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溶菌現象
溶菌現象指由於噬菌體在細菌細胞內增殖,形成溶解細菌細胞壁的酶,這種酶可使細菌細胞裂解,此現象亦稱為溶菌作用。表現 由細菌所免疫的動物體液中存在的抗體,在補體存在下破壞相應細菌菌體的現象稱為溶菌作用。1894年R.F.J.Pfeiffer...
- 溶菌作用
1894年R.F.J.Pfeiffer發現,如果在經痢疾菌免疫的豚鼠腹腔內注射痢疾菌,則該細菌發生特異的裂解,並已將這種作用用於細菌鑑定中(Pfeiffer現象或Pfeiffer溶菌現象)。如加入健康動物的新鮮血清作為補體,則溶菌現象也可在試管中發生。 由於噬菌...
- 普法伊非爾[溶菌]現象
普法伊非爾[溶菌]現象 普法伊非爾[溶菌]現象(pfeiffer phenomenon)是2012年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定義 由特異抗體和補體引起的霍亂弧菌快速裂解的現象。出處 《微生物學名詞》 (第二版)
- 過早溶菌現象
溶菌生產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過早溶菌現象。這種現象可以出現在發酵的任何階段。有時延滯期延長,取樣鏡檢,不見菌體。在對數期菌體突然消失比較常見,粘度下降,pH值突然上升,發酵熱消失;如不進行調整,將不會有新菌出現或者新菌出現後...
- 溶菌反應
溶菌反應只在某些細菌中出現(如霍亂弧菌)。套用溶血反應是補體結合反應中不可少的因素。溶血反應是由於抗原(紅血球)和抗體(溶血素)進行特異性的結合,並吸著了補體,而使紅血球在補體的作用下被溶解,於是產生了溶血現象。試驗 材...
- 溶菌周期
1 溶菌現象 2 溶源作用 3 兩種周期的關係 噬菌體分為毒性噬菌體(virulent phage)和溫和噬菌體(temperate phage) [1]。 溶菌現象 編輯 毒性噬菌體感染敏感菌後可出現溶菌現象,如果細菌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繁殖成半透明的菌懸液,感...
- 亞歷山大·弗萊明
1921年,患重感冒的弗萊明堅持工作,在一培養基中發現溶菌現象,細究之下原來是鼻涕所致,由此發現了溶菌酶。1928年7月下旬,弗萊明將眾多培養基未經清洗就摞在一起,放在試驗台陽光照不到的位置,就去休假了。9月1日,在工作22年後...
- 經典免疫學時期
19世紀末,繼抗毒素之後,又限快發現了免疫溶菌現象。Pfeiffer(1894)用新鮮免疫血清在豚鼠體內觀察到對霍亂弧菌的溶菌現象。Bordet發現如將新鮮免疫血清加熱60℃30分鐘可喪失溶能力。他認為在新鮮免疫血清記憶體在二種不同物質與溶菌作用有...
- lysis
premature lysis 過早溶菌現象 ; 早熟溶菌現象 artificial lysis 人工裂解 bacteriophagic lysis 噬菌性溶解 febrile lysis 熱漸退 hydro lysis 水解 雙語例句 To study and analyse clinically 6 cases of acute tumor lysis syndrome (...
- 敗血型鼠疫
(4)噬菌體裂解試驗 用鼠疫噬菌體加入已檢出的可疑細菌中,可看到裂體及溶菌現象。3.血清學檢查 (1)間接血凝 用F1抗原檢測患者或動物血清中F1抗體。F1抗體持續1~4年,故常用於流行病學調查及回顧性診斷。(2)螢光抗體染色檢查...
- 致敏
(2)試驗管內的溶血反應,或溶菌現象,在加入補體之前,加入相應的溶血素或溶菌素,也稱為致敏。因為這是通過補體的作用引起溶血、溶菌作準備。如上所述,在沒有補體的系統中,預先與溶菌素結合的紅細胞,為致敏血細胞。機體或細胞因...
- 敗血症鼠疫
(4)噬菌體裂解試驗 用鼠疫噬菌體加入已檢出的可疑細菌中,可看到裂體及溶菌現象。3.血清學檢查 (1)間接血凝 用F1抗原檢測患者或動物血清中F1抗體。F1抗體持續1~4年,故常用於流行病學調查及回顧性診斷。(2)螢光抗體染色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