,鼓勵養殖企業建設自有飼草料基地,培育一批種養結合、草畜配套的家庭牧場、草牧業專業合作組織和企業。推廣青貯、微貯等農作物秸稈飼料化處理技術,提高秸稈飼料利用率。支持東部沿海鹽鹼地區發展優質牧草。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有關部門要切實落實責任,建立相應工作機制,明確職責分工和要求,統籌協調解決現代畜牧業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和環保部門要編制現代畜牧業發展規劃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認真組織實施。
(二)加大支持力度。繼續支持畜禽良繁、動物疫病防控、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飼料獸藥保障四大體系和奶業建設。整合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推廣服務財政補助等資金,加大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和省級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建設支持力度。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原則,依據政策要求,整合農牧局新能源建設等項目資金,利用農業開發、農業政策保險、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產業振興或戰略性新興產業、環境治理等資金,加大對畜牧生產與加工、良種繁育、疫病防控、飼料獸藥安全的投入,穩定和保護畜牧業生產能力。積極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企業上市融資,拓寬融資渠道。對上市的畜牧企業,按照有關政策給予相應獎勵。
(三)強化信貸保險支持。金融機構要拓寬貸款抵(質)押範圍,按照畜牧生產規律調整貸款條件和規模,推廣畜禽養殖保險保單抵押和奶款抵押貸款融資。充分利用現有農業信貸擔保資源,加快發展畜牧信貸保險。支持其他融資性擔保機構畜牧生產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擔保服務。保險部門要增加畜禽養殖保險種類,適時開展生鮮乳價格政策保險,擴大育肥豬保險覆蓋面,力爭到2018年全市實現生豬、奶牛保險全覆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