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磷作用,亦稱解磷作用。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有機磷化合物轉化為磷酸鹽(POT)或將土壤中難溶性磷轉變為可溶性磷的過程。能增加土壤中可給性磷的含量,有利於植物生長。土壤中的溶磷(解磷)作用分酶解型及酸解型兩種。前者指土壤微生物利用其酶系統對諸如核酸、卵磷脂及植素等有機磷化合物逐步降解,最終轉化為磷酸鹽。參與此過程的微生物種類很多,以巨大芽孢桿菌作用最強,數量也最多。後者指藉助某些微生物的酸性代謝產物,如各種有機酸及碳酸、硫酸或硝酸等的溶解作用,提高土壤中磷酸鈣或磷灰石的溶解度。溶磷(解磷)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和放線菌,其中以細菌所占比例最大。土壤中溶磷(解磷)作用的強弱主要取決於基質的種類、數量以及影響參與解磷微生物活動的生態因子,如通氣、水分及土壤pH等狀況。
為了表征土壤溶磷作用的大小,通常以溶磷強度為指標。在土壤中加一定量有機磷或無機磷化物,經培育一定時間後,測定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在純培養時,可用加入的每克磷源釋放出有效磷的毫克數表示。溶磷強度=有效磷量/加入磷源量X100%。土壤溶磷強度隨土壤類型、磷源種類、數量及培育條件而異。因此,它只能相對地、有條件地表示土壤中溶磷生物活性的強弱。