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0年12月,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完成京滬高速鐵路線路方案構想報告。
2006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126次常務會議批准京滬高速鐵路立項。
2007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批准京滬高速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7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成立京滬高速鐵路建設領導小組,線路途徑滁州並設立滁州站。
2009年9月,滁州站正式開工建設。
2011年7月1日,滁州站正式通車運營。
2015年4月,滁州站候車室改造小組成立。
2017年3月,滁州經開區召開滁州站改造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設計檔案審查會。
建築規模
建築設計
滁州站總體外觀上以中間高,兩邊低的波浪型作為總體設計思路;旨在把這種形狀看成連綿起伏的山峰的濃縮,也是把醉翁亭的形狀進行的藝術的變形。在立面上用12組高大的混凝土柱將整個屋頂托起,再用“V”字形配合樓層梁,把整個建築緊密聯繫在一起,以通透的玻璃幕牆作背襯,利用這種虛與實的對比的設計手法使建築看起來更加挺拔俊美。同時這種立面上的構架也是構想的鐵路橋的感覺 ,富有動感的屋頂線條和高大挺拔的混凝土柱 ,既符合"環滁皆山也”的地域特點,又與琅琊山景區形成呼應,既有鐵路建築的功能特點,又能與醉翁亭形成對景,一座現代中不失傳統,趣味中透露出文化的建築外形就顯現出來了。
截至2011年7月,滁州站總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站房形式為線側下式,主體為1層,兩側局部為2層,建築主體高度17.5米,總長117米,總寬32.4米。其中,進站廳及候車廳面積為1315.5平方米,售票廳面積201.3平方米,售票室及售票用房134.3平方米,出站廳221.9平方米。
整體布局
滁州站一層從左到右主要設計了出站廳,售票廳、軟席、貴賓候車室、母子軍人候車室、廣廳和北方候車室;二層從廣廳的樓梯上去,左邊是臨時候車室,右邊是南方候車室,中間是中廳與觀景迴廊,臨時候車室上層是車站辦公區。
滁州站售票廳設在廣廳左邊,旅客買過票透過連廊到達廣廳,通過廣廳的功能指示,找到自己需要去的候車室;在售票廳的右側設計了專用的貴賓通道 。
滁州站母子軍人候車室在廣廳左邊,是軟席、貴賓候車室、母子軍人候車室,而且全部設計了專門的進站通道,避免了人流高峰時對母親和孩子造成傷害或難以上車的狀況。
滁州站北方候車室在廣廳的右側,它是和廣廳連在 一起的,這樣既顯得通透,也顯得寬敞,是現在鐵路旅 客車站發展的趨勢,一、二樓的交通通過廣廳聯繫在 一起。
滁州站南方候車室在二樓右側,與北方候車室不同的是 ,它有觀景迴廊與之相連 。
本層為社會停車場和計程車上下客點和軌道站場,並留有足夠空間,方便火車、輕軌、長途汽車、公車、計程車、社會車輛等各種交通方式有機換乘。
本層為架空廣場,以人行活動為主,規劃設定足夠的垂直通道與地面一層聯繫;二層廣場向北經洪武路以高架形式連線對面的商業中心。
本層為車站辦公區。
站台線路
截至2011年7月,滁州站站台規模為4台6線;四個站台,六條鐵軌;途徑的線路為京滬高速鐵路;滁州站設中間站台2座,寬12米、長為450米,正線2條,到發線4條;其中1號線和2號線分別為上、下正線,3、4、5、6號線為到發線,可辦理上下行旅客列車到發業務;為結合車站進、出站流線模式,站區內分別設進、出站地道各1座,規格均為8米寬、56米長。
運營情況
客運流量
截至2010年10月1日,滁州站當天累計傳送旅客7182人。
截至2011年1月,滁州站傳送旅客約16.5萬人。
截至2012年1月,滁州站累計傳送旅客32萬餘人。
便民設施
截至2011年5月,滁州站的公安制證口(位於售票大廳北側的民警值班室內)已面向旅客正式啟用。
交通換乘
公交路線
截至2011年5月,滁州站設定4條公交站線。
路線 | 始發站 | 終點站 | 首末班車時間 |
| 滁州站 | 滁州北站 | 06:20-20:30 |
| 滁州站 | 滁州北站 | 06:05-22:24 |
| 滁州北站 | 全椒高鐵站 | 06:00-19:00 |
| 滁寧換乘中心 | 政務中心 | 06:10-19:00 |
參考材料: | | | |
長途汽車
截至2011年5月,滁州站站前廣場東側為長途客運總站。
出租汽車
截至2011年5月,滁州站站前廣場地面一層為計程車上下客點。
價值意義
滁州站是京滬高速鐵路在長江北岸所設的第一個高鐵站且當地的區位優勢十分重要,該站又被稱為“江北第一站”。(《滁州新聞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